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肇庆市小鹏汽车工厂内,工人正在工作。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令 记者 石磊 摄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如何让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应怎样建设?南都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新表示,坚持制造业当家,就是依托广东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努力推动广东制造业率先挺进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理解“制造业当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之间的关系: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坚持“制造业当家”,一方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制造业,大量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基业长青,就能持续吸引大量社会就业,这是一条奔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集中广东优势 聚焦高质量发展
陈新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制造业总量不断壮大、质量持续提升、效益显著提高,这是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基础。“当前,西方正在‘围攻’我国高技术产业,广东必须率先突围,这是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必然。”
如何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从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部署。陈新认为,其中,抓大产业是总目标,抓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是手段,“一大”加“多大”互为因果、相互依存,必须同时抓好抓实。
陈新进一步解释称,大企业能够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大产业。大项目则是带动大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平台是支持中小企业协同、集约发展的载体,我省高新技术大多数都集中于高新区等现代化工业园区这类大平台。而抓大环境,就是要在政策供给、创新要素汇集、产业链配置、内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这个‘大’,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集中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是要集全省之力,把制造业这份家当做优做强。”丁力称。
以发展产业集群 挺起广东产业“脊梁”
根据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37513.4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32993.74亿元,占GDP比重36.0%,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519.73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高于全省GDP增速5.5个百分点,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在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工作部署上进一步提出,要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瞻谋划,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领域抢占制高点。
“这些均是基于重大科技创新前沿而形成的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将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个人认为,这些年广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加快发展,科研力量明显增强,积极谋划这些未来产业发展,必将大有可为。”陈新表示。
此外,全会还强调,要与国内国际重点地区的产业协同,打造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以格局之大承载产业之大。对此,陈新表示,面对复杂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必须围绕我省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以国内省内为主,统筹协调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布局,着力解决长期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如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芯片、核心装备与关键零部件、高性能材料、工业软件等技术瓶颈,打造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产业安全发展。
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盘活家底,做大家业
今年10月21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发布“2022广东企业500强”榜单,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占53%。入围的265家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达7.13万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1.92%。展现了广东省制造业立省的底色。
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广东拥有大量的加工组装制造企业,这是广东制造业的厚实家底,但部分企业尚未摆脱“小而散”的现状,难以持续扩大市场。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在抓大企业方面,要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
丁力表示,如果想在短期内培育大企业,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商业模式。“我们今天谈到的大企业,一定是平台型大企业,将行业上下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能够建设出一个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生态。”
此外,丁力还表示:“经济学上有一个观点,市场容量决定产业分工,市场需求越大,产业分工就越细,创新能力也就越足。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也要加快建设大湾区统一大市场,打破市场壁垒,这也是‘坚持抓大环境’的重点。”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