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伯虎真迹《李端端落籍图》等一级文物首次亮相香港

众里寻她:中国古代女子有多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23日        版次:GA16    作者:周佩文

  展厅一角。

  明·唐寅《李端端落籍图》。

  唐代乐舞俑。

  清·任熊《瑶宫秋扇图》。

  金朝冠   清(1644—1911) 金、宝石   冠梁由金丝编成,冠形主饰由水红色玛瑙作花蕊的盛开金花,与环绕周围的花卉、云纹、凤鸟等组成。冠檐底部是双龙戏珠纹饰,抹额上缀有金凤七只,冠顶另缀展翅金凤两只,中心并有长方形“恩荣”字牌一块,另有“日”“月”“奉”“天”“诰”“命”“朝”“冠”圆形字牌八块插饰冠表,整个朝冠金光璀璨,精美华丽。

  端砚   顾二娘(生卒待考)   清(1644-1911) 石、漆   顾二娘,苏州人,活动于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嫁苏州制砚高手顾德麟之子为妻。顾德麟制砚以“自然古雅”名重于世,顾二娘在长辈那里继承了高超的制砚技艺。砚体做工不多,以清新质朴取胜,虽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纤延合度、巧若神工。其制作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青睐。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黄任(1683—1768)极喜收藏顾二娘制砚,并有诗赞曰:“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切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可谓对顾氏制作工艺的总评与发自内心的赞叹。

  2022年11月30日起,南京博物院精选118件(套)古代女性文物,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众里寻她——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展”,向今人展现古代女性形象、生活和才艺。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2月27日。

  展品跨度

  年代上起商周,下至20世纪初  

  本展的展品具有漫长的历史跨度,其年代上起商周,下至20世纪初;展品类别丰富,涵盖了书画、刺绣、饰物和生活用品等,从多方面展现历代女性的形象特征、生活日常及才华技艺,引导观众追溯千百年以来的古代女性“美学史”。这是南京博物院馆藏古代女性文物在香港的首度亮相,展品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有国家一级文物如唐伯虎的《李端端落籍图》、陈洪绶的《吟梅图》及《古代仕女行乐图》等,更有女画家文俶、李因和马荃的花鸟名品。

  此次展览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形塑女性”,展示历代女性发型、妆容与服饰的时尚潮流变化。该单元集结了考古发掘出土的女俑,以及各种材质为载体的画像、塑物,聚焦于汉唐以来女性容饰仪态的魅力风韵,以及她们所秉承的核心妇道——“德、容、言、工”背景下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浮现于历史长河中吉光片羽般的星点闪耀,印证女性在探究美化自我的创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现才艺

  诠释灵慧巧思和高逸情怀  

  此次展览第二部分为“仕女日常”。透过古代女性的生活用品和饰物,既有诰命夫人的冠戴等上层阶级女性使用的奢华物件,也有民间普通女性使用的脸盆架,花轿等,以此探索不同阶层的女性生活。

  展览第三部分为“才媛集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女性的艺术作品流传不易,展览遴选的古代女子诗词、书画、织绣、制砚、紫砂、女红等佳品,仅仅揭开她们才艺创作的面纱一角,但诠释了她们的灵慧巧思和高逸情怀。女红是传统女子必学的手艺,也是闺淑所要秉持的艺能,可谓正宗的女子艺术,每一件都流光溢彩,艳丽纷呈。

  展览第四部分为“笔端容工”。主要由男性书写的中国文化史较少关注女性如何“掌中馈”“内助良伴”或者“母教”,但这不等于他们的内心不佩服她们的才艺禀赋。对于那些凤毛麟角、在各种禁锢中脱颖而出的各类不凡女性的赞美,在朝代更替的晚明清初如火山爆发般喷涌,“淑质丽藻”“节烈文才”,中国女性文静淑美、内敛坚贞的性格通过男性的笔端描述在社会生活中得以传播颂扬。

  展览辑选的“人像”注重于画中女子实有其人,以那些杰出画家的想象及技艺去回忆,以他们集中笔端的柔情与崇敬来呈现妇德的光辉。据介绍,展览还设有多媒体和互动元素。如展场外透过影片及互动游戏展现今本地流行文化多年来塑造的典型女性形象。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含章

  图片:资料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