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上清华后捐出奖学金,准大学生们在闪闪发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15日        版次:GA02    作者:韩浩月

  街谈

  近日,被清华大学录取的两名学生,分别捐出了他们得到的资助、奖励、奖学金,其中,来自贵州六盘水的王秀钱同学,把除自己基本生活费用之外的33.7万元,捐给了母校六盘水市八中,来自福建漳州的张沈心然,将10.5万元捐给了诏安县教育局。这两名学生的捐款,都将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的方式,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

  两名捐款的同学,有不少共同点:他们都出身农村,都在捐款时表示,这笔钱要用于帮助贫困学生;他们的金钱观都很朴素,王秀钱说“够用就好”,张沈心然说把钱捐给贫困学生“更有意义”,都显现出自身的格局;还有一点,就如网友留言所说的那样,他们不但有出色的才能,也有高尚的人格。

  在两位同学的讲述中,不难寻找到他们做出善举的原因:其一是他们非常关注自己身边人的生存状况,不但可以观察到自己父辈为了培养孩子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而且关注与自己同龄的同学们以及学弟、学妹们。他们期望自己家乡的学生,也能够像自己一样,可以拿到一张改变命运的“车票”,能够顺利地踏上新的人生之旅。这样的“帮扶精神”,也是乡村一直传承的“宝贵财富”。

  其二是他们是在榜样作用的感召下,非常主动地作出了捐款决定。王秀钱提到“钱学森的故事”激励了他奋进向上,虽然父母都是农民,没多少文化,但非常支持他学习。王秀钱在偶像钱学森、父母与自己之间,找到了联系,而他则会顺着这条线,去追求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捐款只是这个理想的一个出发动作;张沈心然提到,她在清华大学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名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用工资资助学生,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读完之后便产生了捐款的想法,“未进清华门,先做清华人”,这样的自我高要求,更是让人觉得她未来可期。

  每到大学录取季,总有被名校录取的高材生,成为各地令人瞩目的人物,他们自然也会得到地方政府、企业、商业机构的青睐,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纷至沓来。当然,地方上对于贫困学生,也各有大同小异的帮扶与助学政策,即便王秀钱、张沈心然没有捐款,绝大多数被录取的学生,都能凭借入学政策如愿踏入校门。但现在有了两位同学的捐款,可以用“锦上添花”形容,也可以用“雪中送炭”来比喻,他们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做一定的“修补”工作,把那个“因贫困失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乃至于保障一例也不发生。当然,准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值得肯定,但常态化的保障工作还是需要有关部门来推动。

  据悉,两位同学的捐款,在当地引起触动,亦会有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加入,不断壮大奖学金的规模。相信在奖学金重点倾向于帮助贫困学生的前提下,相关管理机构,可以迅速地找到被帮助对象,让两位同学与爱心企业、人士的心意,灵活有效地被需要帮助的学生接收到。一颗爱心就会带来一片及时雨,两名同学的爱心汇入他们各自家乡的爱心源泉后,会使得这股源泉始终不断奔流,形成良性循环,滋润更多人的心灵与前程。 □韩浩月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