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光明:

奋力打造“三地” 奔赴光明未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0月13日        版次:GA16    作者:王睦广

  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图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

  今年9月底,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迎来重大进展,进入了科学设备设施安装调试阶段。接下来,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成投用,将进一步提升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这两个光明科学城特有的大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担当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使命,承载着科学赋能产业的厚望,也将助力加速一流人才集聚光明。

  当前,光明区正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标,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努力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热土,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奔赴光明未来,改变仍在继续,人们的美好期待正在化为生动的现实。

  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集聚

  加快形成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光明科学城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让光明与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的使命引领下,创新载体集中布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成果逐步显现,让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不断提升。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9个大科学装置、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共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推动形成国际化前沿技术研发机构群,策源原始创新,加快形成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据悉,承载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预计今年底开展科研设备联调联试,计划明年投入使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皆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在孕育新的产业变革,接下来两个大设施的投入使用,将为光明科学城注入更多创新源泉,助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光明还高度重视科学城创新生态的构建,于2021年10月在全国率先发布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若干措施,于今年8月在全国率先发布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若干措施。两大专项措施的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引发全国性关注,将促进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全要素集聚光明,加快打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

  光明正以奔跑者的姿态,致力提升光明科学城创新影响力。在这里,重大创新载体正加快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材料基因组设施预计明年投入使用。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正加快推进,年内将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正加快前期工作。

  在这里,科技创新力量正加速壮大。深圳湾实验室已入驻科研团队90余支、科研人员1000余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已组建12支科研团队,已入驻60余人。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等3个国家质检中心高效运行。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国际创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光明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前期工作。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入驻6000余名师生。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已投入使用,永久校区正加快建设。

  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

  构建科研经济引领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9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首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发布会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宣布首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将在光明区举办。大会将聚拢顶尖的生物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智库等资源,通过产业引导、产业促进和产业服务,推动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创新资源的落地与优化配置,助力光明区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领域孵化和产业发展高地。

  光明的发展充满机遇、充满想象,企业家、科学家持续看好光明、选择光明,其中一个原因是光明先行科研经济的特色发展路径。在这里,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兴业、干事创业开创共赢局面。

  光明科学城更加注重应用引发的基础研究,实践在产业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的新范式,推动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光明科学城在信息、生命、新材料领域集中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

  “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是光明先行科研经济探索出的示范样本,并于2021年7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面向全国推广。依托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构建全国首个“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该综合体聚焦合成生物领域,科研人员与企业人员在同一栋大楼的楼上楼下工作,发挥要素集聚优势,激发化学反应,构建“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培育模式。

  截至今年9月,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组织9批次共95家合成生物企业遴选,孵化器和后续拓展园区吸引33家企业落地。在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看来,企业在加速成长过程中常会面临缺乏先进实验设备、科研资源,融资难、推广难、人才缺失等痛点问题,对产业发展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升高。创新中心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及产业促进服务,构建创新企业服务体系,解决了企业系列痛点问题。

  科研经济承载科学更好赋能产业的期待,彰显光明这座科学之城的发展特色。光明正从强化源头创新引领、打造科研成果产业化生态、提升科创服务业能级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科研经济引领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全市“20+8”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光明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8+5”产业集群,具体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超高清视频显示、安全节能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现代时尚共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合成生物、区块链、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共5个未来产业。

  在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支持政策、具科学味的产业空间皆可为产业赋能,加快形成一流产业集中涌现的蓬勃局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表示,光明科学城将建设成为大科学装置、研究机构、大学和产业园区交错发展的创新区域,形成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特色。

  发展机遇和品质生活兼具

  大手笔聚才育才留才

  当前,光明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蕴藏着宝贵的投资发展机会。这片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热土,吸引人才的磁场也越来越强。2021年,全区高层次人才数量翻倍。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  区建设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撑,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是光明科学城决胜长远的必由之路。继编制光明科学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后,今年,光明又出台了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从分层次引才聚才、分类别育才用才、全方位爱才留才三方面共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吸引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等各类人才扎根光明发展。

  近期,光明还出台了《“技能光明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从切实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推动技能培训载体建设、构建技能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大力实施技能人才激励行动四个方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

  在光明,人才既有施展所长的平台和机遇,又可享受宜居的生态人文环境、持续完善的优质公共服务配套。

  光明一流的生态环境为人称道,拥有“山水林田湖”等丰富的生态资源,“蓝绿本底”生态优势明显。

  光明科学与人文交相辉映,拥有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地标,带来高品质的文化艺术盛宴,着力打造十大文化品牌活动、十大体育赛事活动,加快推进十大文体设施建设。

  光明正加快深圳北部医疗高地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已双双通过三甲现场评审,中大附七医院二期、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项目已动工建设,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预计年底竣工,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项目稳步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加快推进。

  光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几年来,光明教育以每年新增约1万公办中小学学位的速度快速扩容,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10余所名校合作办学。

  光明是深圳人才保障房最大供给区和建设区之一,“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开工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万套,新建成公共住房3.2万套。

  共享光明红利,共创光明未来。光明向前,精彩可期。

  文:王睦广 图:深圳光明

  制版:方军 郭红霞 陈宁 黄炽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