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组建调研团,围绕“科技赋能美妆”密集走访湾区美丽产业基地,深入了解美妆集群数字化转型和品牌科技力

攻关原料“芯”,加大研发“引擎”,白云美湾驶入科技快车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0日        版次:GA04    作者:杨丽云

  正在打造的全球最大斑马鱼检测中心。

  白云美湾自研化妆品展柜。

  工厂引进的首条全自动乳霜灌装线,原先26人的流水线现在只需4人完成。

广东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创始会长刘纲勇

广东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徐泽兵

普华永道税务及商务咨询总监甘子佩

  潮涌珠江两岸阔,力聚湾区正当时。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长为全球化妆品产业重要聚集地之一,在这片热土上,“白云美湾”“南方美谷”“中国美都”等产业基地相继孵化。

  2020年12月,《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其中提到,到2025年要将广东省建设成为中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成为国际化妆品优质原料生态圈、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示范区和时尚文化新高地的全新目标。显然,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广东化妆品产业发展的基调和主旋律。

  为此,南都美妆大健康课题组邀请权威专家、协会观察员、资深媒体人等共同组建调研团,围绕“科技赋能美妆”密集走访湾区美丽产业基地,深入了解美妆集群数字化转型和品牌科技力,探寻一条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提到中国美妆,很难不想到广州白云。不足800平方公里的白云区,集聚了全国近1/4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走出丹姿、阿道夫等多个知名品牌,这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白云区依托毗邻港澳、坐拥白云机场、临近广州火车站、广交会旧址的区位交通优势,集聚了以兴发广场为代表的美妆批发市场。随着商贸的繁荣,从南到北延伸形成化妆品生产园区的集聚,直到今天不断外溢清远、花都、从化,全区形成了北产南贸的空间格局。

  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白云区化妆品产业已成为集生产、销售、研发、展贸为一体的全国化妆品产业聚集地之一,产业链条相对完整。

  成长过程也有美丽的“烦恼”。辖区内的化妆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研发能力弱、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不高、智能制造普及率低等问题。白云化妆品市场虽大,但主要以生产代加工为主,高端自主品牌和龙头领军企业较少,产业经济贡献不明显。

  中国化妆品企业正步入研发驱动的时代,核心原料、配方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建设,都将成为化妆品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白云区如何破局?南都美妆大健康课题组深调研第一站走进“白云美湾”。

  高校院所“外脑”集中入驻

  研究院集群攻关原料“芯”

  

  “国内高端化妆品原料80%来源于进口,导致化妆品行业成本高、坏账率高。疫情以来进口原料价格翻倍上涨,仍一货难求。”8月24日上午,白云美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丙国向调研团介绍,解决我国化妆品关键原料、配方和先进工艺产业发展,是目前白云美湾面临的关键问题。

  原料对于化妆品的重要性,堪比芯片之于半导体。一个原料的断供,可以直接导致产品的退市;一个新原料的十年专利保护期,也足以让企业打造爆款。

  15家高校研究院和超120名工程师入驻,数十个检测实验室、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斑马鱼检测中心……为集中资源突破本土化妆品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在白云区政府牵头下,“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应运而生,其任务是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研究院集群研发+服务公司成果转化”模式,加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化妆品原料内循环。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高校师生把抽屉里的论文拿出来,将知识产权变成核心原料。”蔡丙国认为,很多高校研发出的化妆品原料非常先进,甚至部分成果领先国外,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和市场脱节,只考虑功效,忽略了价格、香味、肤感、外包装等用户需求。另一方面,有了原料配方没有工厂去量产,这部分原料也不具备工业价值。

  未来,他希望“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能成为大学成果转化平台,将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论文转化成真正的产品,真正解决原料“卡脖子”问题;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的资源形成产学研链,让每一环节都有专业人士服务,提供低价的研究材料和专业的检测机构,力争帮助研究团队以当前10%-30%的成本完成研发。

  

  稳健型美妆品牌底子厚

  疫情下持续加码智能制造

  

  政府积极攻关原料“芯片”,美妆企业也在加大研发“引擎”。

  2008年,一句“卡姿兰大眼睛”,开启中国眼妆新纪元。高峰期时,卡姿兰在全国共有20000多个线下网点,覆盖西藏等地,真正将专卖店开遍全中国。

  卡姿兰子公司卡迪莲厂务总监曾八生,1993年开始进入彩妆行业,2001年卡姿兰品牌诞生后,他见证了第一支卡姿兰口红全手工生产过程,也代表工厂前往韩国进口了国内首台双芯口红机,实现全自动口红生产线。

  2016年,卡迪莲正式开启智能制造,连续多年设备升级改造,每年投入改造资金过千万元。疫情下智能工厂投入力度不减反增,正在建设的新工厂也早早进行智能化布局。

  由此带来的成绩单颇为亮眼:生产效率、回款效率、物流作业效率、运营效率等方面都大为提升。实现减员增效,产能提升;从原料进仓到产品出库等全过程无纸化作业;产品投诉率低至百万分之八。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很实在,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新冠疫情以来,化妆品行业整体实体销售遭受严重冲击。在实体渠道乏力情况下,卡姿兰积极增加网络曝光、拓展电商渠道直播,成功令线上销售额占比从40%增长至60%,极大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信好产品是品牌力的基础,是品牌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资产。新兴的年轻快消品牌声音起来得快,但不少‘掉下去’也很快,追求技术和品质才能走得远。”卡姿兰品牌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以实干摸索属于自己的道路,经过不断地尝试,他对产品设备、技术、工艺进行升级,用更好的研发推出更优质的彩妆。

  一如卡姿兰集团总裁唐锡隆的美好希冀,“让中国消费者都用上全球最好的彩妆”。

  

  工厂引进数据“黑匣子”

  “柔性”管理降本增效

  

  数字化推进除了硬件装备,还有软件研发。

  疫情各行业普遍不景气下,广州药妆日用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额却逆势上扬,今年同比增长50%~80%,引来同行艳羡目光。董事长张保罗透露其秘诀在于三个核心能力:配方转化能力、成本控制手段、质量把控能力。“配方转化只需合法合规生产即可达到,但成本控制和质量把控能力则离不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早在八年多前,张保罗开始意识到“人是最难管”的:财务手写账本难查阅,乳化车间投料随意,销售人员客户联络不标准不规范,客户下完订单出货时间不确定……他暗暗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开始引进各种各样的软件系统,推进“柔性”管理降本增效,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一批美妆人。

  研发管理PLM系统、乳化车间MES系统、客户管理EC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如何有效打通,实现可视化智能高效排产,还需要一个总系统ERP,相当于工厂的数据黑匣子。然而花了近20万专门定制来的ERP系统,不符合化妆品行业新法规105条的最新管理需求,张保罗选择不将就,重新另觅软件公司。现用的ERP系统虽然总体运行流畅,但为了满足工厂更多需求,张保罗又开始组建团队,准备自己研发一套ERP系统。

  经过多年数字化建设,客户到广州药妆下单代工,系统会自动弹窗出货时间。原本需要3个月出货的订单,如今从原料采购、生产排单、洗瓶灌装、检验出库最快7天完成。张保罗自豪地对南都记者说,“现在我可以保证,你今天下订单的料体,十年后再下订单,品质还是一模一样。”

  现在是国货美妆崛起的最好时代。张保罗认为近三年颁布大量化妆品法规,相当于把本土化妆品企业和国际大牌拉到一个起跑线上,要求所有企业公开原料配方、工艺要求。“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生产适合国人肤质的化妆品,对标大牌品质卖出国货价格,相信明后年市场会迎来国货美妆大爆发。”

  

  新锐美妆品牌快速崛起

  品牌力驱动上游高投入

  

  趁着互联网的流量趋势,以营销和渠道驱动为核心的新锐美妆品牌,也在加码源头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用产品硬实力,打破大众对国货的偏见和误解。

  与卡姿兰升级自有工厂不同,年轻态美妆品牌梵蜜琳母公司广妆集团,选择与国内美妆制造头部企业芭薇股份进行深度合作,并将每年营收的3%-6%投入到自己的研发中心实验室,进行产品研发、产品测试、产品安全和功效测试等后端建设。

  据广妆集团梵蜜琳事业部总经理颜小娟介绍,化妆品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做好品牌,等品牌在市场具备一定的份额后,再设立自己的工厂来维持质量标准;另一种则是化妆品代工厂,在具备一定的制造实力后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

  2015年成立的广妆集团属于前者,快速孵化品牌、获取用户市场后,再去做研发和产品的投入,集团目前自有专利97项,正在筹备自己的化妆品工厂。

  “广妆集团秉持多渠道、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旗下品牌会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差异主打不同的功效。2021年,单梵蜜琳品牌的全年营收就已达3亿~4亿。”

  颜小娟表示,未来广妆集团将继续布局多品牌战略矩阵,由“梵蜜琳”品牌经验孵化出“极男”“赤野”等多个品牌,打造集护肤、洗护、日化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承接”的策略,以点带线形成珠三角连锁效应,最后辐射全国。

  目标

  未来着力打造全产业链 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化妆品等快消领域培育属于中国的高端品牌,推进我国高端化妆品发展。

  实际上,在白云区政府强力主导下,从2018年起,白云区就成立了化妆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白云区化妆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区化妆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总销售额已实现“双百亿”。

  为引导化妆品产业再上新台阶,2021年6月9日,白云区印发了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广州市白云区“白云美湾”化妆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其中一大变化是,提出了打造全产业链的说法。

  在产业配套上,白云区提出要建设化妆品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原材料集采供应链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等举措。这被视为白云区化妆品产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化妆品科技创新平台”——“白云美湾化妆品国际研究院集群”以龙头企业为主导,联合相关高校院所高水平建设而成,负责联合攻关乳化工艺、生物科技高性能材料等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原材料集采供应链平台”——“众妆联”则是通过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为整个行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平台服务,通过搭建原料集采线上交易平台的底层架构,开展区内化妆品企业原料需求调研,推进国际原料品牌方集采合作。到2023年,平台交易额预计突破20亿元。

  面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重点解决企业“不想”“不能”“不会”问题,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区政府已深入对接多家工业互联网供应商,正在调研区内企业数字化实际需求,重点打造一套化妆品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数字化样板工厂。

  “在全国范围内,白云区可以说是唯一有完整产业链基础来打造全产业链的地方。”8月30日,白云美湾产业发展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林志锋告诉南都记者,政府提出打造全产业链,就是依托白云区的产业基础,推动白云美湾由美妆大区向美妆强区蝶变升级。

  “我们通过梳理分析化妆品产业链的每个核心环节,引导强链补链延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不仅要打造白云美湾全产业链,更要打造全产业链的‘核心’,再次引领国内化妆品产业发展。”林志锋说。

  专家点评

  广东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创始会长刘纲勇

整个化妆品行业都应有“破局”的共识

  虽然“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仍处于发展建设中,但如若实现预期目标,将对中国的化妆品原料创新、落地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于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科技发展而言也将是一场大变革。

  目前各个国家之间科技的竞争非常激烈,外资化妆品巨头综合实力很强,特别是从化妆品原料技术层面对国产化妆品进行打压,市场空间的挤压也非常明显。因此整个化妆品行业都应有“破局”的共识,也希望“白云美湾”真的能为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起到“破局”作用。

  广东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徐泽兵

数字技术与化妆品产业正在深度融合

  长期以来,本土美妆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基本缺位,往往以价格、品质在中低端进行内卷。根源在于原料品质与欧盟、日本有差距:关键原料缺失、稳定效果差。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得天独厚,政府整合优质资源进行产学研融合,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原料、技术垄断,也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美丽”机会。

  在数字化时代,化妆品产业技术更新迭代,数字技术与化妆品产业正在深度融合。数字化系统监管控制,大大减少人为出错率,让企业灰色地带不能打擦边球,杜绝过期物料使用、杜绝物料未审核评估就直接采购、杜绝物料未检验就直接使用、杜绝产品未经放行审核就直接上市销售、杜绝产品生产批记录任意篡改或后补,能快速方便提供产品批记录,便于追溯管理和储存。

  因此企业在新规下应自查自纠,着力打造高质量生产流程,等待国内原料技术改革爆发,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普华永道税务及商务咨询总监甘子佩

数字化转型需要明确的战略规划

  白云区通过打造研究院集群,抓住研发端和材料端,降低研发和原料成本,这一探索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效益,补上化妆品原料的短板,加快实现从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闭环,是化妆品产业转型一个值得关注的经验。

  但产业转型要关注市场效益,探索出更科学的产学研成果转化模式,从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倒推指导研发和生产,加强对研发端和转化率的KPI考核,从而提升科技创新落到实处,提升产业整体市场效益和市场规模。

  此外在“数字中国”战略下,数字化成为化妆品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普遍面临着“怎么转”“往哪转”的难题,容易重技术轻规划,重生产轻管理。

  企业不仅要关注制造端和销售端的数字化,管理端、研发端更需要数字化支撑。

  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有明确战略规划,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实际阶段,设计转型路径,通过数字化找到痛点,再通过数字化解决痛点,避免盲目投入大量成本,但管理效益没有跟上,导致精益性不足,造成了企业发展压力。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李阳

  统筹:尹来 杨丽云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实习生 郑纬浩

  视频:南都记者 魏雄锋 实习生 苏思源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