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中心城全景
深圳西海岸,向湾天地宽。临岸远眺,总部企业抢滩落户、大铲湾港货轮往来、国际机场昼夜繁忙、科创园区次第生长……一片承载湾区梦想、融通珠江两岸的发展热土正在加速形成。
从2012年到2022年,宝安十年变化引人瞩目。十年间,宝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以高质量产业空间和优越的营商环境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海方案、黄金内湾等重大战略重磅落地,宝安发展能级迎来全方位重塑,历史性的机遇正等着宝安蹄疾奋进。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769.07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442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宝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飞跃式”突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4400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拥有5万多家工业企业、6759家国高企业,创新已成为宝安发展的最大动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循着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砥砺前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激荡迎难而上、克难制胜的刚健之气,宝安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区。
坚守先进制造业
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在宝安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部,大族激光副总裁陈焱在研发车间对不断变化的激光应用场景介绍说,这里展示的是以数控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控制解决方案,解决了国内激光切割产业对进口数控系统的依赖。
一束光,点亮一个产业。在这些永不止步的“追光者”背后,是一个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激光作为一种工具,应用非常广,在中国工业的渗透率上已超30%。”陈焱表示,历经多年的发展,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激光应用市场,占全球超40%产值。深圳丰富的制造业场景,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作为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宝安区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30%,占广东省的70%。
大族激光既是宝安工业制造、高端制造发展的缩影,也透出宝安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宝安一路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模式,发展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结构。
十年来,宝安坚持创新驱动,稳步推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多年积攒下来的工业根基展现硬核“底气”,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结构。
数据显示,宝安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759家,连续五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每平方公里土地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大湾区平均密度的15倍。现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4家,总量居全省区(县)第一;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93家。
创新空间规划
共建“黄金内湾”支撑极
随着“前海方案”“黄金内湾”等重大战略重磅落地,宝安发展能级迎来全方位重塑。区委区政府发出“领湾向未来”的时代强音,经济发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宝安区委领导介绍:“目前环珠海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正加速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宝安如何抢抓机遇,如何与周边城市协同共赢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深圳和大湾区,宝安应该也必须回答好这个必答题,空间规划正是这一考卷的第一题。”
“这里曾经是一个8万平方米的老工业区,园区内190多家企业仅有9家规上企业,每平方米的产出仅5000元。”在宝安区福永街道的龙王庙工业园区,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宋丁指着改造后整齐的街道和厂房说。2019年起,宝安开始采用“政府统筹整治+国企统筹承租+社区股份公司提供物业”模式,计划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通信、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还成功引进了宝安首家应用型基础研究机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弥补当地缺乏高端源头创新资源的短板。“如今,这里每平方米的产值达到2万元,等到高端电子材料实现量产,相关产业链成熟之后,产值还会再翻番。”宋丁对这里的未来满怀信心和期待。
2021年,宝安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贡献了深圳近一半的工业增长。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从2012年的8.22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1.15亿元,经济增长活力强劲,蕴含着巨大发展潜能。如今的空间发展战略组合了土地统筹、城市更新等多种手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划中的四大先进制造业片区,极大保障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夯实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高精尖”产业根基。
区委七届二次全会指出,“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如今,宝安正加快全面推动存量产业空间整体统筹、连片整备、科学规划,以产业空间这一基本要素为切入口,通过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提升产业空间品质,将大大催化落后产能淘汰、先进制造业集聚的过程,进而促进宝安重构产业格局。
办好民生实事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改革的春风,不仅穿梭在宝安日新月异的摩天楼群中,也洋溢在宝安人幸福的笑脸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宝安不断将城市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市民真切可感的实惠,为群众办实办好每一桩民生实事。
宜居宜业的环境让宝安成为了人才争相涌入之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从2012年的268.44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447.66万人。“我们将努力把宝安建成为具有国际一流城区气质、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内外交通畅通,既有现代化朝气活力,又有深厚历史韵味魅力的大美宝安,让大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宝安区委领导表示。
超常规加快学位建设,保障适龄学童就近入学,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数量持续提升。学校总数从2012年的337所,提升至2021年的584所。卫生健康工作从“病有所医”提档为“病有良医”,宝安三甲医院达到5家。8家公立医院实施全面改扩建,全方位补齐宝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医疗卫生机构从2012年的607家,上升至2021年的1382家,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从5021张上升至11054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实现绿色转型、构建生态城区,宝安从2016年开始,以更大力度、更强措施推进污染防治,在全国开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治水宝安模式,5年多时间里累计投资约520亿元开展系统治理,建成市政雨污分流管网5025公里管网,完成底泥清淤475万立方米,实施排水小区正本清源5122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9万吨/日,还清40年污染欠账。水污染治理实现了从消黑到消劣的重大跨越,2022年以来,全区66条河流基本消除劣五类,茅洲河国省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四类,9条入库支流全部稳定达到地表水四类,全区河流全面稳定消除黑臭,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随着深中通道、外环高速、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跑道、西部综合港区、穗莞深城际铁路、赣深铁路、深茂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在宝安快速推进,这十年宝安区抢抓历史机遇、创新思路大手笔规划建设城市交通,已经形成海、陆、空、铁多维度、大综合交通体系。
当前,宝安全区上下正以“422133”工作主框架,加快“三城”建设,努力实现“五大跨越”,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力量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实绩更具温度,惠民答卷更具厚度。
文:刘诗豪 制版:李斌 刘艳兰 黄炽林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