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黑行动》票房破9000万,汇聚多位内地香港实力派演员

林德禄:两地演员切磋、碰撞,火花会更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19日        版次:GA14    作者:林文琪

  11月11日,沉寂已久的电影市场迎来了一部新片《扫黑行动》。电影上映以来,累计票房已破9000万(截至11月18日中午12:00),有望突破一亿票房大关。电影由曾拍摄多部香港廉政片的导演林德禄执导,聚集了周一围、秦海璐、王劲松、张智霖、曾志伟、吕良伟等一批内地与香港的实力派演员,更是香港著名演员吴孟达的最后一部电影。

  近日,导演林德禄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了他在内地拍电影经历的“Culture Shock”,也分享了不少剧组中的趣事:如周一围和导演合作“越拍越开心”,秦海璐有另类的入戏方法等。重复拍同题材电影会腻吗?林德禄说有时候导演就是这么“没得拣”,拍戏就像“被敲门”和“去敲门”。但到了这个年纪,林德禄说自己经常会试着“去敲门”,未来还想拍一部偶像希区柯克最擅长的那种惊悚片。

  我在内地拍戏经历的“Culture  Shock”

  我还在拍反贪系列的时候,制片人打电话给我,那时候我因为时间不合适推掉了。后来他们也没放弃,发了几个故事大纲过来,题材都是讲扫黑的。有一个大纲很突出,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剧情,我说这个大纲你们可以的话我来拍。

  《扫黑行动》给我的满足感更多的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里,我觉得和演员的默契和磨合是让我印象很深的。

  内地的演员给我的感觉是,他们的基础打得很好,因为他们要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涯,先学习戏剧理论或参与演出再出来拍戏。不同于香港那些在TVB训练班出来的演员,他们学习的时间很短,电视台就像工厂一样。所以内地演员表演的情绪很投入。

  而电影里的香港演员私下里我都认识,有些也合作过。他们的角色带有这类片子的经典角色设计,演起来也驾轻就熟。

  两地演员磨合碰撞出来的火花是很好看的。比如王劲松和曾志伟在游艇上挨着栏杆,曾志伟威胁他。拍完那天大家一起坐电梯时,王劲松说:“导演,我今天好过瘾”。当然啦,只要演员投入到角色里,即使你没让他哭,他的眼泪也会自己流出来。

  和周一围合作越拍越开心,秦海璐有另类入戏方法

  周一围是电影里的男一号,一开始大家对角色诠释的认识有些距离,这让我担心,但很快我们就达成了一致。周一围每天拍完戏都会来和导演说“拜拜”,然后我会和他说今天哪些地方表演得很好,他也提出后面想要怎么演,这时候我们就切磋和碰撞,那个火花就会更“靓”。

  我们的合作是“越拍越开心”的,他属于那种比较开放的演员,不会说投入到角色里就不接受外来建议。有时我会认同他,有时我会提出不同的角度。如果到最后还解决不了的话,我就会说take多一版,他也愿意。我们导演其实很公道,真的会在剪辑器前比较哪个版本更对味,我就是这样的。

  秦海璐又和周一围、王劲松他们不一样。每天开工前我们都会对下稿,和她聊的时候,她喜欢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你说1234,她可能会说4321。后面我才领悟到,她是故意说一个相反的或者不同的表演方式,这会刺激她更加投入这个角色。秦海璐是那种能给你意想不到演法的演员。她会调整着呈现出一个很舒服、很深入的表演技巧。另外她入戏的速度很快,她可以很快掌握导演的意见或明了她自己的看法,将那场戏里的角色呈现出来。

  我在电影里故意设置了追车戏

  随着社会进步,人对物质的需求不一样了,黑恶势力形成了一个个帮派,这些帮派凭自己的胆识视法律无物,够胆以身试法去产生恶的势力。这种威胁会骚扰到普通市民,影响他们的安居乐业。他们甚至会制造套路贷,你难以想象借贷后,利息增长的速度怎么会这么快。

  因此我在《扫黑行动》里故意设置了港片里的追车戏。我想唤醒内地观众关于内地以外黑恶势力的记忆,从而产生一种警惕。因为这种事情在别的地方已经发生过了,就算他们不是亲身经历,但他们能在电影中看到黑恶势力如何横行无忌,如何为了帮派利益去发动一场仇杀,对生命完全不爱惜。

  我作为一个导演,要有观众和拍戏机会。如果拍的戏没人看,或者没有拍戏的机会,那讲什么都是假的。所以我觉得导演生存最重要的是,作品要有人关注,观众愿意买票去看。

  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我也完整地呈现了《扫黑行动》给观众看。我自己用心血去完成这个作品,当然希望作品的命运能好一点,但目前环境也没有办法,世界就是这样。希望下一次还有机会可以补数,下次再拍一些更好的作品给观众欣赏,很期待。

  拍戏就像“敲门”与“被敲门”

  我拍了很多反贪题材的影视。但其实我从不想霸占着系列电影里导演的位置,我也试过找别的导演或者一直跟这个系列的副导演接棒。我就很想持续在写实的世界里发掘不同的题材。让自己的创意保持一种新鲜感。

  但在现实中,我也经历过拍新类型时观众不一定认同的情况。观众会带着滤镜想,这个导演以前拍什么系列的电影好看。就好像那些片商一样,会高看一眼,那买票的时候就会信心大一点。片商一听我说要拍犯罪片,都说“好呀好呀”,但当你拍新题材时,他们就会问“行不行呀”。

  这就是导演选择权的局限了。当你某类类型片票房有一定成绩时,别人就会来敲门,那时候你走进去就已经成事了。如果你拍别的新题材,可能是你要去敲别人的门,那别人开不开门给你呢?就需要一些时间去考虑。这就是现实的世界。对于电影导演来说,没有观众,没有戏拍时,他的心一定不好受。(拍不拍旧的类型片呢),这就是得与失之间,看你的平衡点在哪。

  当然,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我会想拍一些自己喜欢的没有尝试过的题材。比如说,我想像我的偶像希区柯克一样,拍一些惊悚片,那个气氛和节奏会要求更高。希望我有机会能拍一部希区柯克式的电影和大家见面。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实习生 廖美善 李妤潼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