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都市圈将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

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出大动作,有望加快深莞惠一体化、同城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06日        版次:GA04    作者:魏凯 黄慧萍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机遇下,深莞惠等大湾区城市近年来融合发展提速。

  随着都市圈规划指引“揭开面纱”,深圳都市圈的建设思路不断细化、完善与丰富,不少细节内容首度披露。深圳都市圈将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推出大动作,有望加快深圳、东莞、惠州的一体化、同城化进程。而正在大举“融深融湾”的惠州在《指引》中被提及21次,势必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交通利好 设6个临界次级枢纽分担主枢纽压力

  都市圈同城化,交通要先行。未来,高铁、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深圳都市圈建设的热点。

  在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方面,《指引》明确,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形成“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

  其中明确,依托深汕高速、深汕高铁、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形成的渡河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岗-惠阳。同时,统筹跨界主次干道和城市轨道,推动建设时序、道路等级、设计标准等衔接,重点梳理东莞南部九镇、惠州惠阳与深圳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五区的交通对接,形成合理、便捷高效的边界综合交通网络。

  《指引》还明确,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5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个,惠州站、惠城南站。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都市圈将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6个临界次级枢纽,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枢纽压力,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

  海港、空港的建设,也将是深圳都市圈发力立体交通网络的重点。《指引》提出,强化深莞惠海空枢纽资源整合,构建以深圳港为国际航运枢纽,东莞港、惠州港共同支撑的都市圈港口群。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联动惠州机场的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协同打造深圳都市圈高品质创新型国际门户枢纽。同时,加快惠州平潭机场改扩建工程,预留机场扩容空间,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

  词频统计 惠州的“出镜率”颇高

  从词频统计来看,惠州的“出镜率”颇高。记者梳理发现,在珠三角九市中,《指引》全文提及深圳62次、广州55次、东莞22次、佛山21次、惠州21次、中山19次、珠海17次、江门13次、肇庆10次。惠州出现次数排在前列,某种程度上凸显惠州在都市圈建设中的重要性。

  就惠州内部各县区来看,惠阳出现10次、大亚湾出现5次、惠城和仲恺各2次、惠东和博罗各1次。这也意味着临深片区的惠阳、大亚湾等地将率先享受深圳都市圈红利,可望大步“融深”。

  产业新机遇

  构建湾区级产业

  科技创新功能节点

  近年来,在“双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机遇下,深莞惠产业加快协同发展。惠州全力推进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和项目落户。

  产业协同联动,正是深圳都市圈发展的方向。《指引》明确,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沿深圳-东莞和深圳-惠州边界,自西向东构建湾区科创头部企业与现代服务业节点、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与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

  其中,坪山-惠阳-大亚湾定位为“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将形成深惠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工业4.0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依托坪山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协同惠阳、大亚湾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发展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空间产业链布局。

  引人关注的是,惠州的潼湖生态智慧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等多个产业平台被“点名”。《指引》提出,沿东莞-惠州边界重点构建潼湖-常平智慧产业新城节点。把握潼湖生态智慧区和常平城市副中心,以建设智能制造高地和现代产业新城为目标,加快推动常平香港城、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科学城、东莞东站枢纽、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等片区开发建设,构筑支撑莞惠产业发展的重要脊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