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杰夫
2021年10月6日,日落时分,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象群吃完水草返回栖息地。
2019年10月8日,杰夫在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一处水塘中蹲守拍摄大象。
马赛马拉大象保护计划,将大象麻醉后换GPS追踪器。
2015年5月2日,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大象扬起沙土以保持身体干燥,减少寄生虫。
2019年12月21日,麦加底湖,雨季中大象在沼泽里吃水草。
2020年1月12日,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一个月大的小象和母象玩耍。
2017年8月26日,麦加底湖,旱季中大象向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迁徙。
2022年8月12日是第11个世界大象日,“人象冲突的栖息地疏解措施”成为了今年的主题。由于近年来,森林覆盖率的持续下降,越来越多野生象走出森林,进入人类活动区域,人象活动空间愈加重叠,“人象冲突”愈演愈烈。这不仅是众多野生象分布国面临的一项挑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经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冲突的缩影。
目前,非洲象的数量已经从一个世纪以前的1200万头减少到目前的40万头;亚洲野生大象数量不足5万头,在中国野生亚洲象数量不到250头。因此,大象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都是濒危动物。
加拿大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杰夫,深入非洲十年,对东非大草原的动物资源和民俗文化有着极具深度的认知和理解。杰夫希望通过分享他与大象的故事,呼吁和推动全球大象的保护工作。
为拍好大象进入水塘
2019年10月8日,津巴布韦正午的温度接近40℃,万基国家公园的一处水塘前,在园警的警戒下,杰夫静静地在蹲守目标。这也许是杰夫蹲守的第八天,具体蹲守了几天,他一点儿也不在意。“它会在12点半到1点间出现。”杰夫对大象的出没时间了如指掌。不久后,远处一头20来岁的大象正慢慢向水塘方向靠近,见此,杰夫“噗通”一声跳进了水塘。
在成功拍摄到这头大象之前,杰夫每天上午11点准时来到水塘观察,无数次在脑海里构思画面。
“这是近距离拍摄大象以来感受最震撼的一次,内心一股强烈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大象自在地在岸边洗着澡,而距离大象前方只有一两米的水塘里,杰夫在琢磨如何透过广角镜头连带大象的倒影一起拍下来。“这是一只身高三四米、体重两三吨的庞然大物,在它面前,人类很渺小,一旦被攻击也许很难有生还的机会。但它很平和,我在它的面前,它并没有认为我们会相互伤害或者我在计划抢夺它的资源,甚至将我视若无物。由于太近,它洗澡还能喷我一身水,在这种和平共处的情景下,我又觉得非常有意思。”
近十年来,杰夫主要在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其中通过拍摄大象,他更能感受到大象是非常智慧的物种,并且有感情。大象群体以雌象为首领,“就像幼儿园一样,雌象领着一群小象生活,在我拍摄过程中发现,一旦大象在途中发现附近出现狮子、豹子等猛兽时,所有的成年象就会围成一圈,把全部小象保护在中间,大象对自己的后代保护欲特别强烈。”
用无人机追踪象群及打击偷猎者
大象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工程师,有助于维持森林和草原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尽管国际上禁止象牙贸易,每年仍有2万-4万头大象死于偷猎。有研究显示,在过去30年里,非洲森林大象的数量下降了86%以上。
肯尼亚在境内全部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部署无人机,以监视盗猎、制止对大象和犀牛等动物的屠杀。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护林员配备热成像摄像头和无人机打击偷猎者, 通过能够30倍变焦和热成像的无人机相机,找到偷猎者。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会使用无人机数大象。”杰夫还说。“我们参与了马拉大象计划项目,在象群领头的雌象身上装上GPS追踪器。”如果大象接近几个人类聚集地时,为避免人类和大象的冲突,肯尼亚国家公园通常有三种预案:第一种是遇到数量较少的小象群时,园警驾驶吉普车驱赶;第二种,由于大象害怕蜜蜂,而运行中的无人机声音又与蜜蜂“嗡嗡”的声音相似,遇到稍大一点的象群,则会利用无人机来驱赶;第三种,倘若情况十分紧急,园警会出动直升机以低空飞行的方式进行驱赶。
据2019年数据,肯尼亚的马拉大象计划在2014年开始使用反盗猎无人机,在5年内,该组织能够将非法杀害大象的数量从83%降至44%,在此过程中逮捕了300多名偷猎者,并缴获了1000多公斤的象牙。
人象和谐共处的探索刚开始
“十年前,我刚到非洲那会,便得知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一个象群由于太接近肯尼亚马赛村,其中一头大象被村民的长矛刺伤,这头象被刺后径直冲向国家公园的兽医站,后边跟着一群象在跑,幸运的是最后它被成功救治了。”杰夫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大象的智商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它懂得向人类求助,我们也愿意去帮助它们。”
去年云南亚洲象群“北上南归”,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这样罕见的出走也引起世界范围人们对亚洲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杰夫也是关注者之一。野生象群“短鼻家族”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后兜兜转转又归家了。“我们国家的对野生大象的保护非常好,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有潜在的威胁,它们的栖息地不太够,这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平衡经济发展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同时将对栖息地的保护作为一个优先权。”
无论如何,人象和谐共处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采写: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影:加拿大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 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