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让找工作更便利高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30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9月28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进行全面优化,全市所有街道设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区,针对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服务对象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各街道可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载体,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招聘岗位信息发布、技能培训项目介绍等活动,建设“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逐步构建起“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在9月28日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落实和完善失业保障扩围政策,使返乡农民工也能拿到补助或救助,将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纳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范围。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对于长期失业人员,社会保障网当然要扎牢,而加强其就业意愿、帮助其找到工作则是一个系统工程,理想中的公共就业服务,应该具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等。

  解析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可以发现其要义有二。一是便利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服务对象,15分钟强调“就近”,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二是聚焦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有效连接、高效对接,尽量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促成供需两端的“双向选择”。应当说,在街道设立就业服务专区对促进就业是重要的。对于失业、就业困难人群而言,其就业预期或许不同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工资合适、这活能干,一个就业意向可能很快就达成了。而从待业到回归职场,障碍大概体现在待业者不知道市场需要哪些岗位和待业者不了解与岗位是否适配两方面。因此,就业服务专区集信息发布和职业介绍、指导于一体,对顺利找工作,减少待业周期具有一定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失业群体的就业心态相较更加开放,但找工作仍是一项偏个人化、个性化的事务。比如一项家政服务,工作时间自由与否、会不会使用微信、会不会说普通话、工资日结还是月结,等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待业人群中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精细化促进就业工作看起来更适合下沉街道或社区,通过这些社会网络中的细小节点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稳就业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当前,需求偏弱是稳经济大盘的突出矛盾,而有收入才能有需求。这并不是说解决了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就能在扩大有效需求上产生质变,而是该群体作为提振消费需求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应该被忽视,只有当困难群体获得了收入,拥有了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才能说经济恢复是健康的,因为它关照到了不同的社会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如何落实就业优先,实践和理论提出了几种看法,比如,优先是指政策制定层面,在各类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中充分考虑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服务供给层面,把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内容。又如,强化就业优先的基础是稳市场主体,只有稳住市场主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才能激励更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因此,在就业优先的背景下讨论稳就业,特别是支持失业群体就业,实际上需要保持内外一致,即在微观层面上加强就业服务,在宏观层面上,公共政策锚定就业并持续优化市场环境。

  “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提供一个促进就业的畅想,其落地需要做好就业服务,同时公共政策接续发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