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黄佩琳 通讯员刘亚文 日前,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的“《文学遗产》明清诗文论坛(2022)”在中山大学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6位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论文45篇。
开幕式由中山大学何诗海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彭玉平教授、《文学遗产》编辑部主任孙少华编审、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左东岭教授先后致辞。彭玉平向与会代表表示感谢和欢迎,指出明清文学研究突破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影响,在小说戏曲研究之外,越来越关注诗文研究,这代表了学术研究的理性回归。孙少华指出,经过100多年的学科建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到了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重新走向世界的时刻。明清诗文研究由于离现代更近,具有更丰富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左东岭认为,明清诗文研究要做到“四有”,即有情怀、有思想、有创新、有高度。
河北大学郭英德教授、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南京大学曹虹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蒋寅教授、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复旦大学陈广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中山大学何诗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吕双伟教授先后进行大会主题发言。会议主要议题有:明清诗文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建构,明清诗文文体形态、文体观念与文体学理论研究,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明清诗文研究等。
闭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左鹏军教授主持,安徽大学吴怀东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沙先一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潘务正教授、北京大学叶晔教授、中山大学赵宏祥副教授发表参会感言。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致闭幕词,回顾了21世纪以来20余年的明清诗文研究历程,指出明清诗文研究从相对边缘的地带,一跃成为全方位快速发展、最具活力的学术领域之一,表现出“后发优势”,在此过程中,《文学遗产》杂志对于明清诗文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次论坛整体学术质量较高,对于明清诗文文献、文体、文学等方面研究均有突破,体现了明清诗文研究的时代高度和前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