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丝织品中嵌入整句吉祥语

菱纹绮里织入“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语句,再现汉代高超的织造水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19日        版次:GA12    作者: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视

  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右一)正在研究褐色菱纹绮丝绵袍残片。

褐色菱纹绮丝绵袍残片。

褐色菱纹绮丝绵袍残片。

褐色菱纹绮丝绵袍残片。

  绢地“长寿绣”。

  羽毛贴花绢。

  素纱襌衣。 新华社发

  记者从湖南博物院获悉,湖南博物院专家近期研究发现,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菱纹绮里织入“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是目前已出土丝织品中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今年4月,湖南博物院专家在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的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的过程中,发现了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目前,在70多片残片中已找到80余个字,均为成竖排列的篆隶“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字样。

  据悉,湖南博物院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进行系统性清库,将仓库内未入账的所有文物有序编号,共清理出藏品21000余件。其中,纺织品库19000余件、漆木器库1700余件。

  马王堆丝织“国宝”

  褐色菱纹绮丝绵袍

  每个字样都织入菱形格纹中

  专家经过一系列研究比对发现,这些文字均来自马王堆三号墓西边厢竹笥里的褐色菱纹绮丝绵袍,衣面为菱纹绮,中间为薄薄的丝绵,里子为细绢。目前,在70多片残片中已找到80余个字,均为成竖排列的篆隶“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字样。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说,“这是首次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是典型的篆隶,体现了汉初高超的纺织品织造技艺。”

  褐色菱纹绮丝绵袍是被折叠放在标注有“裞衣两笥”的竹箱子中,出土时已破碎成块,并和箱子中的其他纺织品粘连成堆。

  “裞衣是给死者送葬的衣服,汉代人认为死是生的继续,在裞衣上发现吉祥语句不仅印证了汉代人对于生命永恒和追求长生的期望,表达了当时人们流行的祝语、愿望,也体现了汉代纺织工艺的高超。”喻燕姣说,“绮”是指平纹地起斜纹花的提花织物,比锦更薄。

  此次发现的菱纹绮不仅纹样精美,而且每一个字样都是被织入菱形格纹中,由此可以推断在当时这一织造技术已十分成熟。

  “古代丝织品的保存非常困难,目前仅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发现了同样文字的汉晋时期的织锦,但年代比马王堆汉墓要晚很多。褐色菱纹绮丝绵袍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织造技艺更复杂、更精美的丝织物上的文字。而且,此次发现的菱纹绮纹样属于新的纹样。”喻燕姣说。

  专家在对褐色菱纹绮丝绵袍残片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绮面是被反着缝入衣服中的。“比如‘如’和‘意’字样是反着出现的,这也许是因为墓主人去世和下葬时都较为仓促,裞衣又是给死者的衣物,因此缝制者‘忙中出错’。”喻燕姣说。

  棺饰“羽毛贴花绢”

  从形制分析有3-4种羽毛

  湖南省博物院的专家还在清库过程中对目前国内唯一出土的用羽毛作为棺饰的“羽毛贴花绢”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古文献有记载的用画绘做棺饰的实物有出土,但是用羽毛作为棺饰却是目前唯一发现。”专家说,从形制上分析可能有3到4种羽毛,但由于碳化较厉害,还难以判定羽毛属于哪种动物。

  丝织品凤鸟纹

寓意美好、呈祥、长寿

  今年4月,湖南博物院专家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进行系统性清库时发现了丝织品新纹样,丰富了对墓葬文物的认知。喻燕姣说,如长寿绣中原来认为只有龙纹,这次发现了凤鸟纹。

  马王堆凤鸟纹是汉初凤鸟标准形象,继承了楚式凤鸟风格,寓意美好、呈祥、长寿,与汉代渴望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思想契合。

  素纱襌衣

  1.6米长衣服不足一两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一件1米多长的衣服重量竟不足一两,衣服叠十层放在报纸上,仍能清楚看到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

  在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着堪称国宝级的稀世珍品——素纱襌衣。据博物馆介绍,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织作精美,是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服装珍品。素纱襌衣被誉为“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这么多年来“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素纱襌衣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也就是辛追墓。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介绍,一号墓葬具的最外层椁板和内椁板之间有东、西、南、北四个边厢。西边厢相当于辛追夫人的仓库,里面有吃的、穿的、用的,用一个个竹箱子装起来。素纱单衣出土时就是在西边厢的一个竹箱子里,里面有绵袍、单衣,还有裙子、袜子,一共十四件。

  素纱襌衣的形制比较简单,有两件,一件是直裾,一件是曲裾,都是右衽。“直裾的一件是49克,衣长128厘米。曲裾的是48克,衣长160厘米。”段晓明说。

  素纱襌衣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目前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薄在它的经纬密度,每厘米只有62根,孔眼很大,所以透光率就很高,达到了75%。而直裾的这件素纱单衣,它的袖口和领缘是用绒圈锦固定的,这两个地方的重量是8.8克。我们给它算了一下,除掉这个8.8克以外,每平方米的重量只有15.4克。”段晓明说,最后就是细。细到什么程度呢?一根长900米的丝,仅有1克重。

  延伸

  马王堆汉墓里的“丝织王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丝国”的历史已逾5000年,但由于蚕丝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动物纤维,极易腐朽,不易保存,因而古代丝绸织造究竟发展到了何种水平,现代人难窥一隅。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全方位地揭开了这一谜团,犹如一座2200多年前的丝绸宝库展现在世人面前。

  服装衣饰囊括8大类型面料

  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质量之高,都是过去罕见的,仅一号墓内出土的纺织品和服饰品就多达200余种,且都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包括有绵袍、夹袍、单衣、单裙、袜、手套、组带、绣枕、香囊、枕巾、几巾、鞋、针衣、镜衣、夹袄、帛画等衣物饰品、起居用品和丝织品。

  从辛追夫人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囊括了当时服装衣饰8大类型的面料:绢、纱、罗、刺绣、绮、锦、绦以及组,品种繁多,工艺精细,色彩丰富,制造考究,其华丽与精美程度令人赞叹不已。尤其是包裹在女尸身上的20层丝、麻衣衾,用9道组带捆扎,又覆盖两件丝绵袍,涵盖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穿、盖。

  这些文物尤其反映了汉代丝织品在缫丝、织造、印染、刺绣、图案设计方面达到的高度。

  颜色丰富,包含数十种色彩

  这些丝织品颜色丰富,有茶褐、绛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数十种色彩,如此斑斓的色彩是汉代染色技巧高超的有力印证,而以红、棕为主要色调的服装又很好地印证了楚地崇拜凤鸟和火神的信仰习俗。花纹的制作技术又分织、绣、绘等不同工艺,且这些纹样又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变形云纹以及菱形几何纹等,可谓工艺复杂,纹样多彩。

  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急就篇》中有“豹首落莫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的诗句,就是通过花纹与识字结合,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文化传承、渗透到儿童教育中。

  霓裳羽衣,锦绣华裳,在诗人眼中,它们是“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在画家眼中,它们是《簪花仕女图》,甚至这些纺织品的名字本身已经成为美好的代名词,如锦上添花、繁花似锦。它们能够走出历史,让我们有幸亲眼目睹其美丽与风采,背后是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与坚韧追求。

  知多D

  马王堆汉墓

  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以及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等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马王堆三号墓主人是“辛追夫人”儿子利豨,由于密封不严、渗水严重,发掘时不少文物保存得并不完好。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视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