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亮相珠海航展。 IC供图
傅强(左前)和父母合影(1955年)。 受访者供图
2021年珠海航展,傅强在实地体验参展装备。 受访者供图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
11月8日,珠海金湾机场,雨停了,天空依旧灰蒙。
上午10点,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飞行表演紧随其后。“八一”、“红鹰”飞行表演队,“20家族”——歼20、运油-20、直-20,国产大飞机C919等依次亮相,在空中翱翔旋转,将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航空二代傅强正举着相机抓拍这些精彩瞬间。
谈珠海航展
“见证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逐步成长”
“今天天气不太好,歼-20垂直拉升的时候只能看到一点儿。”傅强说。
这也是73岁的傅强当天最期待的环节。“很激动,我早上6点半就起来了,查了天气预报,说两个小时内没雨,就赶紧过来了。”为了看展方便,傅强如往届一样,提前几个月就预订了附近的民宿,每天90块钱,条件简陋,但贵在离机场近,“钱多钱少都是其次,最主要是近,方便我有更多时间看展。”
这已经是傅强第9次到珠海观展。自2004年首次参加珠海航展至今,除了2010年因家事未能成行,其余一次没落下。
“初期看展,最大的感受就是外国的(展品)水平高,我们的差距大”,傅强说,2006、2008年来看展,内外展馆都是以外商为主,以外国产品为主,包括飞行表演队,也基本都是外国的,“俄罗斯的、英国的、意大利的……反正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展馆里摆的,基本都是外国的”。
时光荏苒,1996年成功举办首届至今,历经26年,珠海航展已成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更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逐步成长:1996年,歼-8IIM亮相;1998年“飞豹”战斗轰炸机首次露面;2002年,“枭龙”战机首次亮相;2010年,换装歼-10战机后的“八一”飞行表演队亮相;2014年,国产隐身战机FC-31和运-20登场;2016年,国产重型隐身战机歼-20在这里向大众近距离展现身姿;2022年,大家又等来了直-20的“20家族”集体亮相。
“我们与对手的代差基本没有了,技术水平差距大幅度缩小,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全球。”傅强对珠海航展这些年的变化如数家珍,兴奋不已。他说,从珠海航展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我们的国力在不断增强,尤其是这十年,“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奋而且给力提气的事”。
谈情结渊源
父母扎根航天工业,奉献毕生精力
退休前,傅强是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工作繁忙。闲暇之余,军事、航空航天是他最大的爱好,而这种爱好,有着很深的家庭渊源。
1946年,傅强的父母双双考入清华大学,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开展学生运动。1949年2月,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二人与16名清华同学辗转奔赴东北解放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于1951年进入新成立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国营112厂),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初创事业。几年后,又带着傅强应召回到北京,进入新设立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工作。此后几十年,傅强的父母扎根航天工业,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天空。
“他们的那种报效祖国、为国奉献智慧、青春、热血的情怀,我在耳濡目染之下深受影响”。2015年,傅强的父亲与世长辞,按生前与母亲的约定,捐献了遗体。2019年,母亲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今年来之前,94岁的母亲还叮嘱我多拍点照片,回去给她看看,讲讲。”
11月9日,天气晴,金湾机场上空重现蓝天白云。傅强早早来到航展现场,这一次,他可以把歼-20的垂直拉升一看到底,也可以拍到更多的好照片,带给母亲。
声音
我们与对手的代差基本没有了,技术水平差距大幅度缩小,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全球。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奋而且给力提气的事。——傅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