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规模、大目标、大魄力地推进“百千万工程”

这三个“小地方”,广东重点部署!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3月02日        版次:GA05    作者:林少娟

  广州市大源村建成的碧道。通讯员供图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正式出炉。“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战略举措”“内在要求”“迫切需要”,被赋予诸多修饰词的“百千万工程”到底有多重要?作为广东经济稳中有进的重要布局,其为何而生,为何而行,要往何处去,值得深入解读。

  Q1 这个工程有多大?

  覆盖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

  之于广东,备受关注的“百千万工程”首现于2022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三份文件,其中一份即为《决定》。这份长达15页、近乎8000字的《决定》详细描摹了目标任务: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几乎覆盖全省,数量很大。

  “这是中国制度优势的体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此前评价。他指出,尽管“百县千镇万村”的直接背景是乡村振兴,但从学术角度看,这一工程可以理解为国家现代化工程的基础结构。“在这个结构之内,可以实现‘三农’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这三点正是“百千万工程”的指向,且看《决定》列出的“时间进度表”: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展望2035年,县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从“基本建立”到“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毫无疑问,“百千万工程”是积极增量。其愿景直指“全省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很大。

  魄力,也不容小觑。

  首先体现在财政上。据广东省财政厅消息,今年广东已安排1100亿元用于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实施。2023年提前批次发行的“百千万工程”相关专项债券资金,已超700亿元。

  其次则着墨于组织领导。《决定》打了几个很巧妙的比喻:县(市、区)委书记如同“一线总指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则如“一线施工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则是“领头雁”。从上到下,各司其职,全员参与。

  这盘“大”棋,谁也不能缺席,谁也不能落下。

  Q2 为何非做不可?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如此大规模、大目标、大魄力地推进“百千万工程”,广东是有原因的。

  《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

  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

  这一点,“大学生村官”许田(化名)深有体会。她向记者描述了一个细节:10年前她就读村内小学时,每个班级至少有50名学生,而今这一数字骤降成了5。“人源源不断地往外走,乡愁留不住人。”许田眺望乡野阡陌,入目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粤东某村村委书记黄志彬(化名)也正为此发愁。按照村委班子的想法,村内拟邀请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把特色农作物“打出去”,但现实的窘境也显而易见——村子没有足够的劳动力。

  这是一道形如“两连环”的难题:县镇村经济辐射能级低、集聚创新要素能力弱、重复和低效竞争多、公共资源共享性,内生动力不足,致使人口单向外流;而人口的持续外流,又进一步减弱了本就不足的内生动力。

  “百千万工程”以凌空之姿出现,精准切中了环的中心点: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三点,意在通过产业振兴实现经济发展,如同炉灶旁架起了鼓风机,鼓起县、镇、村的内生之火。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点,意在让县、镇、村也能如城市一般,享有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如此,炉灶愈加坚固,愿意“生火”的人,也自然愈多。

  郑永年此前形容,百县千镇万村就是“纲举目张”里的“纲”。“这个‘纲’不仅从纵向上把村、镇和县连成一体,而且可以在横向上把村与村、镇与镇、县与县连成一体,结成生产要素内外循环的网络。有了这个‘纲’,其他的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比如许田、黄志彬心心念念的——“人的回归”。从更宽阔的角度看,这一举措是高瞻性的。时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正如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所言:“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而广东推出“百千万工程”,正是以行动的确定性来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它不只延承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要义,亦是广东在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下,坚决扛起建设农业强省责任的新解法。

  Q3 重中之重是什么?

  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

  频频“现身”于各大重磅级会议的“百千万工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细看《决定》,会发现其用了千余字、超八分之一的篇幅来描摹如何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在县、镇、村三者中篇幅最多。

  为什么《决定》如此强调县域?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列了一组对比强烈的数据:广东全省有57个县或县级市,县域面积占比为71.7%,但县域常住人口占比为28%,县域GDP占比仅12.5%。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就在县域。

  正因如此,潜力板也在县域。郑永年评价,以县为抓手来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符合文明逻辑但又面向未来的高度战略意义。从制度层面来说,县是抓手,要通过各种改革恢复县政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位置。

  于是,在《决定》中,一系列有关县域的发展图景跃然纸上: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

  具体来看,要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县,在这项“百千万工程”中承担着先行者、带动者的角色。

  财政的创新砝码,也为县域发展添上了后继之力。广东省财政厅的几点做法尤值一提:将加快建立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试行省财政资金全面直达县(市)基层,加大财力下沉力度。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每年统筹各类资金超300亿元,八成以上由市县统筹使用。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3年提高到35%以上。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实打实的支持与鼓励。

  需要明确的是,乡镇、乡村也在《决定》里占有重要之地。

  对于乡镇,《决定》提出要“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

  对于乡村,《决定》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县强,镇强,村美。加起来,就是一个强而美的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已然吹响。在“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乡村”的三大底座之下,接连涌入的产业企业,冲在“一线”的各级领导班子,与30万下乡返乡兴乡的广东青年,正共同催动着百县千镇万村的未来。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