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晋英(左)2017年7月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回到自己的家乡延安,带领群众一起发展西瓜、苹果及光伏产业等集体经济。新华社
吕德文
乔元波
吕德文
人才流动不要紧,人才来县城把它当跳板也不可怕,关键是来了之后一定要发挥他应有的优势和功能,带来他的价值。
乔元波
县域应考虑如何完善相应的服务配套,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县域要面临的新问题。
回溯过去十余年,县城从常规性引才到如今主动出招招纳更多优质人才,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多种因素叠加尤其受“考公热”的影响,回到县城,拥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近年来越发成为毕业生们的优先选择。回望县城的引才路,过去的人才引进对县城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要如何看待此轮县城的引才潮,未来县城又是否会赢得发展先机吸引更多人才回流?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两位长期从事县域研究的学者——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和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乔元波,共同就上述问题开展探讨,以期探寻一些答案。
县城“硬核”引才底气何在
一个突出现象是县城引才大多是招纳公共服务型人才,同时也有大量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县城工作,原因何在?
县城对很多年轻人是不错的选择
吕德文:需要招纳技术人才的县城一定是产业发达的县城,但是在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样的县城仍然非常少见,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县城引才,主要招募的是公共服务型人才,也就是招募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这是与县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地方党委和组织部门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现在大家调侃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县城体制内的工作对于年轻人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以前大家觉得编制好像没有那么重要,现在年轻人都觉得体制内的工作待遇不错,工作也稳定,去县城还能享受人才补贴和优惠政策,而对于大部分去县城的人才而言,他们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力可能不足,现在人才供应非常充足,尤其是本地大学生非常多,所以县城引才中很大一部分是招募本地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生活,选择县城尤其是回到自己家乡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在调研中也发现,现在县城的工作、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年轻人到了县城觉得很“乡土”,很落后;现在县城体制内的工作和城市体制内的工作其实并无太大区别,很多都是坐办公室,不像以前需要融入乡土社会做群众工作,这对于年轻人是很难的,融入的难度降低了。随着县城建设逐渐完善,县城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社会,它确实成了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生活要素、生活方式,县城都基本具备,年轻人也更能适应县城的生活,所以现在县城引才,是敢招,也招得来。
给予人才较高的自由度和支持力度
乔元波:人才之所以选择县城,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与在大城市生活相比,在县城的生活成本要低,能够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二是除了进入体制内的人员之外,工作的自由度和积极性可能要更高一些,很多地方在引进人才时就给予了较高的自由度和支持力度,使得年轻人才能够更快开展自己的事业。
毋庸讳言,很多人才在选择工作时偏好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不是那么快速的情况下。因此,县域在引进人才时也以提供编制作为吸引人才的亮点之一,吸纳了大量的人才。这既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势有关,也与近些年来贸易摩擦、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企业发展困难,难以吸纳更多的人才有关,当企业能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政府又在广招人才的情况下,大量人才涌入体制内是必然的。
从你的调研来看,哪些县城对人才吸引力更大?
去偏僻地区锻炼更能凸显人才的能力
吕德文: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县城发展差异是很大的,东西部的县城说是县城,往往比中西部的某个大城市还要发达,它的特殊还在于这是融入城市带的县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和中西部的县城不可同日而语,它无疑是更加吸引人才的。
可以说在引才方面,县域的区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县城意味着丰富的发展机会。其次还是产业,党政机关的引才数量总归是有限的,县城要吸引大量人才,最终还是要看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依赖当地的发达产业。但从行政逻辑来看,这样的选择也并非绝对的,致力于仕途的年轻大学生,中西部的贫困县可能反而更具有吸引力,去偏僻的地区锻炼,他们的能力更能凸显出来,更有助于日后晋升。
特色产业为专业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乔元波:能够大量吸引人才的县城一般位于大城市或城市群周边,能够让人在较为方便地享受城市服务的同时而又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高的压力。一些具有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能够为相应的专业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具有较好的人才配套服务。县城要引进人才,一般而言,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有助于实现人才发挥作用的条件,主要是能够发挥其专业所长,尤其对于一些技术类人才,如果缺乏对应的岗位和行业,人才即使来了也很难留住;二是要有相应的服务配套,主要是相应的医疗、教育等条件,由于各地基本上都出台了相应的人才特惠政策,给予人才以各方面的优惠,相应的配套服务除了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导致的差异之外并没有显著不同,因此能够给予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在吸引人才方面就更为重要。
如何让人才效能最大化
部分县城在引才中广纳硕士、博士这些高端人才,有观点认为,引才盲目要求高学历、双一流,会导致人才资源浪费,你怎么看?
基层需要对理论和政策有领悟力的人才
吕德文:首先我们要承认,硕士、博士的引进,一定会给当地的发展和治理带来变化。过去县域的人才主要以本地人为主,导致人才生态过于稳定,长此以往治理体系的活力不足,但近年来大量外来人才的进入,逐渐打破了当地的用人生态和权力结构,促使用人规则趋向更加公平,这几年,他们的存在客观上重塑了县域的政治生态。
高学历人才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也会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一些变化,尤其是这些高学历人才日后也将晋升,他们来到基层淬炼,只要能真正沉下去了解中国最底层的政治架构,与基层政治生态打交道,对掌握丰富的治理经验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近年来,在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更强调顶层设计和加强中央领导,在政治体制中也非常强调规范行政,那么对于中央文件精神的领悟和实践显得更为重要,高学历人才对于理论和政策的领悟力有独特的优势。过去可能在基层治理中,地方经验很重要,但是今天而言,对政策的把握是否准确,行政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把工作通过文字、PPT展现出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治理理念和标准的变化使得地方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另一方面这些要求也更利于这些高学历人才发挥优势。
高端人才集聚会对地方发展产生良性影响
乔元波:就人才的含义而言,并不是获得了高学历就代表成为了人才,而是发挥了作用的才是人才,但是拥有高学历,表明具有成为人才的较大可能性,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水平更高一些。高水平的人才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较大,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一般领域,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我们难以精准衡量人才水平时,以学历来衡量是一个可行的指标,虽然并不一定十分可靠。
地方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有可能某个县市没有某个研究生所研究的具体专业,但是却可能存在发挥其研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地方,虽然短期来看,可能并没有发挥其专业知识,但是长期来看,高端人才的集聚会对地方发展产生良性影响,高水平的人才集聚得越多,越能发挥人才的作用。县域应考虑如何完善相应的服务配套,如何创造条件让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县域要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在引进人才方面都借鉴了大城市的政策,引才的同时也使得地方的服务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
县域引才后普遍问题是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给予更多资源资金的倾斜
吕德文:我可能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如果县城真的要留住人才,也有很多治理技术上的方法,比如制定政策给予更多资源资金的倾斜,或者在招人的时候更多招纳更稳定的本地人才,再比如在人事上做一些特殊安排用好这些人才,这些都是能从治理技术上解决的问题。
我始终认为人才流动不要紧,人才来县城把它当跳板也不可怕,关键是来了之后一定要发挥他应有的优势和功能,带来他的价值,而不是来了县城不敢干,坐等着升迁;另外地方也要提前考虑人才流动的问题,是否有储备人才、能不能补位、人才梯队有没有形成,这是关键的。
给予人才发挥才能的空间
乔元波:县城首先是要用好这些人才,一方面要减少对他们的干扰,做好配套服务,减少其发挥作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给予长期的支持和信任,给他们创造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和空间。其次,人才的自然流动是正常的,也是应该鼓励的。县域在留人方面,更多的是应该给予其发挥才能的空间,使其能够不断更好发挥作用,没有必要非得留在县里。如果人才能够从县里走出,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中做出更大贡献岂不对社会更为有利。
未来人才会往县城集聚吗
中办、国办5月份发文,要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会对县域引才产生什么影响?
警惕地方债务与重金引贤的矛盾
吕德文:目前来看,政策的实施还不太明确,所以新政出台后,会对县域引才产生什么影响还并不好判断,但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是,县域的发展,从以前的传统发展路径来说,多依赖于融资,地方债务很高。
以县域引才为例,很多地方砸钱去引进人才,人才的待遇都很好,但是钱从哪里来?现在很多地方财政其实很困难,这中间是有内在矛盾的,所以我们要回归到一个常识,大部分县城不可能有我们想象中飞速的跨域式发展,县城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不是需要高端人才,这是值得思考的。
不同类别的县域所受影响不同
乔元波:对于大部分的县域来说,新政的出台应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文件对于县域发展的重点和支撑保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能够大幅提升县域的发展潜力和人才吸引力。但是对于不同类别的县域,影响是不同的,对于人口流失的县城,由于要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因而对于这类县城而言,经济发展和人才引进可能都会变得更加困难些。
从未来趋势看,会有更多的人才回流到县城吗?
人才的流动要尊重市场规律
吕德文:搞社会学我们是不搞预测的(笑),但从历史性的视角来看,现在人才到县城,可能过几年情况又会发生变化。我个人觉得,县城不需要那么多人才,够用就行。人才的流动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太多的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我们一直说,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才本身也是经济要素之一,县城需要人才的时候,自然会有市场调节,不需要的时候,不必过于运用行政手段。
县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加
乔元波:从长远来看,人才的流动受供求和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的普及,人才的供给还会逐步增加。因乡村振兴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县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应该还会不断增加,人才向县域流动的趋势还是会不断扩大的。随着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差距的缩小,县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加。当然,如果出现重大改革事项,导致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有可能再次出现体制内人员大量下海的情况,但是即使是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仍然会有大量人才留在县域,只不过是由体制内转到了体制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