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继养异宠、养热植后,年轻人又开始了养石头。在部分年轻人眼里,养石头与养真正的宠物没什么区别,他们会给宠物石头起名字、洗澡、遛弯、搭小窝,并在社交媒体上征婚。在社交媒体上,以“宠物石头”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笔记超过2万篇。从这些笔记能看出,这些年轻人选择“养”石头的原因看似五花八门,归结起来也就是省钱、省力、治愈,还能借此“交到三两同好,引为知己”。
在我的印象里,石头宠物还真有,不过存在于儿时看过的动画片里——《哆啦A梦》的某一集里,大熊、静香等一众人等,都有一只能跑、能叫、能听懂主人口令的宠物石头狗。当然,这些养石头的年轻人,肯定不是受了石头狗的启发。相关报道说,他们养石头只是为了对抗无聊和孤独,让生活不那么无趣。这个解释我信。就像有些年轻人爱上了敲电子木鱼——打开APP后,敲击屏幕上的“木鱼”,就能听到“哒”的一声,仿佛无聊也“-1”了。
“养石头,优点:不与人互动;缺点:不与人互动”,网友评价看似戏谑,其实还真是这么个理:接受的人,就是爱它的不言不语、安安静静;不接受的人,对于这种谜之行为,当然会一脸问号——现在对抗无聊,确实有蛮多选择:除了电视、电影、网络游戏,还有短视频、网络直播,乃至于“云上演唱会”“云蹦迪”,至于养石头,实在让人有些费解。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聊”指的不是没事可干,而是“虽然有事做”但“觉得这事不得劲,没有意义”,精神上有一种消耗感。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唤起刺激、快感的阈值越来越高。于是,才会有这种吊诡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匮乏感反而更强烈。这个时候,一些偏小众爱好,比如养石头的流行,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进一步来看,养石头、敲电子木鱼等爱好虽然小众,但这些爱好者也都在努力想找到更多同类。本质上,这种爱好就是一种社交货币,虽然使用的人不多,但毕竟可以吸引他们与更多同频的人相遇。有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年轻人养石头的乐趣,与其说来自线下养的过程,不如说是来自平台上的晒照、分享、交流,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同样,两年前就已经上架的电子木鱼APP,之所以最近才火起来,也多半是因为其分享交流的社交属性被重新发现。
其实,无聊没有好坏之分。纪伯伦就说过,“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对抗无聊不到位,很可能就会被精神上的孤独包裹,以致陷入巨大的虚无;反之,如果找到对症的法子,无聊的时光就会是一个极佳的时间窗口,你可以冥想、放空,也可以用来复盘、反省以及想点子。至于养石头是不是一个对症的好法子?也许是,也许不是,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有商业人士指出,时间有两重属性,一为休闲,二为投资。休闲可以理解为玩,是即时满足,符合人性,边际效应会递减;投资则可以理解为学,是延迟满足,绝对地反人性,但会厚积薄发,最终的成功会让人着迷。要打发无聊,可以选择玩,也可以选择学,关键是要平衡好这二者的关系。我个人的建议是:既然有人能挖掘“无聊经济”,让商人得利,那不妨也把时间挪一点用于自身成长。毕竟,咱不能“专门利人,毫不利己”呀,你说是与不是? □胡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