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走进广州、深圳、东莞

探访湾区新变化 讲述湾区新故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2月26日        版次:GA06    作者:余嘉敏

  2月24日下午,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参观广州南沙区“元宇宙”政务大厅,戴上VR眼镜,体验快捷服务。

  戴上VR眼镜,在“元宇宙”政务大厅里体验便捷政务服务;走在广州的“弥敦道”,看港澳青年创业者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站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远眺一河之隔的香港;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看产学研结合孵化出独角兽企业……

  2月23日—25日,由18家香港传媒机构组成的香港传媒高层人士大湾区参访团(下称“参访团”) 来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实地探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动态,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故事。

  “现在,香港媒体人都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希望早日到广东采访、参观,实地感受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亲身感受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参访团团长、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编辑李大宏表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该媒体先行、媒体人先行。希望以此访为新的起点,促进粤港两地媒体人经常性来往和交流,共同为增进大湾区的文化认同、情感融合,促进港澳同胞人心回归作出媒体人的贡献。

  青年创业

  优质政策服务保驾护航

  在广州,参访团一行走访了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创业基地(下称“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等地。令参访团成员印象颇深的是广东为港澳青年提供的优质创新创业环境。

  走进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开放式休闲区、能量释放室、自主咖啡吧、头脑风暴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现代化的办公环境符合年轻创业者的需求。港澳青年在这里创业不仅可以享受免收场地租金的优惠,还可以获得一站式免费创业孵化、投融资机构连接等服务。截至2022年底,总部入驻企业115家,其中港澳企业100家,占比达86.9%。

  沿着“弥敦道”“皇后大道”等具有港澳特色的“主干道”,参访团一边参观打卡,了解基地运作情况,一边随机走进办公室,与港澳青年创业者面对面交流。

  “这里对港澳青年的支持服务做得非常好。”参访团成员、香港《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表示,粤港两地制度不同,香港青年要在内地创业必然面临很多困难。港澳青年之家总部能一站式为青年提供创业所需的各种服务,对于他们顺利起步帮助是非常大的。

  参访团成员、《信报财经新闻》首席副总编辑尹世昌在参观后认为,对于有创业梦、但启动资金有限的港澳青年人来说,北上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看到很多港澳青年人在旅游、商贸等领域创业,不仅仅只是科创。作为媒体,应该更多地挖掘讲述这些普通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创业故事,把大湾区的创业环境、创业机遇通过报道介绍给大家。”

  在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的“元宇宙”政务大厅里,参访团一行饶有兴致地连线“一对一”实时客服,现场体验“港澳身边办”等功能。“这个概念非常新鲜、非常好,下载APP后,不用来办事大厅就可以把事情都办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参访团成员、香港01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强说,应该重点向港澳青年人推广这种面向未来、带有科技感的政府办事工具。

  科技创新

  粤港合作空间无限

  在深圳、东莞,参访团先后到访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等地,大批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现场展示,让参访团成员眼前一亮,更觉大湾区建设机遇无限,粤港合作空间无限。

  从长富金茂大厦1号楼44楼俯瞰,合作区尽收眼底,隔河远眺,对面便是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一河两岸”的区位优势和“一区两制”的制度独创优势正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深港科技合作不断向前迈进:已有15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正加速推动落地,5所香港高校带着10余个优质科研项目进驻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

  听着讲解,参访团成员、星岛新闻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蔡晋举起手机,拍下了多张合作区的照片。他告诉记者,实地参观后他发现,合作区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规划非常完善且具有前瞻性,在推进深港科技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可为空间。“以前香港居民对合作区的了解不多,我们计划加大对合作区的新闻报道力度,让大家知道这里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也会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媒体平台为两地合作牵线搭桥。”蔡晋说。

  走进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展厅,会跳“鬼步舞”的轮足机器人、各类用途的无人机等新型产品吸引参访团成员驻足。从2014年发起创立至今,基地已经走出超过60家硬科技公司,被孵团队存活率达80%,其中15%的公司已成长为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

  科技创新离不开想象力,更离不开行动力。“这次参访,我们看到了一个‘争先恐后’、蓬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参访团成员、香港中国通讯社总编辑黄少华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包括媒体在内各类主体,都应该放开想象、主动谋划发展目标,并积极付诸行动,通过实践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大湾区建设。

  湾区故事

  交流互鉴促进人心相通

  为期三天的参访行程充实且紧凑。而参访团成员们反映最多的感受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变化太大、速度太快。他们边走边看,也不断地思考:如何讲好新时代的大湾区故事?

  在冯强看来,媒体首先是实现信息互通的重要渠道。在大湾区建设初期,可以重点以具有三地特色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资讯为切入口,让港澳同胞了解什么是大湾区、大湾区的生活是怎样的。随着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媒体可以更多地解读、分析其发展方向和成果,并通过不同的媒介传递出去,以大湾区发展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参访团成员、《AM730》社长兼总编辑卢觉麟同样认为,休闲旅游和文化是增进粤港澳三地居民相互了解的突破口。可以以参访团的形式组织更多港澳记者到内地参观体验,通过他们的报道把真实的湾区生活介绍给港澳居民。

  《香港经济日报》总编辑曾世明表示,疫情三年后,很多香港居民对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了解不多。作为香港媒体,应该加大对内地生活便利度提升方面的报道力度,让这些与香港居民切身相关的资讯得到及时传达。

  “恢复通关后,广东和香港的媒体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两地互动、两地融合。”卢永雄表示,两地媒体应该相互走动,多作一些采访报道,同时以联合报道、连线报道等方式加强合作,探索更多不同的合作模式。

  李大宏表示,人文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篇章。媒体人将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各自优势,搭建更多平台,采集和发布对港澳年轻人在湾区内地各城市创业、就业、学业有用的信息,讲述他们创业发展的成功故事和奋斗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对加快大湾区建设的共识和信心,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让大湾区的发展速度更快一点,质量更高一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