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文史学者、收藏家王贵忱在广州辞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0月30日        版次:GA09    作者:周佩文

  王贵忱先生。

  《可居丛稿》。

  南都讯 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 黄佩琳 南都记者从王贵忱先生家属方面获悉,著名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王贵忱先生于2022年10月26日晚上在广州逝世,享年95岁。

  王贵忱,号可居,1928年生,辽宁铁岭县人。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52年转业地方工作,初为粤东交通银行经理,1954年改任汕头地区建设银行行长。1978年后,先后任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以及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广东省钱币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广州大典》顾问、广东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顾问等职。

  此外,他还于1988年受聘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2011年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的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荣誉奖。中外名人研究中心1991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录》和1993年编辑出版的《中华文化名人录》,均收入其小传。

  先生之风:关爱后学,慷慨无私

  “贵老这几年一直住在医院,好几次听他的公子大文兄说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对于他的仙逝,虽说早有预料,但噩耗传来,还是不胜悲感。”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习文在朋友圈配上其与王贵忱及吴南生的合照,深情追忆与两位长辈的交往细节:“二十年前,早晨六点钟电话声响,肯定是贵老,第一名话肯定是‘习文同志,吃早餐了吗?’深夜两点钟来电的,肯定是吴老,‘睡觉了吗……’而今二公往矣,始觉我辈多艰,新知旧雨转深沉。”

  许习文对南都记者表示,王贵忱先生继承了乾嘉学派重视实证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应用。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钱币学、文献学、金石学、书画艺术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钱币文献、龚自珍著作版本以及广东地方文化方面均有卓越的建树。他的研究方向大致得力于他丰富的收藏。他对于后学,都是无私帮助,甚至把珍贵的藏品都分享给后辈学人。

  许习文至今仍记得二十多年前向贵老请益的情形,“他多次勉励我着力找到一个研究方向,作为立基之本。他自己的著作,也一一题赠,我收藏的学人题赠本,他是最多的。他关爱后学,有一件事,令我非常感动。他的收藏中,有一件明末清初广东诗人廖燕的自书诗卷,是廖燕的传世孤品,文献价值非常高。后面题跋累累,都是名家之作。承贵老不弃,也命我题了两首诗,得附名以传。”

  王贵忱名重学界,前来问学的后辈很多,但入室弟子极少,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秘书长林锐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南都记者说,王老住院后,因为疫情他一直无法去探望,如今老人仙逝,这成为其终身憾事。“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形容王老的学问与人品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我第一次见到王老是1993年,当时我还在广东文物鉴定委员会,王老声名在外,我是无名小辈,但王老对我非常客气,有问必答。王老还对我特别关爱,我在职读研究生的时候,王老有一次专门打电话让我过去家里,当面送了几副上款是我名字的对联给我,他说,‘你拿去卖了,有上款的价钱更好……’老人家知道读书要花钱,如果直接给钱,我肯定不愿意收,他就想出这个办法来帮我。我不忍拂了老人的好意,只好收下,如今这几副对联一直跟在我身边,视如珍宝。2004年,我很荣幸成为他老人家的入室弟子。每周有半天,我到他家学习古籍鉴定,如此这般持续了两三年,那真是一段特别幸福的时光。2005年,王老担任《广州大典》顾问,他向编委会推荐了我,正是这一举措让我成功由书画鉴定专家转型为广东古籍研究专家。王老对投缘的后辈总是不吝赞美,得到先生的认可当然很自豪,但我也把这种赞美当作一种鞭策,至少不能让先生跌眼镜。”

  著名收藏家、文献学者梁基永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贵忱师喜爱和朋友学生交流,也喜爱和友人叙旧。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像古画里那个跟随着高士的童子,在山野小路上欢快地跟随着贵师到处去走访故旧。老人们愉快地说着天宝逸事,我如饥似渴地倾听。老辈的风流儒雅,先贤们的谈吐珠玉,一转瞬成了绝响。贵师对于师长的尊重,对故人的怀缅,于我而言,犹如烙印一般清晰。记得一回侍师到香港中文大学讲课,结束之后,学校只送到火车站,我陪着老师上火车,座位都没有只能站着。老师保持军人的特性,拉着扶手站得笔直。忽然他悄声指着一位对面打瞌睡的老者说,基永你看,那老先生是满族人。我有点惊讶,贵师又解释说,你看他的鼻梁,窄而直,当年商老太爷(贵老尊师商衍鎏)就是这样的,可见他对师门的感情之深。对于友人亦然,一次他要我陪去澳门参加常宗豪教授书画展开幕,常公比贵师小近十岁,他却坚持要亲自去捧场。开幕式上常公意外地见到贵老光临,感动不已。所谓推爱及人,贵师年轻时,受老辈的提携多,在他的晚年,对于年轻有志于学的后辈,他是奖掖不遗余力。很多年轻学子慕名向他求教,他不吝资料,甚至将自己珍贵的藏品送给有潜质的学生去写文章,余生也晚,不及见容商诸老辈,但是在贵师的身上,分明有着他们的道统和风范在。”

  魁奇之士:学识广博,著作颇丰

  著名学者胡文辉也是王贵忱的忘年交,其在治学路上一直受到王贵忱的极大鼓励。他得知消息后在朋友圈发文纪念:”王老贵忱先生仙逝,他绝对是表扬我最多的人。因检出他以前签赠我的《心史》两册,聊示纪念。这是他因反右失而复之书,人易逝而书常在,亦可宝也。”胡文辉曾经撰文《藏物之道与近身之学——从学术史论可居之学》专述王贵忱的学术成就。他表示,“藏物之道”与“近身之学”是可居先生治学的大端,是其特色所在。“藏物之道”是指其收藏以做学问为目标,“近身之学”则指其学术因缘来自亲身经历。“作为收藏型的学问家,可居先生的藏物之道,即其治学之道。可居先生虽然没有正式的师承,却堪称转益多师。从其《可居丛稿》可知,他所交往请益的师友包括长于文献学的周叔弢、潘景郑、黄荫普,长于古文字古器物学的于省吾、容庚、商承祚,长于书画学的启功、谢稚柳,长于钱币学的戴葆庭、马定祥,多是以收藏闻名的学问家。可居先生亲炙诸人,在治学作风上也可谓承其余绪。”他回想起往日拜访可居先生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是,“先生屡次引用前人的两句诗‘斜阳流水干卿事,未免人间太有情’,提醒我宜潜心做古代的学问。”

  著名古砖研究专家黎旭与王贵忱晚年交往颇多,他认为王贵忱是一位非常中国式的传统学者,他的治学方法因循了传统旧学的道统,以经史子集为基础构建其知识体系,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贵老在版本目录学、钱币学、金石学等方面造诣深厚,学术贡献丰硕,是当然的一代巨匠。他的书法自成一格,法古人,善笔法,重意境,文雅清新,天趣自然,晚年书风已有自己面目,我推其为当代第一流书法大家。”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