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议传递出重要消息:2022年,高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元,佛山成为全省唯一的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的城市。
经济数据表明佛山在逐渐实现协调发展。考虑到广东此前下发《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佛山的经验显然值得总结。
把时间线拨回2010年,佛山的发展明显呈现出强南海、顺德、禅城而弱三水、高明的特征。那一年,南顺禅三区的生产总值分别是1796.58亿元、1935.57亿元、1042.73亿元,与之相比,三水区和高明区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41.2亿元和428亿元。
区域发展不协调各有各的原因,该如何破局?佛山给出的答案是,站在更高层级进行资源统筹,调动欠发展地区的积极性。
2016年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将强化市级统筹力度,推动产业资源、基础设施适度向高明区、三水区倾斜,形成既激发基层改革活力、发展动力,又保证全市上下衔接、协同一致的发展格局,提升佛山整体竞争力。此后,佛山逐渐建立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南海、三水共建的佛北战新产业园举行开园仪式,顺德、高明签订紧密协作框架协议,在临空经济区共同开发特色产业园区。
只有五根手指合在一起,才能击出漂亮而有力的重拳。临空经济区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将佛山重点项目工程与结对合作相绑定,佛山可谓用心良苦,是促进区域协调再明确不过的信号。
从城市发展逻辑来讲,结对是一种现实需要。当一个区域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必然面对土地资源、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产业升级就要既在激活存量上想办法,也要想方设法拓展增量。以顺德为例,顺德的开发强度已超过50%,工业大镇容桂甚至高达77%,而高明则有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势,两方结对合作是区域协调的需要,也是站在更高平台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将完善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高明、三水倾斜配置。不难看出,佛山五区的协调发展将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继续摸索创新。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而佛山又以制造业立市。因此,千亿产值、强化结对的五区,其底色一定是着力发展制造业。佛山五区区长在有关访谈中均谈到了推进制造业当家的构想。在表达加强创新和发展信心之外,提到要推进“地治改革”,拆旧换新、空间重塑,显然是佛山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新华社曾于2021年报道,佛山10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12个村级工业园,而面积在100亩以下的工业园占比高达43%,年创税收只占全区年税收9%。佛山本身的自然资源禀赋,呈现出土地资源碎片化的特点,而与之相对应的矛盾是,制造业正朝着产业化、技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显然,在新时期的发展浪潮下,不可能再以村级产业园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心。
正因为认识到这点,佛山以南海为突破口,通过探索集体土地整备、片区综合整治、差别化土地征收、宅基地统筹利用等做法,较好解决了集体土地权益保障不充分、征地矛盾多发、宅基地用益物权难落实等问题。南海区区长王勇介绍,南海支持镇街整理单块地块在30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用地,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留足空间;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理连片工业用地9000亩,确保出让国有工业用地6000亩。
通过资源倾斜+结对协作+地治改革,相信佛山一定会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