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广东产业现代化路在何方?或在加速优势产业释放新动能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1月05日        版次:GA04    作者:徐劲聪 严兆鑫 陈培均

  工人在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操作生产线。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美的库卡生产线。 南都记者 郑俊彬 摄

  2022年,在经历市场内外部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广东经济顶住压力,砥砺前行。2023年广东经济要继续加速高质量发展,亟须培育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和增长极,已成多方共识。

  1月3日,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召开了开年第一场经济工作会议。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发现,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众多关键词里,制造业作为广东经济之“魂”,在新的一年当中被赋予了更多重任;为加快实现产业现代化体系,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将成为新一年发展焦点。

  过去一年,广东多个城市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之时,已在摸索并加速推进新兴产业成长。未来,加速优势产业释放新动能,或成广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典型模式。

  “还是回归制造业觉得踏实”

  制造业在广东的地位逐渐升级。2022年12月初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2022年12月21日举办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表示,广东正处于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从“制造业立省”到“制造业当家”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兼深圳赛迪方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纺纺看来,近十年来,广东始终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和企业培育工作,而制造业企业通过不断实现从规模数量到发展质效的跃迁,也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近年来,广东制造业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以及持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前些年一度感觉制造业企业如同‘鸡肋’。中间甚至一度跑去马来西亚开发房地产,但现在还是回归制造业觉得踏实。”位于广东中山翠亨新区的新盛世机电制品(中山)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齐荣说,过去新盛世是一家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吊扇产品贴牌销往欧美。由于毛利率低、发展空间不足,企业几无可能上市进一步发展。

  集中精力回归制造业的卢齐荣,把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目光投向了创新领域。一方面,他三年投入一亿元对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改造,从而实现大幅降本增效,有能力进一步加大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他聚焦风扇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电机产业,计划发展基于电机研发、应用的产业生态,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

  2022年,卢齐荣参加了一个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上市培育班,在班上与一位从事应用芯片设计的同学探讨了研发合作事项。一系列动作下来,卢齐荣对把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上市公司重新燃起了信心。

  卢齐荣的经历是广东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借助新动能实现再造的一个缩影。

  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广东创造”,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不断增强。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截至2022年9月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已累计推动2.2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带动65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同时,制造业新动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4.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29.4%。不少细分新动能领域实现了亮眼的增长成绩,包括新能源汽车增长176.6%、平板电脑增长80.2%、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47.2%、民用无人机增长28.9%等。

  传统优势产业中迸发新动能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近期全国多个经济大省先后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强调制造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是多地今年共同的重点。例如江苏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等。

  广东又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广州和深圳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智能电视、显示器、集成电路圆片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8.5%、18.8%和21.8%;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工业数字化转型产品产量增势稳定,同比分别增长26.1%和21.7%。

  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02.7%、119.3%、29.9%、30.4%。

  不难看出,上述诸多亮点都是从城市传统优势产业中迸发出的新动能。分析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工业增加值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由此可见,广东的制造业高速发展也需要依靠传统产业优势。

  建议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力度

  2023年,依托优势产业,广东如何进一步开启产业现代化加速度?

  日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紧紧抓住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贾纺纺认为,对广东制造业而言,其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整体向着“新技术、新生态、多融合”趋势演进,“产业  高端化、要素全球化、发展智能化”成为广东制造业企业的主要特征,制造业企业更加注重能源利用效率、供应安全稳定以及品牌生态建设。另一方面,近年来广东省内的要素禀赋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劳动力、土地、能源成本逐渐上涨,“比较优势”正逐步减弱,支撑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创新、要素、生态等资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基于这些变化考虑,贾纺纺认为,广东省内各地政府应着力培育更多制造业优质企业,继续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优化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形成大中小企业动态跃升发展格局。鼓励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量质齐升。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融合、融资等工作提供深度服务与支持,帮助企业降低自主创新风险和成本。支持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合作,深化各环节分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针对不同行业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可出台差异化支持政策,提升精准施策能力。

  二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着力营造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优质企业、优质项目的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广东省理工科教育的学科建设与规模质量提升,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持企业“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产业观察

  汽车制造业

  推动从“黑灯工厂”到“零碳工厂”发展

  具体到个别产业,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得益于完备的汽车制造业体系与持续推动的转型升级,广东省汽车制造业以“电动化”趋势为发展新动能,使传统汽车制造业焕发新颜,迎来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广东经济的‘压舱石’和‘顶梁柱’。”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引一组数据来说明情况:

  2022年1-11月广东省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28.86亿元,同比增长2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1-10月广东省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04.07亿元,同比增长1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1-11月广东省汽车产量382.55万辆,同比增长2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14.91万辆,同比增长15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广东汽车产业在不断探索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新目标。如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试点示范,发放测试牌照、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并由此汇集了多家知名相关产业领域的创新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的探索上,广东省也走在前列。

  张瑞锋认为,广东汽车制造业孵化新动能有以下特点:第一,产业规模屡创新高,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能力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第二,人才“强磁场”效应显现,已建成的世界级一流创新平台、科技集群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明显;第三,“链长+链师+链主”共同发力推动汽车产业集群规模发展,汽车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产业生态五光十色。

  谈到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张瑞锋建议,一是加快广东制造业立省向制造业当家的战略转型布局,以汽车产业集群当先、创新者当红,加强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协同持家发展。二是汽车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生产运营模式从物质化实体工厂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制造发展,成为“制造+服务”的新型业态,推动从汽车“黑灯工厂”到“灯塔工厂”“零碳工厂”方向发展,重设行业新标准。三是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树立一批各行业、各领域的排头兵,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四是开创“大联盟”,构筑“大平台”,夯实“大集群”,聚力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大联盟,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产业集群。

  电子制造业

  加强基础研发、源头性创新实力

  2022年广东电子制造产业遭遇了挑战,新的一年里也在积极寻求探索新增长点。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日前在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表示,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广东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并朝着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不断迈进。

  深圳一家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销售部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该公司以手机产品出口为主,在经历了中国手机行业飞速发展时期后,整个行业在疫情前其实已经出现“走下坡路”的趋势。因此,近年来企业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公司产品线已拓展至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

  芯片设计企业深圳市必易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朋村也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消费电子承压的大环境下,公司在积极地开拓新领域,如家电、储能、电机等产品。谢朋村表示,中国家电市场的国产化率仅10%左右,国产替代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公司将加快步伐布局电源转换、能量储能和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同时所有的自动化都需要电机,这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电子制造产业一直以来是广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产业总量规模大等特点,产业规模能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从企业的营收和利润等指标来看,总体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不过,受内外部局势影响,近年来广东省电子制造产业具有发展结构不均衡,以及缺芯少核,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等发展难点。“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均衡,中低端产品偏多,而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以手机行业为例,不论是功能机还是智能机,从利润上看组装获取的利润更多,其他利润相对较少,不过近几年,这一情况有所好转。”

  此外,韦福雷认为,从科研创新的角度来看,要加强基础研发、源头性创新的实力,尤其是核心元器件、芯片、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打造国家级基础研究中心和平台,引进一流人才。其次,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要强链补链,通过政策引导将资源向薄弱环节积聚,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以及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创新中来。

  电子制造产业在人才方面的积累、引进和培养,也都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韦福雷表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希望政策能够继续探索创新机制,将广东省电子制造产业链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整体效益,让广东省电子制造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严兆鑫 陈培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