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大湾区发展和深港合作

建议建立边界水域共同使用协调机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3月11日        版次:GA10    作者:曾育军 张一鎏 张小玲

  黄达昌 全国人大代表

  黎明华 全国人大代表

  陈倩雯 全国政协委员

  聚焦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工商联副主席、广东千色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在赴京前,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收集了很多建议,其中,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缺少民用运输机场的问题,他提出《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支持江门规划建设支线机场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黎明华建议推动前海船舶登记配套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创新发展新路径,打造前海高水平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陈倩雯是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本次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带去更多助力深圳城市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提案。

  1 建江门支线机场的六大理由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工业基础扎实、旅游资源丰富,具有530多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独特优势,而且大广海湾经济区正谋划建设面向港澳和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国家级平台,具备民用运输机场选址条件。”《建议》称,规划建设江门支线机场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建议》提出了六方面理由。首先,规划建设江门支线机场可补齐大湾区西部民航基础建设短板,带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开发建设,完善广东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体系。其次,江门支线机场拟选址在大广海湾经济区,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深圳,是珠三角地区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区域,目前开发强度约6%,可为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广阔空间,而江门支线机场是支撑大广海湾经济区、深江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第三,江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高标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根据江门市文旅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江门全市旅游游客年接待量2025年预计达2150万人次,2030年达5000万人次,江门旅游市场可充分支撑起支线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需求。

  第四,规划建设江门支线机场,有助于把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为承接广东省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与欧盟、RCEP成员国合作的重大平台,助力江门与周边地区产业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第五,在国内华侨较多的城市中,如泉州、江门、汕头、梅州、揭阳、福州、潮州、惠州等市,除江门外均建设有干线机场或支线机场。在江门建设支线机场,除开通国内大中城市航线外,也可开通香港、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等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分布较多国家和地区航线,加强海外华侨华人与内地的联系。第六,有助于弘扬传承冯如先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祖籍江门的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如今,民航、空军两类招飞,江门每年都分别有300—400名学生报名,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 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创新发展新路径

  黎明华则提出了“关于前海实施船舶登记制度改革的建议”。只有高中学历的黎明华在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普通工人到生产部副经理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在兢兢业业的实干中成长起来。船体生产的铺制工艺、树脂成型固化工艺等技术难点一一钻研,并能持续改进和先后给公司提出多项改进措施,是基层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

  按照有关规定,登记为“中国前海”籍的国际船舶只能航行国际及港澳台航线,不能航行境内和沿海航线。疫情防控期间,港澳航线被迫取消,为便于经营国内航线,登记为“中国前海”的4艘船舶已全部转籍为“深圳”,黎明华认为,因此亟须推动前海船舶登记配套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探索国际船舶登记创新发展新路径,打造前海高水平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目前,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已会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海事局起草《关于发挥海事作用 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等八个方面提出27条具体支持举措,以船舶为切入口,力求对制约前海航运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系统化加大授权和改革力度。目前《意见》已报送至交通运输部,待审议通过后将正式落地实施。

  黎明华建议交通运输部支持前海构建更加开放、便捷、具有吸引力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推动设立国际船舶登记中心;推行国际船舶登记形式审查制度,放宽船舶登记信息查询限制,允许依法获批的境外船舶检验机构在深圳设立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或常驻代表机构,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序扩大国际船舶登记适用范围,积极推动新兴海洋装备、海上设施等海洋产业要素登记。

  3 在粤港水域开展引航服务模式

  今年,陈倩雯依旧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深港合作,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逐步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但是在科研质量、人才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现实挑战。

  “深港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其实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人才培养亦可更进一步。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要形成合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此,她建议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大湾区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的优质发展。深化三地产业合作,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在深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进程中,航运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一直关注该领域的陈倩雯,也提出“推动建立边界水域共同使用协调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引航合作”的建议。

  在她看来,深港两地航运业相互联系紧密,船舶交通可航水域交织相连。在船舶进出深圳港引航服务方面,深港双方可以航行安全、便利操作等原则为基础,在交界水域开展协作,共同保障了区域内船舶通航安全与效率。

  “香港是知名的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正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两地在航运上的合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包括国际航线的开发、港口联合体的打造等。”她说道,“建议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港澳办等部门推动建立边界水域共同使用协调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引航合作,在粤港水域开展安全、高效、便利、共赢的引航服务模式。同时完善航运管理合作。进一步协调解决引航区划定、强制引航船舶适用范围、引航员登离轮水域、引航员出入境相关问题。”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张一鎏 张小玲 

  受访者供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