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华提线木偶传承人李新贤苦练木偶书法

“把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就不会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05日        版次:GA16    作者:许琨

  李新贤开展提线木偶的教学工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五华县木偶剧团于1951年12月成立。1977年4月,12岁的李新贤加入剧团,从此开始了和提线木偶长达40多年的不解之缘。他经历了木偶剧团举步维艰的发展时期,也见证了从2006年开始,五华提线木偶申报“非遗”,到重新发扬光大的历程。他始终与木偶剧团共进退,更是为了扭转剧团人员流失的局面积极创新传统节目,苦练木偶书法,并响应国家号召,多年耕耘于传承事业一线,将五华提线木偶带进校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培养更多年轻一代传承非遗。

  01

  因心怀热爱加入木偶剧团

  李新贤自小就喜欢唱歌,在上学时经常参加学校文艺演出。1977年,恰逢五华县木偶剧团招生,12岁的他便报名参加剧团招生考试,凭借自己的一把好声音在24个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木偶剧团的一员。

  进入剧团,最开始要练的就是基本功。举木偶勾排是最入门的工序,需要长时间站立并提着木偶,保持木偶的形体,既不能让木偶蹲下去也不能让木偶悬空。

  李新贤坦言,“那个是很难练的,但那也是最入门的一道工序。如果这个工序的训练都没有坚持下来的话,那个木偶是提不好的。”李新贤还苦练拐杖线规、四连线规、六连线规等一系列的基本功,凭着对木偶戏的热爱在艰苦而枯燥的训练中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逐渐从一名学员成长为全剧团“挑大梁”的角色。五华木偶戏也因此成为了他延续40多年的人生事业。

  02

  为传扬传统文化到多地展演

  20世纪初期,五华有20多个木偶戏班,足迹遍及五华各镇和揭阳、陆丰、海丰、潮州、汕头、东江等邻近地区,1930年后更是远渡重洋,前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迪拜、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五华木偶剧团自成立以来,排练了100多部剧目,每年演出数百场。2019年,李新贤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中华文化大乐园”迪拜营,前往迪拜开展五华提线木偶教学。他表示,“在半个月时间里,要教这些新的国外学生学点东西,需要动一下脑筋。”在训练过程中,李新贤会记下悟性较好的学生,闭营的时候挑选他们进行排练,最终完成汇报演出。通过亲身学习和表演的方式,让华人子弟及一部分外国孩子了解五华提线木偶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木偶剧团的表演剧目通常是《水漫金山》《化子进城》《大闹天宫》等传统剧目,近年来新增了如《北京的金山上》等现代剧目。2020年创编的红色木偶剧《沙家浜·智斗》更是入选了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小型舞台艺术作品小剧场作品展演剧节目,成为全梅州市唯一入选的项目。如今,木偶传习所仍奔走在展演一线,进乡镇、进社区,在周边进行公益性演出。

  03

  创新传统节目引木偶“挥毫”

  2000年,李新贤通过反复的研究、练习,终于使之前空有书写动作的木偶得以真正“挥毫泼墨”,创编出新的节目《提线木偶书法》,更在第五届国际木偶节中一鸣惊人,进一步打响了五华提线木偶的知名度。而创新研究出这样的一个节目,背后是李新贤辛苦的付出。

  五华木偶形体高大,在结构上几乎完全仿照了人体的构造,四肢关节均系以丝线,线点错综复杂,如人体骨骼经脉各处贯通,灵动自如,能人之所能,能人所不能。一具木偶一般由14根线控制,分别在头、背、胸、手、脚处安装线点,便能完成基本动作。而要想令木偶能够像人一样写书法,完成蘸墨、提笔、运笔等动作,仅靠原来的构造远远不够。李新贤想到了增加木偶线点、改变原来线点位置的方法,将原来手腕上面的线点改到侧边去了,这样一来,人抓笔的时候,手指一挑,木偶反转,就可以卡到笔里面去了,同时还要控制好手上的力道,才能实现木偶的挥笔自如。

  在李新贤一牵一引下,栩栩如生的木偶在纸上挥毫泼墨,动作行云流水,书法矫若惊龙。然而,李新贤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其实他直到现在都不会写书法。为了练好木偶书法,他每天提着3公斤重的木偶练习字体,训练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光是字体便练习了几个月。“也是算有悟性吧,悟性加技术”,李新贤笑着说。

  04

  担传承重任 开校园木偶班

  2018年5月,李新贤从木偶传习所退休,转到五华县非遗保护中心从事相关工作。作为五华提线木偶国家级传承人,也作为五华木偶的第十一代传承人,李新贤始终耕耘在传承事业一线,他积极响应五华县的“传承人传承日活动”,从今年2月22日起到5月23日,每周二到周四定期进校园开展提线木偶的教学工作。此前,他也主动联系了五华县第三小学和第一小学,与这两所学校合作开设了木偶表演班,分年级开展教学。李新贤表示,“到学校去传承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培养后辈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喜爱。”李新贤坦言,“孩子们真的很用心很用心,毕竟传统手工艺的技术上手比较难,但现在都慢慢地可以表演了。现在他们的表演得很好。”

  传习所如今也积极吸收年轻学员,培养五华提线木偶的后继人才。最新招收的一批学员年龄都是十多岁到二十几岁,年龄最大的也仅有23岁,都是出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的喜爱而投身于这个行业中来。李新贤表示,“以后五华提线木偶的传承和发展就要靠这批人来继承。”

  在李新贤看来,对于演员来说,要演好一台木偶戏,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唱腔、念白也要“过得去”。扮演角色时,能够理解角色的内在感情,技术和角色的理解缺一不可。谈及五华木偶的传承,李新贤强调,要让年轻一代把该懂的知识都继承下来,然后刻苦训练,“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就不会灭了。”

  非遗小科普

  五华提线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悬丝戏”,是广东梅州的传统戏剧。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6年5月,五华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8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广东省九个稀有剧种之一。2008年6月,五华提线木偶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许琨 实习生 林雪婉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