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南方都市报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主办的“2022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上,南都反垄断研究课题组发布3.6万字的《平台经济反垄断观察报告(2022)》(下称报告)。据悉,这是南都自2018年起连续第5年发布中国平台经济反垄断年度观察报告。
01
多个垂直领域寡头化明显
2021年被认为是“平台经济反垄断元年”,几起大案相继落地,近百件违法案例分批公布……一系列重磅监管动作,让平台企业对反垄断合规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个别头部企业还单独成立反垄断合规职能部门。
事实上,过去一年反垄断给行业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报告选取“二选一”行为多发的外卖、电商行业,被监管叫停独家版权的音乐流媒体行业,以及受并购投资影响深远的游戏直播、社区团购行业,具体分析行业在反垄断执法之后产生何种深刻变化。
以“二选一”为例,去年查处的三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分别涉及阿里巴巴、美团和外卖平台食派士。报告观察发现,“二选一”已不再是这两年双十一的“重头戏”,讨论声量和关注度明显下降。多位商家表示,从去年618大促开始,基本没有听到电商平台要求“选边站队”,可以选择入驻电商平台变多。
在外卖领域,反垄断执法落地后,“二选一”行为同样大幅减少。但一些地方公布的执法案例显示,仍有大型平台在当地的加盟商因强制实施“二选一”行为被罚。
多位平台企业从业者在访谈中直言,现在业内基本不会有大规模和长时间的“二选一”,但是不是所有“二选一”行为都违法?“二选一”以后还会不会以更隐秘的方式出现?这些都是执法落地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去年7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责令腾讯三十日内解除网络独家音乐版权。2022年伊始,国家版权局约谈多家数字音乐相关企业,明确“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签署独家版权协议”。
数字音乐市场由此进入“非独家版权时代”,这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报告提到,目前仍有平台依赖上游版权方获取尚在监管允许范围内的“独家”优势,比如新歌独家30天首发等。通过扶持原创内容加大自制版权、扩充内容库的丰富度,则是另一种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新玩家入场——抖音连续推出两款音乐产品。报告分析称,这些年抖音“神曲”频出说明短视频用户对音乐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抖音建立音乐品牌,不仅可以收获流量,也能弥补音乐版权的短板。
报告还聚焦一度引起“无序竞争”、资本过度扩张争议的社区团购。报告发现,经过多轮洗牌后,背靠互联网巨头的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菜菜最终“剩者为王”。更早进入赛道的,以同城生活、十荟团、兴盛优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品牌则接连退场,只剩“独苗”兴盛优选靠收缩业务自保。
为增加观察视角,南都·反垄断前沿先后与七家国内不同类型平台企业的反垄断合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谈及2022年互联网关键词,他们频繁提到收缩、降本增效、过冬。不难理解,当前受宏观经济影响,科技创新和消费均显乏力。与此同时,大多数平台企业还面临着流量下滑的局面。当流量红利退去,在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如何挖掘新的业务实现增量将成为平台企业接下来的着力点。
02
反行政垄断成为今年的执法亮点
经过大案要案频发的2021年后,2022年的反垄断执法动作呈现何种趋势?通过梳理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南都·反垄断前沿发现今年以来,反垄断执法机构共查处各类垄断违法案件121件,罚没6.12亿元。与2021年相比,2022年的案件数量与罚没金额均有所回落。从垄断行为来看,案件总量的减少主要由于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的减少,后者的变化又集中于平台经济领域案件量的下降。
从2020年末平台经济反垄断执法破冰开始,再到2021年初首次明确涉VIE架构的经营者属于反垄断审查范围,一系列风向转变使去年平台经济领域未依法申报案呈现“井喷”趋势。过往已处理未公布、未处理案件开始集中披露,最多的一次同时公布了43起并购“抢跑”案。当2022年监管进入常态化后,案件数量逐渐回落。
从罚没金额来看,对比也颇为明显。去年仅阿里巴巴和美团两张“二选一”罚单便涉及超216亿元罚没款,全年共产生7张上亿罚单。2022年由于缺少平台经济领域的案件,大笔罚单集中在建材、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唯一一张亿元罚单来自陕西省水泥协会组织13家企业实施垄断协议一案。
在执法案件总量减少的同时,报告发现,执法部门把更多资源倾向规则和程序的完善。不仅有《反垄断法》的更新,六部配套规章的陆续推出,地方也纷纷出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均旨在打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竞争执法制度环境。
针对平台经济领域,根据南都·反垄断前沿统计,去年共89起平台经济领域案件,今年仅39起案件与平台企业相关。除了知网涉垄断案件外,其余案件均为经营者违法实施集中,涉及公司包括腾讯、阿里巴巴、滴滴、哔哩哔哩、新浪和京东。就案件本身而言,这38起案件均被认定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因此每家涉案公司均被罚款50万元。
尽管案件数量减少,但政策和文件释放的监管信号依旧清晰。2021年反垄断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后,国家反垄断局下设数字经济处室,设立竞争政策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可以预见接下来也会有所动作。
在平台经济领域的未结案件中,2022年颇受关注的还有知网涉垄断案。退休教授的一纸诉状将知网送上风口浪尖,多年来持续的数据库高价争议、与学术期刊的独家合作模式,乃至不向个人开放的查重服务,构成了一系列的舆论漩涡。在市场监管总局宣布立案调查后,知网是否会收获罚单?商业模式将作哪些调整?知网案的结局将是接下来的一大焦点。
在平台经济之外,反行政垄断成为今年的执法亮点。截至12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已公开55起行政垄断执法案件,超越2021年全年披露的48件。此外,新《反垄断法》修订也首次写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出同样对破除行政垄断提出多项要求。可以预见,反行政垄断的持续强化,将是接下来的监管工作中重要一部分。
03
监管释放稳预期、促发展信号
基于对反垄断执法和司法情况的盘点,南都·反垄断前沿在报告中同步梳理了2022年与数字经济监管相关的政策,试图透过重要会议、文件把握风向。
最直接的无疑是新修《反垄断法》的通过和生效。新增“鼓励创新”的立法目标以及禁止算法滥用等新增条款,都进一步明确了反垄断在平台经济领域中的适用规则。在新《反垄断法》通过不久后,总局随即公开了《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等六部配套规章的征求意见稿,不少条款都将对平台经济领域产生影响。
特别是对于平台经济领域多发的并购“抢跑”案件。新《反垄断法》落地后,经营者集中的申报门槛和处罚额度拟作出调整,企业违法成本大大提高。这些调整体现了反垄断审查“抓大放小”的变化方向,也体现了效率和规范的平衡。不过对于申报标准的调整,业内期待进一步细化实操规则,增加交易的确定性。
报告还关注到,今年相关政策文件不断释放利好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号。比如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三份文件先后出台,均强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在会议部署上,今年多个中央工作会议中,“平台经济整改工作”和“绿灯案例”成为监管新热词。2022年3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谈及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也提及“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7月会议更首次提出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10月,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同样提及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通过南都·反垄断前沿的访谈,多位从业者表达了对即将推出的“绿灯”投资案例的关注,以期能细化合规工作,提高市场预期的确定性和增加投资信心。
报告盘点发现,国家层面正通过政策逐渐释放“稳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信号,这在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有所体现。上述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方向,明确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与此同时,业界也在呼吁多部门协调监管机制的细化。在访谈中,他们提到当前涉及互联网的投资并购交易,在反垄断审查之外还面临来自其他部门的监管,交易审批程序增加、规则和期限尚待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