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指引》重新调整了五大都市圈的国土空间范围,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的布局与规划。
《指引》明确,佛山市全域、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纳入广州都市圈;而东莞市全域,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则纳入深圳都市圈。一经发布,即被发现两大都市圈的范围都大大缩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文件中提到“都市圈”,是为了指出都市圈内需要重点协调的空间范围,并非对这五大都市圈范围的重新划定。
实际上,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在于以城与城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都市圈从来不是越大越好,而从官方回应来看,都市圈的“瘦身”实际上是为了更加聚焦,从此次对于广深两大都市圈的规划布局来看,也确实如此。
都市圈的发展有赖于交通效率的提升,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是都市圈的重要前提。对于广州都市圈,《指引》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的建设,协同构建“一核六极、十字主轴、网络辐辏”的空间格局。深圳都市圈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在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形成“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作为相近的两大都市圈,不可能孤立发展,在深圳都市圈中,东莞中心区与惠州中心区分别占据一席都市圈级副中心,而广州28号线亦会通往东莞城际,这将令两大都市圈及广深两大中心城市之间变得畅通无阻。
两个邻近的都市圈,难免会被拿来比较,但实际上,广深两大都市圈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作了差异化布局的。
广州都市圈将发挥作为国际交通枢纽的已有优势,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包括强化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建设国际海空枢纽,以广州港为龙头,提升佛山港功能定位,辐射带动都市圈港口发展,推动都市圈各港口深化合作。在这一基础上,推动中心功能裂变的跨界合作区,重点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1”是“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4”是“南沙-顺德”“荔湾-南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四个试验区片区);促进都市圈外围圈层形成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包括广州空港经济区、花都城区-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广清特别合作区、佛北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顺德中心区-中山北部等。
深圳亦会进一步发挥产业协同联动的优势,加快深莞惠产业的协同发展。《指引》明确,依托四大交通走廊与轴辐式枢纽体系,构建湾区级产业科技创新功能节点,沿深圳—东莞和深圳—惠州边界,自西向东构建湾区科创头部企业与现代服务业节点、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与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其中,坪山—惠阳—大亚湾定位为“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将形成深惠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工业4.0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
差异化定位之下,期待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进一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提升综合竞争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