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再现“桑基鱼塘”先进农耕模式

养蚕缫丝初体验 百年土丝显非凡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24日        版次:GA08    作者:李鹤鸣

  南都、N视频记者李鹤鸣正在观看蚕吃桑叶。

  五束百年土丝。

  龙头织布机。

  扫码看回放

  作为创造发明“桑基鱼塘”先进农耕模式以及诞生丝绸染整工艺“香云纱”的地区,佛山顺德拥有着深厚、丰富的丝绸文化,被誉为“广东银行”“南国丝都”。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大型融媒策划“探宝觅踪”,系列直播“寻找湾区民间博物馆”第四期,走进广东省内首家以丝绸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新城区观绿路,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是民办综合类丝绸业专题博物馆。馆内从鱼塘、桑基、采桑、养蚕、剥茧、抽丝到织布等一系列工序,均有条不紊地完整呈现,也被游客们亲切地称为“生态、科普、神奇”的博物馆。据悉,博物馆2015年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社会团体、学校师生等超280万人次。

  “作为民间博物馆的馆长,我始终在想一定要将文化、旅游、产业三者进行结合。”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馆长吴英海扎根顺德37年,从苏州丝绸工学院毕业至顺德丝场工作再到创办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顺德丝绸的热爱与执着。

  在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文化传承馆内,陈列着大量图片、标本以及吴英海馆长收集的599件相关藏品以及文物。这些展品为游客完整展现了顺德种桑养蚕缫丝的发展历程,生动呈现了当时桑基鱼塘的生态景观。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讲解员陈健梅介绍,自宋朝起,顺德龙山、龙江一带已经开始种桑养蚕。“清末是顺德丝绸最鼎盛的时期,当时的顺德生丝出口总数位于全国前列,远超江浙沪生丝出口的总和,所以顺德也被誉为‘广东银行’、‘南国丝都’”。

  “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顺德丝绸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繁盛,离不开顺德先进的农耕模式“桑基鱼塘”。这种模式将农业演变为持续循环的生态体系,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陈健梅说,种桑、养蚕、养鱼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循环,这样一个完整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珠三角地区特殊的耕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呈现给观众这种良性的生态系统,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再现了桑基鱼塘的风貌,并且定期开展原生态“桑基鱼塘”农耕文化节,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能够亲自体验感受“桑基鱼塘”耕作模式的先进与科学。

  亮点

  1

  百年前土丝不惹虫不惹螨 柔软光滑品质非凡

  进入传承馆后,吴英海重点推荐了展厅中心的一件展品——来自百年前的五束土丝。虽然历经百年岁月,但是丝线依旧显得光泽有弹性,透过展柜也能感受到其柔软光滑的触感。吴英海说,“这五束土丝非常珍贵,曾经在国外的博物馆以及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巡回展览。超过一百年的丝绸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只是颜色发黄却不惹虫不惹螨,可见这五束土丝的品质非凡。”

  南都、N视频记者看到,在展厅中还有一件体型较大的龙头提花织布机,整体机身为铸铁工艺,机器上方装有提花龙头。作为七十年代极其先进的制作丝绸面料的电动织布机,当时的工人们可以通过这台机器按照孔板要求织出上百种不同花纹的丝绸面料,供给顾客们挑选。

  2

  传统的蚕架养蚕 半自动立式缫丝机体验缫丝

  了解完顺德丝绸发展史后,陈健梅带领记者来到传承馆的养蚕缫丝体验区。这里可谓小朋友最爱的参观区域,不仅可看到蚕宝宝吃桑叶的神奇景观,还能亲自动手体验缫丝劳动的过程。

  “这里能够看到蚕宝宝的一生。”陈健梅介绍。在一个个标本瓶里装着不同阶段的蚕宝宝,从蚕卵至蚕蛾,从吐丝到破茧,从出生到死亡。

  馆内还保留有最传统的蚕架,每年的春季都会有众多蚕宝宝在蚕簸上吃桑叶,吐蚕丝,化蚕蛹。如果蚕茧不被工作人员用于抽丝,里面的蚕蛹将会破茧而出,变成蚕蛾。陈健梅说,“蚕对于顺德人民十分重要,也是种桑养蚕的核心。只有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才明白蚕做出的贡献非常大”。

  参观体验完养蚕工作后,陈健梅带着记者开始体验缫丝文化。蚕茧经过缫丝工人的挑选筛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抽丝,这个工艺便称为“缫丝”。一颗蚕茧可抽出大约1000米长的茧丝,若干根茧丝合并成为生丝。

  记者看到,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给观众们展示使用的缫丝机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半自动立式缫丝机,这也是目前广东省内非常少有的一种机器。立缫机机身由铸铁制造,定纤部分用铁、塑料组成,通过人工放置蚕茧,利用传达部分上下联动,通电之后便可进行缫丝工作。上方齿轮收集茧丝,下方水槽放置温水保持蚕茧湿度,虽然是半自动机器,但是在当时看来也极为先进。

  陈健梅说,这对于当时的缫丝女工要求极高:既需要眼疾手快,还需保持手部滑嫩,不能有裂纹,否则就会勾坏蚕丝,造成损耗。“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缫丝女工的待遇也十分丰厚。”

  3

  创新丝绸品类 香云纱焕发新生机与活力

  除了辉煌的丝绸文化,顺德还有一项技艺享誉全球——香云纱。本期直播的最后一站,陈健梅带领记者来到成品展示区。这里有众多的香云纱成衣与香云纱艺术作品,可以让观众们感受完顺德丝绸的历史后再去欣赏成品的魅力。

  作为顺德特色丝绸工艺,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即采用植物染料薯莨进行染色的,所以也被纺织界誉为“软黄金”。

  陈健梅介绍,“现在的香云纱对比以前,虽然价格适中,但是仍需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而成。即需要历经洗晒磨煮莨汁、草地上高温晒干,人工涂满泥浆三大环节,包含浸、晒、洒、封、煮、过乌、水洗、摊雾等多道工序。制作工艺难度极高,全程使用纯天然染料。同时由于香云纱中含有河泥及植物的浸染,相比普通的丝绸颜色会更加沉稳,穿上身的气质也有所不同。”

  不仅如此,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中还有众多以香云纱工艺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包含香云纱艺术画,香云纱手工包等。陈建梅说,古典工艺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使香云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鹤鸣

  摄影/摄像:南都记者 阮增豪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