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线上解读高奇峰艺术成就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1月01日        版次:GA06    作者:周佩文

  高奇峰于1931年接受美国女记者姬利·荷特(Claire Holt)访问文献。

  南都讯 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李楠 日前,由广东省科技厅“海外名师”项目支持、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艺耀大湾——20世纪广东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及其传播”系列讲座最后一讲《高奇峰三题》在线上举办,讲座邀请到澳门美术协会艺术顾问、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继春将其最新研究发现与大家分享,得到业内高度关注与反响。

  陈继春以“高奇峰的老师是谁”“中山纪念堂的三件藏品”“高奇峰如何应对外国记者”三题为主要内容展开。1927年《良友》刊登一文《岭南名画家高奇峰氏及其艺术》,文章详细介绍高奇峰,里面提到“嗣师事居古泉先生,尽传其技。”称居廉为高奇峰师;两年后《良友》再刊高奇峰的出版物时,仍是如此。然而,李健儿1940年已在《广东两画人:黎简与居廉》中明确指出:“或有谓剑父、奇峰昆弟同受业于古泉,非是。”而1949年《中央日报》刊登的张纯初《啸月琴馆同门录弁言》也并没有把高奇峰列进去。陈继春结合高奇峰早年的画作和文献分析高奇峰的师傅实际上是高剑父。高奇峰东渡日本之后,陈继春以两个文献展现其师有田中赖璋和松田先生,并展示他在日本的设计作业。

  20世纪20年代中山纪念堂兴建之时,当时的国民政府打算购买画作装饰,陈继春分析当时高奇峰被中山纪念堂收藏的三件作品应该是海鹰、马、狮子。他结合具体作品的流传和款识比较分析。最后,陈继春展示了高奇峰于1931年接受美国女记者姬利·荷特(Claire Holt,1901-1970)的访问文献。姬利·荷特认为高奇峰是当时中国伟大的绘画大师,他们讨论了对中国画和美学观的看法,高奇峰认为外国画家太物质主义了,中国画家是用一种精神来画画的,而且关注绘画在社会里面的作用。

  陈继春主讲结束之后,进入对谈环节。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员黎丽明同意高奇峰是通过高剑父和当时的画谱进行间接学习,而她指出高奇峰的艺术风格更具日本画的痕迹。陈继春回应高奇峰在日本训练的时间不长,但学到的东西实在很多,在其艺术和出版事业中均有体现。广东美术馆研究员王嘉举例加深高奇峰艺术探索的分析,他提到1926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中山纪念堂选藏作品的同时还发生了方黄论战。黎丽明认为当时论战双方各持观点,需要回到历史语境重新解构,而中山纪念堂的选藏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讲座和对谈过程中,主讲人多次提及高奇峰三篇重要的代表其绘画思想的文章:《美感与教化》《画学不是一件死物》以及《<新画法>序》,通过这三篇文章,高奇峰是解释了绘画功能性的问题和美学观问题。而本次讲座召集人陈烨也提及两本高奇峰教学稿《奇峰画范》,画范除了对花鸟画的不同角度示范和绘画步骤拆解外,还有鸟类的骨骼解剖图,可以回应上世纪三十年代从日本引进艺用解剖学的语境。陈继春补充《奇峰画范》值得慢慢研究,颇具科学性与前沿性。

  在丰富而活跃的交流氛围中,讲座带出了近年来高奇峰研究的多种角度和见解,希望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高奇峰研究能继续深入,从而推进20世纪广东美术的研究和传播。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