短评
作家马原十个月前丧子,不料在这几天引来轩然大波。日前,在《人物》杂志一篇《城堡里的马原》的报道中,知名作家马原反对“心脏有问题”的儿子接受检查和手术,进而13岁早逝的细节被外界热烈讨论,一度冲上热搜。
不同的观点围绕一篇严格来讲事实有些模糊的报道展开。比如相当数量的网友指责马原因对医学的偏见而延误儿子治疗,甚至主张追究其法律责任;也有观点对现有报道所刻画出的作家马原形象有所保留,对一个父亲在子女的健康状况问题上的抉择依然多有疑问……
各方观点众声喧哗,但不得不承认,关于马原之子马格的早逝,确实还是有不少细节不够清晰,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上,还缺少必要的证据。既然已经进入公共讨论的视角,在事件还原和各方回应尚且缺乏的情况下,有必要呼吁客观谨慎的讨论,避免陷入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首先,对于一个普通公民(更何况是未成年人)的死亡,在法律程序上有一系列必要的流程要确认,理论上需要开具“人口死亡医学证明”来进行后续的户籍注销、殡葬等后事,也就是说,马原之子骤然离世,需要事发地有关机构先给出结论。特别是这种救护车“病发时过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的情况,对于未经救治的院外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可能还需经公安司法部门来判定死亡性质。
事发已近一年,当然可以推论当地有关部门并未作出反应,马格应属正常死亡。但即便如此,在引发广泛舆论关注的情况下,涉事云南西双版纳也应有基本的情况公示,对作为公共议题的马格死亡情况做出说明,最起码对其救治过程、确认死亡的相关情况给出必要回应。马原在目前仅有的一篇报道中说,其子马格之死与心脏疾病之间有着因果关联,客观说这恐怕也是事实。
而更进一步来看,作为监护人的马原夫妇,对马格负有法定的监护职责,包括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也包括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据报道所示,对于马格的身体状况,马原的认知确实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包括其本人对于疾病和治疗的态度也同样有所变化,马格病情最终确诊,也证明马原并非自始至终完全拒绝医学检查。而作为拖延治疗致其死亡的严重指控,应当更加严谨地照顾到包括死亡原因与病情、监护人判断与医院确诊时间的关联,特别是父亲马原的拒绝治疗,究竟是基于被诊断为“心脏二尖瓣膜闭锁不全,需要做微创手术”,还是马格最终确诊后“几家医院对于治疗建议说法不一”作出的决定。讨论作家马原对于现代医学、治疗的态度是一回事,具体的子女治疗情况则可能会是另一回事,这同样需要扎实、严谨的报道,给予公众清晰的脉络。
作家可以在生活中寻求某种诗意的栖居,但完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隐居在当下恐怕很难完全实现。马原丧子事件的讨论急需事发地有关部门及时给出回应,包括近乎一家之言的讲述,也需要更周全、严谨的报道对细节予以补充。在此之前,话不能说得太满,所有斩钉截铁的结论都要小心,对问题、对当事人抱有各种刻板印象的讨论更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