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是广州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日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十四五”现代物流枢纽及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下称《规划》)。“十四五”时期,广州以特大型物流枢纽为湾区核心、大型物流枢纽为城市极点、物流骨干节点为片区中心、配送节点为社区终端,联通航空、铁路、水运和公路及各级城市道路的货物运输,形成辐射湾区、覆盖全市、服务各区、畅达社区的四级物流和供应链体系。
《规划》在《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的“5+10+N”物流枢纽布局体系基础上,衔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广州建设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增强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强物流枢纽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提升的衔接,落实好物流业发展的用地保障。
功能布局
5个特大和10个大型物流枢纽
根据《规划》,特大型交通物流枢纽共5个,包括广州空港物流枢纽、广州南沙港物流枢纽、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铁联运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位于清远市)。5个特大型枢纽的功能定位如下:
广州空港物流枢纽: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及其北端区域、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亚太航空物流中心、临空经济产业创新示范区。
广州南沙港物流枢纽:依托南沙港区、南沙港站、南沙综合保税区等,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华南江海公铁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规划龙穴岛北部预留发展区物流功能,同时也支撑南沙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围绕增城西铁路站场,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形成大湾区珠江东岸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
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铁联运枢纽:依托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朗货站、江村编组站,打造商贸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亚欧跨境物贸支点、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国家铁路多式联运基地。
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依托京广铁路源潭站,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大湾区现代供应链枢纽和城市生活分拨中心。
与此同时,同步规划大型物流枢纽10个,包括白云神山物流枢纽、广州高铁快运物流枢纽、黄埔新港物流枢纽、下元物流枢纽、花都港物流枢纽、花都狮岭物流枢纽、增城开发区物流枢纽、小虎沙仔物流枢纽、从化明珠物流枢纽、龙沙汽车物流枢纽。
此外,“十四五”时期,还将优先建设9个骨干物流节点,其中扩容提升鱼窝头、知识城2个物流骨干节点,新建龙溪、大岗、从化南、九龙、街北、钟落潭、太和等7个物流骨干节点。
规划引导
多措并举聚焦用地分类保障
《规划》指出,多措并举聚焦用地分类保障,及时将物流枢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统筹规划建设。
首先保障特大和大型物流枢纽用地,特大型物流枢纽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下落实用地。大型物流枢纽和骨干节点,由各区按照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原则,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要求下落实用地。
其次鼓励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先保障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市型产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和物流空间。大力发展保税仓储物流、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物流服务。
再次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用地,统筹布局物流枢纽、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冷链物流设施用地。支持应急物流和首末端物流设施建设。
此外,加大优质项目落地保障,凡在广州落地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上市公司、投资符合广州产业导向且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产业项目;或在市物流枢纽规划布局的物流枢纽产业园引入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产业项目,可参照项目所在区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设定出让起始价。
提升能级
打造物流枢纽面向三重机遇
尽管面临物流园空间集中程度偏低、用地效益有待提高、枢纽周边配套设施开发缓慢等诸多问题,但综合而言,广州打造物流枢纽面向三重机遇:
一、国家战略实施提升广州发展能级。广州已经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国际供应链物流与中转联运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广州凭借既有的海港、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以及资源优势,在“一带一路”及重构“粤新欧”“粤满欧”双向国际物流大通道背景下,形成立足粤港澳、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综合物流大通道。
二、大湾区物流协同拓展物流发展新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广州配置湾区港口、空港等枢纽功能,进一步拓展物流发展新空间。
三、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增强物流枢纽地位。作为区域制造业中心,近年来广州着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并借助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数字化基础设施,促进传统物流转型。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世界级铁路物流枢纽,并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其他港口实现联通和共同发展,建立城市群快速货运体系、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朱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