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海报。
手塚治虫与严定宪共同绘制。
《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终于在本周定档于11月18日,尽管没能做到与日本同步上映,但是只推迟了半年就能看到,国内观众已经心满意足。与此同时,《航海王:红发歌姬》和《灌篮高手》电影版能否引进,也在不少人的期待中。
日本动画一直是连接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一道桥梁。我们时常以为,只是日本动画影响了中国观众,但只要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中日两国的动画人一直都在交流,彼此之间的亲密,远超我们的固有印象。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百年纪念,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中日两国的动画几乎在诞生之初就结下不解之缘。动画不仅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也见证了中日两国波折激荡的近现代历史风云。
01
《铁扇公主》
在日本上映的抗日动画
1922年,万籁鸣、万古蟾兄弟拍摄的广告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标志着中国动画诞生,1926年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大闹画室》。日本动画则起源于稍早的1917年。不过战后风靡世界的日本现代动画实际深受一部中国动画电影影响,那就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
1937年迪士尼制作了世界首部长篇黑白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一上映便风靡全球,也确立了现代动画艺术独立地位。为了制作出不输于《白雪公主》的中国动画,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于1939年启动制作《铁扇公主》。
影片总共指导动员了200余画手,历时1年半才制作完成。故事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经典片段“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作品借鉴迪士尼先进动画制作手法的同时,也大胆尝试运用各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和中国传统山水画元素。
时长达72分钟的《铁扇公主》不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黑白有声动画电影,也是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世界第四部长篇动画电影。制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铁扇公主》还寄托了万氏兄弟抗日救国的心愿,希望借孙悟空不懈斗争的形象,鼓舞国人的抗战士气。
1941年《铁扇公主》在中国上海上映收获空前好评,此后又在香港、东南亚等地上映同样反应热烈。有意思的是,这部宣扬抗日救亡的中国动画竟然也被日本引进而且大受欢迎。
原因是当时接连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日本遭欧美制裁,国内影院无法引进迪士尼动画,而《西游记》也是日本人熟稔的中国古典文学,再加上当时日本政府抵制欧美文化,弘扬东方传统文化的导向,日本观众才得以和这部中国动画见面。
日后的日本动漫巨匠手冢治虫当时年仅14岁,在电影院看了《铁扇公主》(日本上映名《西游记·铁扇公主之卷》),被迥异于迪士尼的东方动画美学深深折服,第一次萌发从事动画制作的念头。他也一眼看出动画背后的抗争意图——“粗暴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该片中的孙悟空号召人民大众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讽刺日军对中国的侵略。”
手冢治虫1963年创作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也创作有大量包含《西游记》元素的动画作品,包括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我的孙悟空》(1989)。日后他访华专程拜访万籁鸣老先生并坦言“万籁鸣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
受《铁扇公主》的影响,日本加快了国产动画研制,太平洋战争末期的1943年,濑尾光世执导的日本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桃太郎的海鹰》问世,1945年又推出时长74分钟的姐妹篇《桃太郎海之神兵》。虽然动画制作精良,写实化的武器和战争场面描绘和卡通人物相结合的手法奠定了此后日本现代动画风格,但两部“战前名作”均出于美化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目的而制作,因此始终未获得国际认可。
02
持永只仁
战后中日动画之桥
不过有一位曾经参与制作《桃太郎海之神兵》的日本动画人却在战后时代亲自在中日动画架起交流的“桥梁”。这个人名叫持永只仁,中文名“方明”出现在不少早期中国动画中。
持永只仁曾师从濑尾光世担任《桃太郎海之神兵》摄影等工作,1945年来到伪满州国入职“满洲映画协会”(满映)。日本战败后,“满映”改制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持永只仁应邀加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股(美术片组)”,参与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片《皇帝梦》,此后又执导《瓮中捉鳖》《谢谢小花猫》等动画片,积极协助宣传中国解放战争。他也将日本动画技术交流传授给中国的同僚,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培养了不少动画技术人才。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股汇聚了特伟、段孝萱、王树忱等一批中国动画英才,他们中大部分人后来进入到1957年创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持永只仁1953年返日,又将中国的木偶剧等动画技术传播到日本动画,此后与中国动画界仍然保持密切联系。“文革”后上美影厂筹备拍摄《哪吒闹海》时,持永只仁专门向主创人员推荐了东映动画电影《太阳王子》作为借鉴。1984年又为上海美影厂编导木偶片《喵呜是谁叫的》,1985年又受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为动画专业讲课。
以持永只仁为代表的日本动画人促成了战后中日动画技术第一次交流融合,对于二战结束后的中日动画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中日尚未恢复邦交、冷战阴云密布的时代,中日动画人坦诚的交流为两国率先架起“沟通和友谊之桥”。
03
邦交恢复
动画与1980年代中日蜜月期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动画也是两国最早启动民间交流的领域。
手冢治虫、持永只仁、德间康快等人倾力牵线搭桥,促成中日动画人多次互访。1981年上海美影厂代表团访日,厂长特伟和严定宪、段孝萱等人赴日交流。手塚治虫与严定宪会晤中共同绘制了著名的“阿童木与孙悟空握手”的漫画。
日本动画工作者对当时上海美影厂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给予很高评价,动漫杂志《ANIMAGE》期间还专门策划了一期中国动画专辑,邀请到东映动画劳动组织(工会)出身的大冢康生、高畑勋、宫崎骏等人畅谈中国动画。
高畑勋和宫崎骏年轻时曾参与左翼工人运动,在中日邦交恢复之际创作有大受好评的电视动画《熊猫家族》。他们对上海美影厂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等作品精良的动画工艺赞叹不已,也非常羡慕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非商业化的动画创作环境。高畑勋生涯最后两部长篇动画电影《我的邻居山田家》《辉夜姬物语》就运用水墨画等不少非传统商业动画技法。
1980年,《铁臂阿童木》在央视一套上映,拉开日本动画引进中国的序幕,作为中日友好交流工作一部分,八十年代日本向中国大陆以近乎赠送的低廉价格出口了不少动画片,包括东映动画“世界名作童话”系列的《龙子太郎》《天鹅湖》《野天鹅》等,这些风格迥异的动画片是很多中国观众最初的日本动画印象,也在此后长期占据中国大陆动漫市场主要份额。
04
冰火两重天
国产动画需要转型
与此同时,一些变化正悄然发生。
80年代日本现代动画进入全盛时期,大友克洋、宫崎骏、押井守、富野由悠季等动画人引领日本原创动画全面崛起,佳作辈出。产量骤增的日本动画开始建设海外加工产业链。中国大陆从80年代起也逐渐加入其中,出现了北京写乐美术艺术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日资动画加工企业,更优厚的薪资吸引到当时大量中国动画人才脱离体制。
另一边,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中国动画转型压力日增,面临商业运作能力薄弱、人才流失等问题。以上海美影厂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在1980年代后期制作出水墨画巅峰之作《山水情》后,逐渐走入持续约20年的凛冬。
其间中国动画尝试借鉴日本和迪士尼商业动画制作经验,推出过市场反响热烈的作品如《宝莲灯》《我为歌狂》等,但是对比国产动画曾经的辉煌以及同期日美动画的风光无限,无论动画质量和产业成熟程度都差距悬殊。
05
逆袭与升维
21世纪中日动画合作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日经贸往来更为紧密,中日动画双边交流合作朝着更立体、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产生了微妙的逆转。
早在1988年中日就合作制作了木偶动画片《不射之射》(川本喜八郎执导),进入21世纪后中日合作动画持续增多,代表性作品如2006年的《银发的阿基德》,2011年《藏獒多吉》、2018年的《肆式青春》等。
中日动画人才流动也更为活跃,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进入日本动画制作核心主创团队,担纲原画分镜绘制、配音、制片人甚至动画导演等重要职务。如《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龙与雀斑公主》等作品都可见中国动画制作者身影。与此同时,日本动画人才近年来也逆向流入中国动画和游戏公司,中资企业开出近三倍于日本市场薪资,发力“挖角”日本动画工作者。另外随着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崛起,大量中国市场化的资本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涌入日本动画产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方式购买动漫版权,或通过参与制作委员会等方式参与到动画企划中,实现“请日本动画公司为中国制作动画”,典型案例如2020年中日合拍的《厨神小当家》。中国等海外资本的加入,不仅为日本动画业界带来丰厚的海外销售收入,拓宽了海外市场,也突破传统动画制作委员会制度,为业界注入了全新活力,中日动画构建起更紧密、更平等多元的国际化合作关系。
日本在华动画外包企业也为中国培养出新一代熟悉现代商业化动画生产运作的人才。经过十余年沉淀坚守,中国动画人才和产业链积淀在21世纪终于重现生机,国产商业动画品质逐步提升并赢得市场认可。以2015年《大圣归来》为引爆点,相继涌现出《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等一批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不仅制作水准不输同时期的日美动画,票房亦屡创佳绩。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刷新了中国动画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宫崎骏的经典动画《千与千寻》作为吉卜力工作室开拓大陆市场的一步棋子,首次引进大陆。当年宫崎骏深爱《哪吒闹海》,一度为上海美影厂即将“向钱看”而倍感失望。三十余年后,中国动画用“向钱看”模式终于做出票房上有能力超越宫崎骏动画的新《哪吒》,过程本身宛如哪吒涅槃。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中国动画不仅在中国市场崛起,也在日本等海外市场获得认可。《罗小黑战记》2019年在日本单馆上映后迅速获得日本观众喜爱,引爆现象级热潮,大量日本粉丝源源不断地在社交网站上自发创作传播各类“罗小黑”同人作品。2020年11月全线登陆日本商业影院,日文配音版请到了花泽香菜、樱井孝宏等日本一线阵容。票房截至2021年达到5.6亿日元(约人民币3500万元),创下中国动画电影海外发行票房纪录。
回首中日动画发展百年历程,两国的动画始终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交流和互补中前行,在不同时期互为老师、朋友、协作者和竞争对手。两者羁绊之独特,在世界上似乎找不出第二例。最难得的是,纵观动荡起伏的中日近现代史,动画始终发挥着连接中日民间交流和友谊的桥梁作用,今天中日动画空前紧密的协作共生局面,得益于中日两国动画前辈们不懈努力。而中日动画合作的未来图景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徐靖,代表作品为《青春燃烧:日本动漫与战后左翼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