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大亚湾小桂村碧海湾某马术训练场。 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资料图)
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产业快速发展。日前,《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为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政策保障。
户外运动产业相关专家认为,《规划》在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等多个方面发力,对于助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户外运动人数已超4亿人
《规划》在对户外运动产业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创新机制、政策和管理方式,破解制约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瓶颈。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到2035年,户外运动产业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动力更强、活力更足、发展更安全,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户外运动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基本形成了山水陆空全覆盖的户外运动产品供给体系,登山、徒步、马拉松、自行车、滑雪、皮划艇、滑翔伞、定向等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涌现出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产品。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破解这些问题,助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健全自然保护地户外运动监管制度
要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环境,包括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围绕可利用的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海滩海域等自然资源,在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和项目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划定合理区域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监管制度。
关于试点工程,根据规划,在符合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和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指导、支持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因地制宜开展登山、徒步、越野跑、自行车、攀岩、漂流、定向等户外运动项目试点。
推进户外运动装备器材便利化运输。研究探索在部分户外运动目的地为骑行、滑雪爱好者试点提供便利化运载服务,为户外运动参与者跨区域流动提供条件。引导企业积极研发体积小、可折叠、便携式、易运输的户外运动装备器材。鼓励邮政快递企业面向户外运动俱乐部、目的地、参与者等不同主体,提供户外运动装备器材精准寄递服务。
搭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台。提升户外运动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发挥“中国冰雪”“中国田径”“汽摩家”“去飞行”“全国冲浪桨板查询服务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汇集并发布户外运动设施、线路、赛事活动及配套服务信息。将户外运动产业项目纳入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
专家解读
完善顶层设计 加强部门协同
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宪伟认为,《规划》明确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指导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文件。
在户外运动产业政策体系方面,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系列政策文件,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冰雪、山地户外、水上、航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马拉松、马术等户外运动产业规划。
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周丽君表示:“一直以来,我国户外运动产业不同环节的管理职责分散在不同部门,缺少一个协同沟通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此次《规划》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凸显了部门沟通协调的重要意义。”
优化发展环境 构建空间布局
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
周丽君介绍,放眼全球,利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是一种常态。她表示:“《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户外运动项目绿色开发,创新性提出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工程,探索户外运动进入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有效做法,进一步拓展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空间。”
《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区域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依据各地特点,分别打造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以及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长江水上运动带、滨海户外运动带。
丰富供给与促进消费“双管齐下”
通过提升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品质等,全方位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
周丽君认为,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品供需存在矛盾。一方面,户外运动产品供给相对单一、项目新颖性不够,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露营、骑行等户外运动呈现“一帐难求”“一车难买”等现象。
“《规划》把握现实基础与人民需求,首次提出优化露营产品供给,通过建设露营基地、完善配套设施、研制新型装备、建立规章制度,推动露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举措符合国际露营产业发展规律。”周丽君说。
除露营外,《规划》还在提升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品质、丰富户外健身休闲产品、培育户外运动市场主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计划和举措,全方位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
产业规划
马术
推广赛马运动 复兴马球运动
根据《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我国马术运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在全国方面,马术及赛马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场地障碍、盛装舞步、三项赛、速度赛马和群众性、民族性赛事规模不断扩大,竞技成绩明显提高。每年举办国家级及以上级别赛事100多场,区域性各类赛事数量达数千场。
马术运动社会普及加快,马主、骑手、骑乘爱好者规模达100万以上,特别是青少年骑乘爱好者占较大比重。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各级马业协会、马术协会、马术俱乐部超过2000家,马术装备用品、场地建设供应商300余家,部分马术装备用品生产和出口居世界前列。全国马术及休闲骑乘等用马达50万匹以上。
但马术产业市场培育尚不成熟,未来,需要完善马术运动体系。大力发展马术竞赛表演,打造“业余—专业—职业”分层级马术运动赛事体系。培育一批职业化、商业化的马术运动赛事品牌。持续办好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马术比赛以及全国马术锦标赛等专业赛事。拓展马术健身休闲,重点培育一批品牌马术俱乐部。探索推广赛马运动,完善国家赛马赛事体系。复兴马球运动,制定马球运动场地、竞赛、马匹、骑手和教练标准体系。
冰雪运动
推动冰球职业联赛 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
根据《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未来,要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和景区建设。建设一批冰雪主题A级旅游景区,引导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度假区和A级旅游景区探索发展夏季服务业态。
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结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推动建设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
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和基地建设。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自驾、露营、非遗体验、冰雪文化展示等多种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型的冰雪旅游基地。
发挥冰雪赛事带动作用。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依托滑冰、冰球、冰壶和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推动冰球职业联赛,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
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冰雪旅游,推动建设雪乡、雪村、雪庄、雪镇,丰富冰雪旅游供给,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等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各地开发冰雪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生产销售具有冰雪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2025年
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
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
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2035年
户外运动产业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动力更强、活力更足、发展更安全,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工程
●推动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分级多类、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步道体系
●因地制宜建设户外运动营地,到2025年,建设各类户外运动营地10000个
●制定不同类型户外运动营地的建设标准和分级评定标准
●鼓励户外运动营地申报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综合:新华社、央视、国家体育总局、
广东省体育局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南方日报记者 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