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州塔、珠江和海心桥美轮美奂。 南都拍客 陈健明 摄
2023年伊始,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昨日发布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扩大需求、畅通循环,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单独成章,这是“稳增长”首次以专章形式呈现。而信心是稳增长的重要前提。广州在布置今年工作安排时多次提及“信心”:“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提振信心则需要采取务实行动。今年,广州安排的十大重点工作中频频提出新名词、新提法。与往年相比,有的工作安排是在此前已经有所探索的领域继续深挖,也有部分工作安排从结构上做了调整。总体来看,今年的重点工作更精准、更聚焦,也更具系统性和全局性。
1
“制造业立市”首次成章
列在2023年重点工作首位
继2022年“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首次出现在市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报告又着重强调“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单独成章,列在2023年重点工作首位。
报告强调,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基于此,报告首次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高标准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扶持力度”,并提出了更细化的措施。
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从“建设”至“优化布局”
从2021年开始,广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连续三年提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但具体说法却有不同:从“建设”到“推进建设”,再到“优化布局”。今年,报告提出优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布局。三年里,提法之变,映射的是广州向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迈进的成效与进展。
2021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国内城市中两项指标双破万亿的第三城。2022年年底,广州北京路商圈和天河路商圈,被商务部评为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这标志着广州在现代消费网络体系打造上取得阶段性进展。
3
首提南沙发展理念
“南沙”分量更重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沙”首次独立成章,今年,指引南沙发展的内容依旧独立成块,且分量更重。去年,广州提出“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今年则提出将南沙“打造广州城市新核心区”。
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对标一流,以南沙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报告还新提出了南沙发展理念:“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广州市市长郭永航曾提过类似概念,称广州要抢抓历史机遇,惟新、惟实、惟精,其中“惟精”包括精细规划、精致建设、精明增长。究其要义,即为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赋能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夯实绿色发展生态底色,丰富优质文化供给,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4
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
“专精特新”首次写入
报告提出“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单独列章阐述。同时,报告进一步强调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强调“支持在穗高校成为基础研究主力军,促进教研融合发展”。人才培育也更加专业化、精准化。报告提出,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开发“一区一品”培育工程。
报告还提到“实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其中多个提法均为首次出现,如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建立健全“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推动“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创新面临的重大和关键共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等。
5
擦亮向世界揽才“金字招牌”
首提“推动省市共建大湾区市民中心”
今年,广州首次单节呈现“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引擎”,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近年来广州立足湾区,向世界揽才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以重大平台建设为例,2021年5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广州实验室重磅揭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2022年正式开学;华南植物园也在同年成为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报告指出,接下来,广州将依托这些重大平台,加快吸引集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
报告还首次提出“推动省市共建大湾区市民中心”,彰显了广州在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方面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决心。新的一年,广州筑巢引智、广揽群英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6
“城中村改造”被重提
特别强调“中心城区”
“城中村改造”在今年的报告中被重新提起。报告提到,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与以往相比,今年特别强调“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土地、空间资源紧张,加快城中村改造,对城市面貌、城市功能、人居环境改善等起到作用,而在经历过疫情大考的广州,加快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显得更为重要。
近段时间以来,广州相继发布“旧改”新政策,包括年度实施计划、城市风貌管控与合作企业保障机制等,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报告提到“推动出台城市更新条例”,也意味着,广州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城市更新规章、政策将很快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为广州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法律保障。
7
以高质量、高标准、大力度
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强化乡村振兴示范表率作用”到“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和表率”,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来看,近三年,广州振兴乡村力度不断加强,成效日益突显。
今年广州提出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并以“高质量”“高标准”“大力度”这类鲜少使用的程度副词对“走深走实”做出表态。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度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如何“高质量”?报告首次写明:创建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等。
如何“高标准”?报告首次提出,制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如何“大力度”?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强村富民’行动”,这或可看作原有强镇兴村、“穗农奔富”行动的融合,基于已有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8
首提中轴线申遗
筹建海丝博物馆
今年,报告首次提出“推进广州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除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外,广州第二次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中轴线的变迁史也是广州城市的发展史,中轴线申遗的提出,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内文物修缮保护,绵延广州历史文脉,推动老城焕发新活力。
自2017年4月广州成为海丝申遗牵头城市以来,广州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今年也不例外,除了再次提到“完善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外,还首次提出“筹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9
生态与绿色发展首次成章
三大举措建设绿美广州
今年,报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绿美广州”,这是首次将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单章列出,成为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针对绿美广州建设,报告提出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绿化品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绿化品质方面,提出以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为统领,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等。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方面,今年报告部署了新任务,如大力推进番禺治水攻坚战;关于垃圾分类的表述,从去年的“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变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此外,报告还明确了广州将开展各项降碳工作,并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提出指引,这将进一步明确“双碳”工作的方向及具体内容,提供更实际的工作目标。
一图读懂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回望2022
A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万件、增长26%,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3万家、创历史新高。
●78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40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8%、提高0.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万亿元,增长1.5%,增速居一线城市前列。
●市场主体315.55万户,增长3.9%。
B
●出台落实《南沙方案》“1+3”政策体系。
●深化跨境理财通、科研物资跨境自由流动等试点。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9万亿元,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570亿元,增长5%。
●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实施营商环境5.0改革,50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电子政务等3项指标代表国家向世界推介。
C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首个项目封顶,南沙港区四期投入自动化调试。
●新增地铁运营里程31公里、总里程达621公里,建成广连高速二期等13个道路项目。
●完成15个旧厂房“工改工”微改造、49个老旧小区改造。
●新增口袋公园52个、碧道200公里。
D
●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2100.3亿元,增长3.6%。
●建成首批村居(社区)就业驿站62家,城镇新增就业30.55万人。
●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4.5万个,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覆盖率97.1%。
●完成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群体通”上线广州各类体育场馆640家。
●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珠三角核心区四连冠。
展望2023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2
●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着力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
●构建“一核引领、一廊贯通、三区五极、多园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出台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实施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3
●安排市重点项目800个,年度计划投资3785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力争全年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元。
●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体系,落实外贸发展一揽子政策。
●探索“广州+”等联合招商,形成招大商、大招商的招商格局。
●优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布局,加大政企联合促消费力度。
●加快文商旅融合,培育壮大邮轮游艇产业等新增长点,打造世界级消费旅游目的地。
4
●把南沙建设成为世 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
●推进与港澳全面合作,有序落实两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
●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改革,争取更多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
●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以企业和市民感受为第一标准,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
5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达95%。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省“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璀璨”行动,推动国家、省重大攻关成果在穗转化落地。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全面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构建认定遴选择优并重的高层次人才选拔体系。
6
●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
●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能级。
●力争建成开通广汕高铁、白云站、新白广城际、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开工建设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南珠中城际、地铁8号线北延段。
●以“绣花”功夫推进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
●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完善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创新公共数据运营模式。
7
●创建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继续打造一批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强化重点农业投资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8
●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
●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
●规划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
04版-05版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冯芸清
文案:南都记者 蒋臻
采写:南都记者 梁思华 黄姝伦 伊晓霞 莫郅骅 王美苏 王诗琪 夏嘉雯 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