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龚新高:

我国基础研究仍相对薄弱 需要投入更多人才和资金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3月03日        版次:GA06    作者:李梓毅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

  “基础研究是国家创新的源泉。但目前我国基础研究仍相对薄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说道。

  作为科研工作者,龚新高一直致力于基础研究,他认为基础研究的核心点是创造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基础研究需要人才,人才也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为一校之长,龚新高带领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发出“广以声音”。日前,汕头市隆重启动南澳科学会议,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就作为承办方之一参与其中,龚新高则是该会议的前身“南澳会议”的发起人之一。“南澳科学会议将搭建好基础研究交流的平台,邀请世界各地科学家到这里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讨,吸引更多人才到汕头来。”

  聚焦

  基础研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人才也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

  南都: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处于什么阶段,存在哪些薄弱的地方?

  龚新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十分重视基础研究。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一直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之间反复选择。党的十八大之后,才真正有了把加强基础研究放在重要位置的举措。

  中国基础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有不少学科方向进入了先进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基础研究的整体能力还有不小的距离。中国的基础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例如,发达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例达16%-18%,而我国在上个五年计划才刚刚达到6%左右。

  基础研究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其核心点是创造知识,认识世界。基础研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人才也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

  南都:日前,南澳科学会议的启动和第一次会议在汕头隆重举行,作为其前身南澳会议的发起人之一,能否讲一下南澳科学会议举办的背景,以及会议上讨论的问题?

  龚新高:其实事情源于偶然。去年夏天,清华大学潮汕籍教授周树云回家省亲时,我向她提出一个想法;在家乡汕头举办学术会议,为众多的优秀潮汕学者提供新的“回家乡、建故乡”的机会。不久后,广以、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组织了小型研讨会,临时取名南澳会议,会议组织者正是周树云教授。

  广东省对基础研究非常重视,省科技厅和汕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支持粤东粤西粤北的科技发展,打造了南澳科学会议。会议邀请海内外顶尖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绝对是“神仙打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和解决某些科学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在刚举办的南澳科学会议启动会上,很多院士对广东省基础研究的推进和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如何在高等院校开展基础研究。在新一代计算物质科学的方法和发展这方面,院士们也提出新的想法。他们认为,过去几十年,国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俗成果,但在软件方面的考虑不是很够,希望在将来的5~10年里,在聚焦发展方法的同时能更注重软件本身发展。

  规划

  将搭建基础研究交流平台 吸引更多人来开发汕头

  南都:南澳科学会议的议题是如何设置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龚新高:南澳科学会议围绕着基础研究领域,研讨科学问题,为本地、广东省乃至全国在应用科学中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广东省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海洋经济总量也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下一期南澳科学会议将会聚焦南澳养殖,结合本地养殖业、广东省的海洋发展规划和国家“双碳”目标进行探讨。

  今后,南澳科学会议计划每年举办4~6次,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举办广东省一些与科技有关的常规性会议;另一方面是通过具体机制选定符合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契合广东发展实际的课题。

  南都:落地汕头,南澳科学会议吸引了各地顶尖的科学家来到广东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讨工作,南澳科学会议将如何赋能地方经济?广以又如何贡献高校智慧?

  龚新高:南澳科学会议将搭建好基础研究交流的平台,邀请来自各地的科学家到这里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讨,吸引更多人来开发汕头,为汕头发展服务。院士会成为这里的常客,会议也将创造更多的“窝”,汇集各地的学者、研究者,把资源和信息带到汕头,让人才在此生根发芽。

  南澳科学会议最先由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发起,也是由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承办的。会议响应国家的号召,关注国家的需求,聚焦于基础研究,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广以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我们在汕头创造这个平台,也会用好这个平台,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探索

  在科技创新领域已初见成效 增设“诺奖常客”化学专业

  南都:近两年,广以举办了多场高端的学术会议,南校区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学校迈入新征程,能否请您讲讲广以办学以来取得的成就?

  龚新高:首先,通过这五年的建设,学校基本框架成型。学生取得的成绩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这两年广以毕业生的去向非常好,而且是越来越好。在2023年准毕业生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60位同学收获来自世界百强高校发放的近130份录取通知书,分别来自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魏兹曼科学研究院等名校。其中,准毕业生黎同学更是被斯坦福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为直博生。

  作为一所研究型的理工科大学,广以在科技创新领域已初见成效。去年,广以引进以色列理工学院优势学科,增设“诺奖常客”化学专业。我们还承担了省级的重点项目,拥有了广东省能量转换材料和技术重点实验室(MATEC),拥有了自己的审计平台,具备沉淀高级人才的能力。但我们的科研实力还要进一步提升,下一个5年任务还很重。

  南都: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广以作为一所理工科院校,在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会做哪些探索?

  龚新高:目前,广以开展的主要是基础研究,符合我们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我们已经成立了广东省能量转换材料和技术重点实验室(MATEC),针对广东新能源产业开展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同时我们计划成立公司将科技成果带入市场。

  学科交叉融合是基础研究或应用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举措,也是广以办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举措。我们设置的专业比如说数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和机器人、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等,都是把不同的学科放在一起来培养学生。在“双碳”、食品工程等方面,我们也会有一些新的举措,通过成立新的研究平台进一步交叉融合。我们充分体会到,这样的交叉融合,对学生的培养、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以及开展基础研究很有帮助,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中国基础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有不少学科方向进入了先进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基础研究的整体能力还有不小的距离。中国的基础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

  统筹:李阳 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李梓毅 实习生 胡欣妍 受访者供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