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85载,历史痛感未敢忘 勠力同心,砥砺复兴之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14日        版次:GA10    作者:新华社 央视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

  约翰·马吉影像拼版图片。

  2008年,堀越文夫之子捐赠的相册封面。

  诺兰档案影印件。

  日本小学历史教师松冈环采访侵华日军士兵时录制口述证言的磁带。

  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还有十余处遇难同胞丛葬地,同时举行悼念活动。凄厉的警报声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冬日的南京城,佩戴起紫金草的人们再次伫立街头,回首这座城市最惨痛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开始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死难同胞,是哀悼更是警醒,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我辈当勠力同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南京大屠杀“证据”

  屠城影像战场照片呈堂证供 近20万件文物控诉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19.2万余件馆藏文物史料、1216套6318件国家珍贵文物,记录着任何淡化、粉饰、歪曲、否认都不可改变的历史真相。

  外国人镜头记录下的屠城影像、侵华日军拍摄的战场照片、250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音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呈堂证供……《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于12月13日在南京拉开帷幕。记者提前探展,揭秘文物史料背后的故事。

  约翰·马吉影像

  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一架16毫米摄影机,悄悄地将镜头对准了遭受日军暴行的南京市民,记录下日机轰炸南京、日军搜捕青壮年、日军暴行受害者在医院治疗等珍贵画面。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约翰·马吉不仅出庭作证,其拍摄的影像资料也成为呈堂证供。

  1991年,美国“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会长邵子平,在约翰·马吉之子大卫·马吉家中地下室发现了胶片。2002年,约翰·马吉的摄影机及部分胶片由大卫·马吉捐赠给纪念馆,后于201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经过进一步的挖掘整理,37分钟版的马吉影像入藏纪念馆。

  堀越文夫相册

  2008年5月,一个名叫冈崎俊一(化名)的日本人来到纪念馆捐赠了一本相册。他说:“这是第一次拿给世人看。”

  这本相册来自他的父亲堀越文夫。1937年,日本银行职员堀越文夫被征召入伍,编入侵华日军第一〇一师团第一四九联队,当年9月他从上海登陆,曾参与进攻上海和南京,收集保存了日军侵略中国的相关照片。此后,堀越文夫在江西患肺结核,1939年回到日本。

  相册内共有125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其中5张照片直接反映了南京大屠杀暴行,包括南京紫金山下中国人尸体堆积如山,日军在南京中华门悬挂“祝南京陷落”等标语,日军士兵持步枪刺刀站在中国人尸体旁炫耀等。

  250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资料

  “我不想说”“你回去吧”……1997年日本小学历史教师松冈环开始调查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时,“南京健忘症”出现在许多侵华日军士兵身上。这没有阻挡松冈环调查下去的决心,最终留下了250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资料,而其中只有3人是真心悔过。2006年,松冈环将这批珍贵的口述资料捐赠给纪念馆。

  几十年里,调查采访受害者和加害者,向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各国人民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占据了松冈环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面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和威胁,松冈环说:“正义和良心驱使我这样做。”

  “如今,南京大屠杀的加害者大多已经去世,这些口述也成为加害方最后的自白。”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南京大屠杀实施者的口述史,与受害方幸存者、第三方欧美人士的口述相互印证,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细节。

  诺兰档案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11名检察官来自不同国家。其中,加拿大检察官亨利·诺兰,负责审理日本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惨案元凶松井石根。他带领检方收集了大量证据指控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暴行中负有主要责任,不断戳穿松井石根的谎言,将松井石根定罪。

  旅加华人余承璋从2017年起开始收集整理出33册3000多页“诺兰档案”,包括诺兰生平资料、证书和手稿等,并于2019年捐赠给纪念馆。

  南京“731部队”驻地细节

  日本友人大东仁捐赠的数份档案资料,清晰展示了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在南京驻地的细节,该部队因被证实在南京进行过大规模细菌战和毒气战试验而被称为南京“731部队”。

  大东仁是一位日本佛教僧侣,自2005年起,他收集转交加上无偿捐赠给南京的资料超过4500份。照片中,清晰展示了这支又名为“多摩部队”的细菌战部队当时在南京的驻地——位于南京原“中央医院”(今东部战区总医院)旧址。根据史料,这里当年对外宣称是日军“华中防疫给水部”,实质是从事大规模细菌战与毒气战研究试验的机构,与侵华日军的“731部队”同样臭名昭著。

  “慰安妇”制度新证据

  在新征集的侵华日军《阵中日志》中,对南京慰安所的设立和运行有了更为详细的描述。例如,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在1938年1月1日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从今天起,开设了慰安所。每个人30分钟,费用是下士官150钱(1.5日元),士兵100钱(1日元)。”

  “‘慰安妇’制度是日军大规模的性暴力犯罪,这次发现的《阵中日志》等资料就是对这段历史的有力铁证之一。”参与新征文物史料研究鉴定工作的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孟国祥表示。

  历史记忆传承人

  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只要活着就一直作证 希望等到对侵略罪行的忏悔

  第九次国家公祭仪式上出现一群特殊的“嘉宾”,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今年8月,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标志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他们的身份有何特殊性?将如何履职?又有哪些心愿?

  来自10个家庭,年龄最小者12周岁

  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共13名,他们是葛凤亮、黄兴华、黄睿、夏媛、李玉瀚、李真铭、常小梅、刘榴、马雯倩、徐宏、夏天行、王莲、阮红燕,来自10个幸存者家庭。

  据了解,他们多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的二代、三代,也有部分第四代加入,既有父子搭档、母子搭档,也有夫妻搭档。

  夏媛和儿子李玉瀚来自幸存者夏淑琴的家庭。夏媛告诉记者:“我从小听着外婆讲的故事长大,如今外婆年纪越来越大了,耳朵也听不清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她说希望我可以代替她去作证,让更多人知道当年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

  李玉瀚刚满12周岁,虽然年龄是传承人中最小的,但已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了好几年小小讲解员。“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就带他参加家祭。上小学之后,他就主动去纪念馆做小小讲解员。别看他年龄不大,但他知道心疼太婆,也理解历史传承的责任。”夏媛说。

  传承历史,传播真相,传递信念

  2014年,纪念馆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登记工作。2022年,认证了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相比遗属身份,传承人相当于传承历史记忆的主力军,对使命的认识更深入,履职的方式也更丰富。

  今年4月,100岁的幸存者王恒离世。早在2011年,他就在孙女王莲的帮助下开通了网络账号,讲述自己经历的战争。“爷爷口述,我编辑。我告诉他开通不到5天就有近3000名粉丝,他听了特别高兴。”

  常小梅则选择将父亲的一生记录下来,陆续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中、日、英文版。书中,她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一个九岁战争孤儿的真实人生,揭示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深远影响。

  “我们这一家人,对‘失去’有着特别深的体会,也因此对幸福格外珍惜。”常小梅说,把这些点滴记录下来,能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这段历史,希望把这种“虽伤痛却坚韧”的信念传递给更多人。

  幸存者王素明的女儿徐宏和女婿夏天行是一对夫妻传承人。国家公祭日前夕,夏天行开始重读张纯如的《The Rape of Nanking》。他说:“女儿在国外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够用英语把这段历史真相说清楚、讲明白,向外国朋友、华侨华人讲述这段历史。”

  愿他们夙愿得偿,余生心安

  1937年,葛道荣的叔父和两位舅舅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95岁的葛道荣晚年仍有执念,他参加各类宣讲、座谈等超过150场,还写下近10万字,记录自己在南京那段至暗时刻的惨痛经历,取名《铭记历史》,家中子孙人手一份。

  “父亲总是强调家中子孙必须牢牢铭记,不能遗忘。但我懂他,他最大的心愿是有生之年还能等到日本人的忏悔。”葛道荣的儿子葛凤亮说。

  国之难者的暮年夙愿,就是等到加害方的真诚道歉。2021年10月,99岁的幸存者马秀英带着遗憾离去。马秀英的曾孙女马雯倩从大学时期就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祖奶奶生前说过,‘只要活着就一直作证’。我将继承她的遗志,把这段历史传递下去,这也是对她最好的告慰。”她说。

  “历史与信念的传承,其实就是靠一个个家庭身体力行做出来的。”纪念馆负责人说,未来这支传承人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容,历史的见证者终将离开,但正义与和平不会凋谢。

  声音

  日本有识之士:

  血淋淋大屠杀历史不容否认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歪曲否认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甚至试图修改和平宪法,做出各种破坏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小动作。

  日本亚洲记者俱乐部事务局长森广泰平曾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表示,纪念馆中历史的铁证和遇难者的遗骨,让他触目惊心。

  森广泰平说,在日本,在参观纪念馆之前,他对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了解得并不多,那些有着亲身经历的人也不会告诉他当年的真相。他建议日本人都能去纪念馆看看,了解真实的历史。

  森广泰平说:“我爷爷的弟弟曾是侵华日军第九师团的工兵部队成员,参加过对南京的侵略,但我问他关于当时的事情,他都不回答我。当我来到纪念馆现场,看到累累白骨,看到了在长江沿岸等地方发生的大屠杀的真相,有被机关枪射杀的,有被日本刀砍杀的,这都是侵华日军的所作所为,犯下罪行的侵华日军理应被追究责任。作为日本人应当去看看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要对历史有最基本的认识。”

  日本南京大屠杀问题研究专家笠原十九司:

  不能让谎言到处传播

  “作为一个人,我不喜欢说谎,更不能让有关历史的谎言到处传播。一个国家如果对公众隐瞒事实真相,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这就是日本战前的教训。”日本南京大屠杀问题研究专家、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笠原十九司日前在日本山梨县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78岁的笠原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调研南京大屠杀历史,至今已近40年。长期以来,笠原坚持以严谨的态度治学著书,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至今,笠原共出版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个人专著十余部,共同参与编写书籍30多部。

  在采访中,笠原展示了自己部分著作。他拿起一本红色封面的册子告诉记者:“这是我1997年出版的《南京事件》,至今仍有人购买,总销量超过10万本。”

  笠原说,日本一些政客仍然没有真正反省日本的侵略战争,希望他们能够鼓起勇气,去南京了解历史真相。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综合:新华社 央视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