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确健康标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11日        版次:GA02    作者:罗志华

  街谈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依据标准,中国健康老年人应满足的9大标准,具体包括: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营养状况良好;认知功能基本正常;乐观积极,自我满意;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标准》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近十年来,已从74.8岁增长到现在的78.2岁,实现历史性的跃升,说明老年人“活得久”已不成问题。然而,“活得久”未必“活得好”、活得健康。相反,很多老年人虽然活着,但生存质量很差。比如我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当年的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有不少老人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甚至靠医疗设备维持着生命。

  是否“活得久”,看年龄一目了然,但身体状况和生存质量如何,却缺乏明确的标准。过去只能凭医生等服务人员作出判断,不仅判断有误差,而且没法普及推广。老年人自己和家属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缺乏基本了解,健康干预就难以精准实施,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广泛存在“心病不是病”等错误认识,一些老人即使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仍然得不到重视和治疗。这个标准的发布,解决了老年人健康评估面临的一大难题,依照这个标准,可十分准确地评估老年人的身体与心理状况。

  近年来,在老年人健康、医疗、养护等方面,出台了很多类似标准。比如与《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同时发布的,还有《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此外,2019年国家卫健委下发通知,明确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内容涵盖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护理需求等级评定等。相信将来类似的标准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

  这些标准看似相互独立,但实际上却一脉相承,共同编织着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防护网。比如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护理需求等级评定,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提供了参照,而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则便于评估相应服务质量的好坏。健康老年人标准则向前再迈进了一步,让老年人的身体与心理状况有了衡量尺度,针对老年人的诊、疗、护、养等,将变得更加规范、更有质量。

  也要看到,有了标准是一回事,能否借此大幅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则是另外一回事。除了要有明确标准,更需要有人去认真执行标准,在这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老年人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只是基本需求,在社会活动、文化娱乐等方面是否过得足够充实,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也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健康快乐,标准需不断完善,服务质量需不断提升。 □罗志华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