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荔湾区:

“绣花”改造永庆坊,留住“老广”记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3日        版次:GA16    作者:冯芸清 梁思华 陈卓睿

  位于荔湾区恩宁路的永庆坊是广州旧改“名片”。 受访者供图

  凝聚广州历史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以建筑修缮、功能置换、产业注入,成功实现老城活化。如今,永庆坊已成为承载着千年商都文化记忆的广州新地标。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恩宁路始建于1931年,位于广州老城区核心地带,拥有全市最长最完整的骑楼街、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完好保存的旧城生活风貌,有82处相关保护建筑,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2006年,广州启动恩宁路地块的旧城改造工作。经过十余年的改造规划探索,永庆坊改造项目从最初的“大拆大建”方案转变为尊重现状的城市“微改造”。

  改造过程尊重历史,留住记忆

  在充分尊重历史、保护现存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及旧城风貌,使城市文脉得到有效保护和延续的基础上,永庆坊通过产业更新、环境及设施更新等系统化改造,引入年轻的就业人口,改善居住条件。由政府牵头,引进非遗大师工作室,包括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多种项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历史文化街区更好传承。既有对物质形态空间的保护,又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永庆坊通过改造全面提升市政、绿化、交通及消防安全,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筑物翻新整饰,麻石街面重新规整铺砌,建筑适度抽疏,增加了邻里花园和开敞空间,街区整体环境和风貌得到提升。改造后房屋结构更稳固,抗震设防烈度升级为7度;对消防设施进行系统性改造,加装全新消防管网和喷淋设备,增设小型消防站,配备消防管理员。增加了党建活动中心、社会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三线进行了规整,增建配电房;市政管网进行了重新规整和铺设,实现了三线下地和雨污分流。

  此外,永庆坊还使用新技术提高对历史街区和老建筑更新改造的科学性,实现项目实施的“绣花功夫”,引入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技术推敲设计方案,提高历史建筑的设计科学性;采取建筑材料物理诊断修复与监测前沿技术,为建筑修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智慧城市技术实现对街区消防安全实时监控和预测。

  创新改造模式,重视公共参与

  2016年以来,永庆坊项目创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模式实施片区微改造,制定《永庆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永庆片区微改造社区业态控制导则》,通过BOT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由企业负责改造、建设和运营,解决资金缺乏问题。项目运营期满后交回政府,实现政府、居民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永庆坊在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时,同步编制产业导则及建筑更新导则,加强产业提升及建筑活化利用的研究。规划编制过程即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工作部署和技术管控,促进规划和更新实施的无缝对接。打开门做规划,重视公众参与。针对区域内高度市场化、私房为主的特点,初步形成以“共同缔造”委员会推动旧城更新的创新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健全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多方参与,上下联动,形成发展共识,并为后续项目实施奠定社会基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转移。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梁思华 陈卓睿 见习记者 李竹

  实习生 李晓昕 周晓丹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