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 新华社发
12月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变,标识不变,中国将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
中国政府派出由生态环境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交部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蒙特利尔参会。
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报告和15个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
COP15第一阶段会议已于2021年10月11日至14日在中国云南昆明以线上线下方式成功举行,其间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历史上首次领导人峰会,宣布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东道国举措,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及其成果为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进程和各方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展示的领导力、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以及筹备第二阶段会议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高度赞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继续发挥COP15主席国作用,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各缔约方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取得积极进展
11月28日,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介绍,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最重要的标志性预期成果就是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正在谈判中的“框架”是为到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锚定方向的总体性、战略性纲领文件。
她表示,“框架”着眼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以“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为方向,总结以往生物多样性全球目标制定和执行的经验,凝聚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合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新的政治引领,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以全面实现公约的目标。
周国梅说,经过4轮工作组会议的谈判磋商,“框架”目前取得了积极进展,“框架”结构及核心表述已经基本成型。
她同时指出,“框架”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各方在一些具体议题方面还存在分歧。“框架”的通过和实施最终有赖于其实施机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调动和资金支持,这是“框架”谈判议题的重点和难点。
应充分吸取“爱知目标”的经验和教训
记者了解到,2010年国际社会制定了2011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即“爱知目标”。目前,“爱知目标”设定的20项目标没有一项完全实现,仅有6个部分实现。
对此,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表示,“框架”明确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时,应充分吸取“爱知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既要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雄心和信心,更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充分考虑目标的可达性、可操作性以及各国的发展差异,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他表示,“框架”还应坚持公正、透明、缔约方驱动原则,完善执行机制和保障条件,特别是要重视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加强资源调动、科学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履约能力和水平,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
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尺度
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报告和15个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该批案例涉及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等不同诉讼类型,涵盖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领域。
记者注意到,保护对象包括斑海豹、藏羚羊、大白鲨、红豆杉、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森林、草原、湿地、河湖、海洋等多种自然生态系统,所涉生态要素多、保护范围广、复合程度高、创新意识强,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的鲜明特色、专业要求和职能作用。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与最高法院2021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全国法院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尺度,依法公正高效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案例
非法收购鲨鱼牙齿销售牟利 男子被判刑6年7个月
噬人鲨别名“大白鲨”,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濒危野生动物及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噬人鲨是海洋中的“伞护种”,其生境需求能够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通过保护噬人鲨可以同时为海洋里的其他物种提供保护,有利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平衡。
被告人孙某炎2014年以来未经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批准,未取得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非法低价收购包含大白鲨、柠檬鲨、鲭鲨、虎鲨在内的各类鲨鱼牙齿,加工后通过网络平台向国内外不特定买家销售牟利。
2020年10月,孙某炎为进一步确定其收购和销售的大白鲨牙齿的物种属性以及保护级别,自行委托鉴定中心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板鳃亚纲鼠鲨目鼠鲨科噬人鲨。此后孙某炎继续销售包含大白鲨牙齿在内的各类鲨鱼牙齿及其相关制品,直至2021年4月被抓获。经鉴定,该案涉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噬人鲨牙齿6389颗,价值319.45万元,及噬人鲨颌骨价值8.5万元,合计327.95万元。
最终,法院判处孙某炎有期徒刑6年7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退缴在案的违法所得及扣押的噬人鲨牙齿等物品予以没收。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适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新司法解释,既以价值作为基本定罪量刑标准,又全面考虑案件有关情节,综合评估社会危害性,阐释了依法惩治犯罪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理念。
数读
182000
2013年以来,各级法院共审结涉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审案件18.2万件,涉及中华鲟、藏羚羊、红豆杉等中国典型、独有野生物种,和穿山甲、噬人鲨、珊瑚等全球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要素涵盖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渔业及林业资源、动植物检验检疫、植物新品种等不同类型。
2426
全国法院累计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或组织2426个。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建立以流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机制,打造掌握多领域专业知识的审判队伍,覆盖四级法院的专门审判体系不断强化,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建成覆盖全国各层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国家。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