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域港珠澳大桥海豚岛,中华白海豚快乐游弋。 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1988年,中华白海豚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1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近年来,中华白海豚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级”。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种群数量大约为4000-5000头,主要栖息于长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包括福建的三都澳、厦门湾、东山湾,台湾岛的西部海域,广东的韩江口、珠江口、漠阳江口、雷州半岛东部海域,海南三亚附近海域以及广西北部湾等。其中,珠江口水域(包括香港、澳门)数量最多,超过2000头。为保护中华白海豚物种及其栖息地,我国先后设立了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其中广东拥有6个。包括厦门和珠江口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江门、汕头、湛江、潮州、饶平等1个省级和4个市县级的自然保护区。
A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世界数量最多 兑现“港珠澳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承诺
2017至2021年,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区域内及周边海域进行了监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数量约1100头,5年来种群数量稳定向好。
仅2017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击白海豚达380群次,共2180头次。
珠江口现存有全世界资源数量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施工区域位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其对海豚救护造成的压力不言而喻。而在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可行性报告中,约牵涉到36个课题,其中有6项课题涉及到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并承诺“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港珠澳大桥开工前,中华白海豚种群海上监测已经开始。
根据《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施工方案专项论证报告》,为保护白海豚,港珠澳大桥途经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的工程在桥梁、隧道、人工岛、施工方法等4大方面均有诸多调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2011年港珠澳大桥动工开始,连续6年开展中华白海豚资源监测工作。
在大桥主体工程建设的9年里,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还联合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观豚员”。34岁的骆国才就是一名持证上岗的“观豚员”。2013年12月考取证书后,他的任务就是在施工前乘船,对周边海域进行观测。中华白海豚每隔几分钟就要浮上海面换气。为防止它们受施工伤害,“观豚员”可采取敲击船只等方式,“提醒”中华白海豚离开。
4年工作期间,骆国才一共见过4次中华白海豚,但没有一次是在施工过程中。在他的工作标段里,超过100人持有“观豚证”。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说,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从工程管理到技术研究,大桥管理局和建设者始终重视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终实现了海洋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目标。
大桥通车后,中华白海豚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如何开展,成为大桥管理者和海洋管理部门面对的新课题。
“管理人员将通过覆盖全桥的视频监控、隧道内24小时持续的环境检测和东、西人工岛上专设的中华白海豚观测站及验潮站等智能化设备,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及附近区域的水、气、声环境和中华白海豚进行持续有效监控。”余烈说。
B
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
唯一在城区就能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
在厦门湾,白海豚生存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范围高度重叠,厦门也是全国唯一在城区就能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
让邂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再稀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
“早在1997年,厦门便建立了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蔡立波在一张厦门湾地图上指点着说,这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588公顷,其中属于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面积有5500公顷。
划定了保护区,配套措施亦及时跟进。2001年,《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及中华白海豚等专项保护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2016年,经过不断完善,《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福建省政府批准实施;此外,保护区主管部门还牵头编制并组织实施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在这些有力措施的保护下,白海豚有了生存繁衍的家。
如今,在这片白海豚栖息的海域里,船舶航速被限制在了10节以下,海上爆破药量被限制在了138公斤以下;毫秒微差爆破法、声墙驱赶法、禁止养殖捕捞等措施,旨在尽可能减少人类生产活动对白海豚的影响;实施海堤开口改造、红树林湿地修复、增殖放流等生态环境修复措施,拓展了白海豚的活动空间。
“白海豚,换我来守护你。用我的爱,换你笑容永远美丽。”这首动听的《换我来守护你》,是保护区为白海豚谱写的一支歌曲。蔡立波说,除了这首白海豚之歌,保护区还拍摄了动画短片《白海豚乐乐》、成立了白海豚剧团,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白海豚保护。
保护白海豚,企业也在行动。正在修建的厦门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跨海段旁,一艘海上起重船静静漂浮着,这一起重量高达4000吨的“海上大力神”是实现预制吊装工艺不可或缺的利器。
“很多跨海大桥都是在海里直接修筑桥墩,这样会增加海上作业时间,对海洋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我们采用预制吊装工艺,在岸上把桥墩造好,再通过4000吨海上起重船将桥墩吊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海上作业时间,还能减少工程噪音,尽可能降低造桥对白海豚的影响。”厦门路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为避免密集的桥墩对白海豚活动造成威胁,翔安大桥采用了比正常50米至70米跨径更长的90米跨径。厦门路桥集团表示,虽然这一改变增加了8300多万元的成本,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是值得的。
“白海豚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在厦门湾这片人类活动相当频繁的海域,保持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同样也说明这里的生态系统是相对健康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先艳说,白海豚还能发挥“伞护效应”,保护好白海豚意味着其栖息地内的其他海洋物种也能得到较好保护。
在厦门湾,如何邂逅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需得一晴日,漫步海边,可爱的中华白海豚便可能在那粼粼波光间。
保护案例
全国首例由海警机构提起的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件在厦审结
今年3月,厦门海事法院审结一起厦门海警局诉某航运公司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案。该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施行后,全国首例由海警机构依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提起的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2021年7月,厦门海警局执法人员发现某航运公司疏浚作业船在进行厦门高崎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管工程清淤时,违反《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划定的倾废区域范围,将废弃物倾倒在厦门刘五店外侧附近海域,倾倒方量达64700方。而该海域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等12种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8月,厦门海警局依法对某航运公司处以警告和顶格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在委托专家对海洋生态损害进行调查评估后,厦门海警局对某航运公司提起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要求被告赔偿生态环境修复等费用1281060元。在厦门海事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接受厦门海警局的上述赔偿请求,同意全额支付生态损害赔款,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修复和保护。
经办法官介绍,本案涉及环境行政处罚与民事公益诉讼对接问题,同时,违法倾废海域位于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案件类型新、社会关注度高。更为重要的是,该案统筹协调了生态破坏行为不同类型的违法惩治、损害赔偿和生态环境修复法律责任,健全完善海洋生态损害的救济体系,使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获得及时、充分的赔偿,为海洋生态的修复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有力保护了海上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法律适用、司法实践和社会影响方面具有创新指导和例证意义。
A08-11版
采写:南都记者 黄嘉丰 实习生 麦洁娜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