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近日举办了《当代青年的就业与创业——共议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研讨会,聚焦疫情后时代青年就业和企业发展环境问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伟基于数字经济在县域如何发展这一主题调研指出,“小镇创业青年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群体,他们呈现出高学历、新生代、都市返乡和青睐数字经济创业四个特征,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产业链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对外连接者的角色。”
粤西一个以碉楼特色闻名的小镇,大街小巷活跃着一些操普通话的外地年轻人,这极大程度颠覆了大家对于传统村镇的既有认知。这些年轻人在小镇上开起了土特农副产品展示馆、乡村图书馆、乡村博物馆、研学基地、客栈、民宿、咖啡馆等。据了解,当地镇墟(传统中心)的改造与活化并非上级政府主导,而是由所辖村集体商议,最终决定交由15名20—30岁年龄段年轻人组成的设计团队操刀。这帮年轻人把走访村民、向村民讨教村庄文化、了解产业链运作情况作为活化与改造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且调查时间长达半年。这种在地性的改造模式产生了显著的人口效应,本地之前那些常年外出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不再一味迷恋进城务工,一些外地青年也来这里创业,尤其一些大学生群体,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镇创业家。
小镇创业家抓住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利好政策,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与产业优势,结合自身的互联网思维优势,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概括起来,年轻人选择在小镇创业有三个关键点:
其一,电商产业链依托于县域既有产业链。依托本地资源是小镇创业的基础与关键,在县、镇、村等地方创业最忌讳脱离地方实际,机械移植外来产业,经常出现水土不服、不久夭折的情况。年轻创业家注重涉足行业的在地性与地方性,将其所从事的电商行业紧密依托当地既有产业链,实现与地方原有产业体系的充分融合。
其二,本地青年与外地青年紧密协作。本地青年相对更熟悉地方文化与习俗,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尤其在和当地干部及农户交流与商讨方面优势明显,外地青年在科学管理、产品创新、数字化营销等方面能力突出,两者开展坦诚的通力合作。
其三,让平台经济在小镇生根发芽。小镇创业青年在网络直播带货、产品宣传视频制作、线上与线下活动策划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同时,他们也普遍具有较好的产品思维。
作为一种新现象,小镇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难以避免碰到各种问题,这有赖于各级政府的鼓励、扶持与照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青年就业价值引导,完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发挥企业家对青年的正向引导作用,让平台经济对青年创业产生持续吸引力。
注重对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深度挖掘,尤其在乡村传统技艺、地方风味美食、农耕文化、研学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将其作为乡村发展新亮点,让创业青年觉得在这里工作与生活有奔头、有盼头、有甜头。
在项目申请、资金补贴、银行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小镇创业青年在创业初期感受到一些温暖,必要时提供启动资金、无息贷款等优惠。
在城乡融合支撑体系方面下功夫,比如加速提升高铁、高速公路等高等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县城到村落半小时、市区到村落一小时、省会城市到村落两小时等快捷交通圈。
在谈婚论嫁与牵线搭桥、子女入托及上学、老人照顾与体恤等方面给予关照,在满足年轻人创业之外的其他需求上有所作为,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