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广州6名科研人员获发首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往来港澳,说走就走、及时交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2月21日        版次:GA04    作者:黄嘉丰 黎湛均

  来自广州市的6名科研人员获发首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2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往来港澳人才签注首发仪式。

  持人才签注可多次往来港澳两地。

  “往来港澳,说走就走、及时交流。”拿到港澳人才签注后,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姬婧第一时间安排学术交流活动。2月20日,来自广州市的6名科研人员获发往来港澳人才签注,他们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实施后首批获此签注的内地人才。

  2月20日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内地6类人才可以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新政实施首日,在南沙国际人才港,来自中山大学南沙研究院、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6名科研类人才首批获发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持证人可在签注有效期内多次往来港澳

  据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惠及人才种类多,受众面广,签注有效期长且可多次往来港澳。根据该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内地6类人才可以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包括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卫健人才、法律人才、其他人才。

  其中杰出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5年的人才签注,科研、文教、卫健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3年的人才签注,法律、其他类人才可以申办有效期1年的人才签注。

  持证人在签注有效期内可多次往来香港或者澳门地区,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停留不超过30天。上述6类人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或者同时申请办理赴香港人才签注和赴澳门人才签注。

  惠及人才种类多、受众面广、有效期长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引擎和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但此前内地人才赴港澳从事学术交流等活动,只能申办商务或个人旅游等签注类型,不仅签注有效期、逗留时间短,并且还有次数限制。

  新的人才签注不仅惠及人才种类多、受众面广,而且签注有效期长,不受往来次数限制。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陈达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才签注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从事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大湾区人才、技术等要素便捷高效有序流动,更好满足湾区内人才之间交流交往的新需求新期待,为内地和港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惠及人才种类多、受众面广、签注有效期长且可多次往来港澳,是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深化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的出入境政策创新举措。

  声音

  “以后会方便很多,可以想走就走”

  6名科研人才中的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姬婧经常往来于港澳两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此次获发人才签注,她十分开心地表示:“以后会方便很多,可以想走就走。”

  “以前我去香港和澳门做学术交流,最简单的方法是办旅游签注,停留时间7天,这意味着交流时间是有限的,没办法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而且旅游签注是在一定时间内只能签一次。如今有了人才签注,它允许我在当地停留30天,3年内可多次往来,这样可以让我们规划更加充分的交流活动。”姬婧告诉南都记者。

  将有力促进湾区人才、技术等要素便捷高效有序流动

  “拿到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后,我近期就要过去开展人才团队的接洽工作。”中山大学南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湘东表示,该政策将有力促进湾区人才、技术等要素便捷高效有序流动,该单位正在南沙参与中大药谷等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团队也希望引入更多粤港澳青年在此创新创业,这一政策对引进人才、开展合作有很大帮助”。

  便利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三地人才往来互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便曾建议针对频繁往返内地与港澳的青年创新创业人员,设置专门签注种类和办理通道。此次获悉人才签注政策实施后,她表示,人才签注政策便利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三地人才往来互通,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她还建议,除便利人才流通外,应推动开通创新创业人员专线和物流专线,积极构建“一小时通勤圈”,保障大湾区创新要素的快速流通。

  便利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  促进三地人才往来互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便曾建议针对频繁往返内地与港澳的青年创新创业人员,设置专门签注种类和办理通道。此次获悉人才签注政策实施后,她表示,人才签注政策便利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三地人才往来互通,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她还建议,除便利人才流通外,应推动开通创新创业人员专线和物流专线,积极构建“一小时通勤圈”,保障大湾区创新要素的快速流通。

  满足了内地和港澳人才交流的需求和期待

  专注于膜材料研究的科研人才宋先生因为与香港方面的高校有项目合作,对于往来港澳地区的需求较高。他在首发仪式上获得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后表示:“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可以促进内地和港澳之间人才的高效流动,同时也满足了内地和港澳人才交流的需求和期待。”

  采写:南都记者 黄嘉丰

  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汪棹桴 关喜如意

  通讯员 公新文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