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纪录片《伤痕》导演兼监制康成业:

阿富汗人在伤痕中重建家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30日        版次:GA16    作者:孙小鹏

  纪录片中正在修路的父子。

  纪录片导演康成业

  在阿富汗的“死亡公路”上,一对父子正把水泥倒进破裂不堪的路面,就像是为这个国家抚平伤痕。这一幕,让观影的阿富汗人民无不为之啜泣。

  在美军撤离阿富汗一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联合阿富汗6家电视台推出纪录片《伤痕》,日前已上线央视频客户端。该片通过讲述四个关于阿富汗孩子生活、求学的故事,揭露美军入侵阿富汗二十年间对阿富汗百姓民生造成的伤害;以及在战争结束后,当地人民如何在伤痕中努力生活、重建家园。

  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个人微博上分享该片时所说:“美军撤军一年后,留给阿富汗的伤痕仍触目惊心。”

  “敬畏生命,反对霸权,这是我们的创作理念。”在接受南都专访时,本片的导演兼监制康成业表示,他希望延续“触痛而不戳痛”的表达方式,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人在面对困境时用力生存的状态”,包括生命本身在挫折下激发出来的希望、新生以及无限潜力。“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会中断的,哪怕是美国的错误行径导致了阿富汗20年动乱。”

  国际交流最重要的是尊重

  南都:从关注疫情,再到关注云南亚洲象迁徙,您的纪录片题材虽然都包含着国际议题的成分,但题材所涉及的地域均在我国。如今这个纪录片关注的是国外——阿富汗人民的战后生活,您选择拍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作为一部国际合作的纪录片,拍摄的过程又有何困难?

  康成业:这种国际社会议题既是大家所关注的,也是我感兴趣的。所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找到我并提出意向后,该题材自然而然就进入到我想要创作的领域当中。为了拍好这部纪录片,我们前期要看大量的当地新闻报道,寻找合适的典型人物。同时,国际制片还带来了两大难题,一是建立彼此信任,二是传递我们的拍摄思路和想法。我们在和当地电视台沟通合作拍摄事宜的过程中,因为语言和宗教习俗等方面的问题,消耗了巨大的沟通和时间成本。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制片人曹俊龙负责国际合作的沟通和协调事宜。

  事实上,去年该片就进入了拍摄期,但最近才制作完成并发布。因为需要我们线上和电视台反复沟通协调,1个故事差不多要消耗将近1个月的时间拍摄,而平时基本一周就能拍完。虽然最终成片只呈现了4个家庭的故事,但实际上我们一共拍摄了11个故事。

  不过我们也发现,国际交流最重要的是尊重。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支持我们国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中国文化当中的尊重,倡导“求同存异”。

  创作初衷是触痛不戳痛

  南都:我们留意到,《伤痕》中关于阿富汗人在战争中所受到的具体伤害,大多是一笔带过,似乎更多关注战争背后的故事,比如伤痕的愈合等。在内容的拍摄和选取上,你们有何考虑?

  康成业:我们的创作初衷是触痛不戳痛。我们只是走进当地人生活,记录他们的生存现状;不是给观众看伤疤、伤口,而是伤痕。比如我们发现在喀布尔到坎大哈这条曾经充满爆炸物和袭击的“死亡公路”上,有一对父子正在修路。这就是我们希望在纪录片里呈现的内容,用当下看似已回归平静的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反映他们背后的伤痕。当那位父亲把水泥倒进裂开的路面,就好像此时的阿富汗正在抚平自己的伤痕。但即便修补好了,它一样有痕迹存在,这也是纪录片命名为《伤痕》的原因。

  在我看来,纪录片把真实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来,观众可以看到阿富汗平民面临着孩子上学、饮水、出行等简单却又困难的问题,可以看到战争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也可以看到民众面对真实的战后生活的勇敢和坚强。

  希望下一代人变得更好

  南都:在纪录片呈现的4个故事中,您最喜欢哪一个呢?4个故事其实都并没有太过于聚焦战争苦难,而是着眼于下一代和生活的希望,这有何用意?

  康成业:我最喜欢的是孩子们早起取水的故事。因为当地缺水,孩子们要骑着毛驴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要出发,天黑前才能赶回来。拍摄过程中,有个孩子在回来路上不小心将水洒了,他特别难过,因为这样的话水就不够两天使用了,明天还得再去取水。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全程没有讲战争,却全程都在讲战争。当那些孩子们骑着驴去取水,观众们会想,为什么这个村子连水都没有,这条路会不会曾有美军经过,这些延展的思考都是与战争息息相关的。

  我们对每一个微小生命面对挫折、渴望新生都充满敬畏。对于很多阿富汗人民而言,经受美国在阿富汗20年军事存在的侵害,却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善心,希望下一代人变得更好。当地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会中断的,哪怕是美国的错误行径导致了阿富汗20年动乱。

  阿富汗版的《生存万岁》

  南都:该片在美军撤离阿富汗一周年之际发布,您希望观众能在这部片子中获得什么呢?

  康成业:在拍摄《伤痕》时我和团队说,我们其实是要讲述阿富汗人努力生存的故事。国内有个纪录片叫《生活万岁》,而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他们是生存万岁,能活下去,就已经万岁了。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是阿富汗版的《生存万岁》。

  我也希望大家能看到,美国打着正义的幌子,在这20年时间里对阿富汗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演的悲剧,结果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强国之路上没有退路可言。希望可以借由本片,让我们的一些幻想破灭,让我们勇敢面对前进路上的坎坷。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罗越 许一如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