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
2月23日,长期关注环保议题、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有了新身份,他阔别工作数年的生态环境厅,履新湘潭大学校长。自1985年从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毕业后,他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当过市旅游局长、副市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大学校长对他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
这种转变也体现在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上。这位“环保代言人”带来一份全新的提案:《关于加大对湘潭大学等地方中西部省属高校支持力度的提案》。
潘碧灵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解释,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校身份属性、学校综合实力等影响,中西部省属高校普遍经费投入不足,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影响教育公平。他认为,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强度,重点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使中西部地方“双一流”高校获得更多经费支持。
谈地方高校的现状
央地高校经费差异明显,资源不足致人才流失
南都:你今年的提案希望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政策、财政支持力度,是如何关注到这个问题?
潘碧灵:以我所在的湘潭大学为例,谈一谈缘由。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湘潭大学用有限的办学资源创造出了一定的办学特色与成效,一度在省内外声名鹊起。在复校不到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先后培养出了3名院士、20余名国家杰青等。
但由于不在省会城市,加之是地方性高校,地方财力支持有限,造成湘潭大学发展一度受到影响,人才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下降。2016年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没有一个学科进入A类。最近5年来,湘潭大学自立自强、攻坚克难,学校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进入A类。
整体上看,在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的背景下,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校身份属性、学校综合实力等影响,中西部省属高校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教研条件有限、平台支撑不够、高端人才难进、学科实力不强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延缓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影响教育公平。
南都:地方高校和部属高校在资源和经费上有多大差距?
潘碧灵:以现在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为例。长期以来,部属“双一流”建设高校获得的财政支持远远大于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据2022年披露的部分“双一流”高校预算公开报表显示,在已采集到数据的48所部属高校中,有10所高校的“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3所为工信部直属高校。
相比之下,地方高校的“双一流”专项资金明显不足,西北大学“双一流”专项资金仅有412万元,东北农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学校不足2000万,虽然海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地方高校的“双一流”专项资金在数据上接近部分部属高校水平,但这部分资金极大挤兑了学校其它方面工作的专项资金。并且,同一地区的“双一流”高校,获得的支持力度亦不均等且差异大。
谈地方高校经费支持的建议
中央财政应针对性倾斜资源,加强校地共建
南都:近年多位高校校长和教育学者都讨论过地方高校经费、资源不足的问题,一些高校受此影响接连流失人才。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启动,有没有对各级财政、各类高校的拨款机制进行系统调整的必要?能否提供一些建议?
潘碧灵:相对于中央高校,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性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费、资源严重不足问题特别突出,影响了人才引进、稳定和培养,“双一流”建设的压力更大。
我国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一直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税制,中央财政主要对部属高校提供直接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提供。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省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差异显著。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双一流”高校获得的地方财政基本经费和专项经费支持,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相形见绌,与同一地区的部属高校也差异很大,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善。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双一流”高校还存在经费来源单一、横向科研经费争取困难、赤字现象突出等问题,经费不足成为制约这些地方“双一流”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中央财政中开辟了“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通道。2021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将重点支持地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四个重点支持的方面。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强度,重点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使中西部地方“双一流”高校获得更多经费支持。
另一方面,对照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及改革发展任务,考虑到新晋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国家重点建设的原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而言,其基础能力和优势学科建设上相对薄弱,建议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面加大对这部分高校的财力支持和倾斜。
南都:除了中央财政,如何撬动地方财政资金?有哪些因素影响地方政府投资地方高校的意愿?
潘碧灵:地方政府投资地方高校的意愿和力度,主要受地方政府财力水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意愿等因素影响。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地方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省级政府,地方高校要提升学科建设、科研竞争等能力,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如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服务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以争取来自省级政府的科研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资助。
对于高校所在的地市级政府,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为当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强校地共建,以争取地市政府和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政策、住房、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基本医疗保障、高校附属教学机构建设、资源共享、横向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我在提案中也提到两点建议。一是加大对地方性“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那些建设成效显著或特色突出的“双一流”高校,可通过适当上浮经费支持比例、政策优惠等方式予以奖励性支持。二是明确地方政府的“双一流”建设责任,引导支持省市共建“双一流”机制。
中西部省属高校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教研条件有限、平台支撑不够、高端人才难进、学科实力不强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延缓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影响教育公平。——潘碧灵
A10-15版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李玲 宋凌燕 郭若梅 宋承翰 王凡 黄慧诗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