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广东建设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已建成省级基地80个,举办各类活动2万余场

自然教育课到底如何上?广东重点开发岭南特色课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11日        版次:GA08    作者:吴璇

  在自然教育径上认识植物。 通讯员供图

  深圳笔架山自然教育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近年来,广东以建设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为目标,积极推进自然教育工作。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广东省成为国内最早由政府推动自然教育的省份。通过重点培育以广州、深圳、惠州、韶关等区域辐射能力强、示范带动效果好的自然教育板块,将“广东模式”打造成为全国自然教育发展的样板。

  2019年以来,广东省全面启动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建设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目前已建设省级自然教育基地80个,全省常态化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阵地超过300个,举办各类自然教育活动2万余场,形成了具有粤港澳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体系,初步总结出了“自然教育广东模式”。

  全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规划印发

  

  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努力打造广东特色的生态文化”。

  去年底,全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规划——《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印发。

  该《规划》通过自然教育的场所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和传播与推广体系的综合发展,以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机制科学、体制健全、主题鲜明、竞争力强、国内领先的自然教育体系,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为全面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及广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强省提供支撑。

  

  全国首个自然教育径标识指引

  

  广东省林业局今年印发了全国第一个自然教育径标识系统省级建设指引《广东省自然教育径标识系统建设指引(试行)》,通过总结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经验,提供了针对自然教育标识系统设计、制作、安装、更新维护等内容的专业指导。

  《指引》通过形象标识、识别标识、空间标识、方向标识等7类标识,构建自然教育径标识系统框架,对标识系统的版面设计、安装工艺、管理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接下来广东省各自然教育基地开展自然教育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依据。

  据介绍,自然教育径标识系统是公众识别、了解自然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对于指导公众有效享用自然教育径、统一自然教育基地形象、提升自然教育基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广东大力推动省内自然教育径规范化建设,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并推广铺开。以自然教育径为自然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配合自然教育之家、广东特色自然教育课程、自然教育导师团队,全力打造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

  

  自然教育基地4项团体标准发布

  

  今年4月,广东省林学会组织起草的《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指引》《自然教育基地标识设置指引》《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指引》《自然教育基地讲解服务指引》4项团体标准同步发布实施。该4项标准针对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服务标准等提出了推荐性技术指引,成为广东省首套发布的自然教育团体标准。

  4项团体标准包含了自然教育基地的建设原则、选址条件、建设类型、配套设施、人才队伍、课程、产品、运营与管理等要求,并细化了标识系统、人才队伍、讲解服务等核心板块,为构建专业、规范、高效、特色的广东自然教育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专家介绍,这些标准是保障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技术文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是广东省首套以自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体系化标准,对提升全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

  1

  打造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为强化“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空间响应,“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构筑全面一体的“一核一带一区”自然教育发展布局。“一核”是指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一带”是沿海自然教育湿地特色带,“一区”是指粤北自然教育森林体验区。

  具体来说,“一核”是创新自然教育的宣传和传播方式,鼓励自然教育产品和服务创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作用,打造带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强的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一带”是充分利用沿海红树林、沿海防护林、特色经济林及海洋生态等资源特色开展自然教育,重点打造潮汕及雷州半岛自然教育品牌。“一区”是借助粤北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结合当地独特文化,开展一系列自然教育体验活动,壮大自然教育产业,打造全国自然教育森林体验区。

  2

  将认定自然教育基地100个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建设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场所。“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加快建设自然教育场所建设,全省认定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100个,高品质自然教育示范基地20个,自然教育径150条及自然教育园区(场馆)300处,努力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自然教育示范基地,力争建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竞争力强的自然教育强省。

  自然教育场所作为自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教育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展现自然教育资源的直接途径。目前,已公布的广东省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既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自然资源类的基地,也有植物园、动物园、树木园、城市公园、学校、古驿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综合体验类的基地。

  《规划》提出,广东省将统筹山上山下、陆地海洋、农村城市,合理布局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自然教育径,重点开发针对中小学生以及具有岭南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挖掘和弘扬地域生态文化。

      

  3

  壮大自然教育产业规模

  广东省自然教育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尚处于培育阶段。《规划》提出,要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采取基地(场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联合的运营模式。发展以休闲旅游业、品牌活动项目、中小学研学实践、特色文创产品为主体的建设自然教育产业体系,丰富自然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公众自然教育常态化。

  为培育产业经营主体,《规划》提出,将自然教育过程前期准备、中期开展与后期服务连接起来,形成上下游各环节紧密衔接、各主体共同参与自然教育产业运行的完整产业链。培育新型自然教育经营主体,形成“基地+企业”“基地+事业单位”“基地+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协会”等机构联合的运营模式。加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优化自然教育行业营商环境,培育自然教育产业龙头企业和优质社会组织机构。

  

  焦点

  “双减”给自然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是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政策给更多学生参与自然教育活动打开了时间窗口,部分从业者表达“能直观感受到周末活动的报名人数相较往期有新增,并收到一些学校和教培机构(尤其是学科类教培机构)的合作邀约”。

  “双减”政策下,孩子有更多时间走向户外,自然教育迎来发展契机。然而,当前我国自然教育发展尚存部分短板,跑偏之处亟待纠偏。真正的自然教育应是怎样的?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大熊猫一天吃多少斤竹子?”“如何辨别大熊猫的伪拇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虹口站宣教中心里,站长刘波作为自然教育导师,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前来参观的孩子。除了室内科普,他还带领各年龄段的中小学生走进林子,近距离认识身边的动植物,采摘植物,制作标本。

  在位于四川荥经县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处自然教育营地,营地导师刘文学介绍,这所自然教育营地开设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里,设计上尽最大努力保留原始地形地貌和天然植被,通过多种多样的“大熊猫保护”主题活动,让学员真正深入探索森林。

  成都露营品牌丸露营主理人谭天说,2021年暑假期间,他们先后组织近10场营地夏令营,“每一场都爆满”。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周末活动依旧热闹。有家长自发带孩子来体验野趣生活方式,也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参与自然教育活动。

  

  有家长表示“更像旅游而非学习”

  

  广义的自然教育包括森林教育、户外拓展、营地教育、研学旅行、体验型农场等。在我国,自然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运营机构较为多样,且价格上并不亲民。

  如秋收季节较为火热的“收割水稻”课程,成都近郊的个别自然教育基地开价达每日800元。而随着寒假到来,部分自然教育基地推出“冬令营”项目,某个为期5天、一家三口参与的营地活动,最高档收费已过万元。这限制了愿意参与自然教育的学生家庭数量。

  课程价格不便宜,课程质量却不一定高。有家长表示,许多声称做自然教育的机构宣传标语五花八门,课程内容却只是农场采摘、自然观光,更像旅游而非学习,“感觉和自己带孩子出去玩没太大区别”。

  

  业内建议课程设置须科学

  

  受访的资深自然教育从业者认为,目前社会机构提供的自然教育课程良莠不齐,市场规范性不足,教育形式往往片段化,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理念构建、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等方面,也多有不足之处。一些自然教育从业者虽对大自然怀有热情,但素质和经验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自然教育的活动和课程被取消,行业盈利程度越发走低,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稳定。这对自然教育行业修炼内功提出了考验。

  部分不规范的自然教育课程还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据了解,一些自然教育课程在“体验”和“研究”动植物的过程中,放纵学生粗暴对待它们,如随意摘花折枝、自带谷物引诱鸟类出林招来天敌等,干扰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谭天认为,在课程设计中,自然教育和户外生存课程是一个整体。真实的大自然充满危险,孩子们如果只搞形式上的自然教育而缺乏户外生存技能,面对大自然时将十分脆弱。

  自然教育不是简单的营地活动,拥抱自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不少保护地将精力投入于修建树屋、林间索道、栈道等大型自然教育设施,还编制一些复杂却并不实用的教材教具。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自然教育不仅要把课堂搬进森林,更要让参与者达到主动认知体验现有环境的效果。

  关于自然教育,你知道多少

  自然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近年来,自然教育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自然教育实践在各地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全新业态。结合中国当下自然教育行业的现状,自然教育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以参与体验为主要方式,引导人们认知和欣赏自然、理解和认同自然、尊重并保护自然,最终达到实现人的自我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的的教育。

  

  自然教育与科普教育的区别

  自然教育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大自然就是老师,天地旷野就是课堂,“老师”的自我定位是教育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看护者,他们与学生一起感受、一起成长,共同实现自我,教师、学生乃至自然万物和谐一体、彼此相融。从知识需求来看,科普教育需要以大量的科学知识为载体,使公众形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自然教育则不需要以特别深奥的专业知识为背景,从业者更强调要储备相关领域基础类知识,一次农耕体验、一场自然游戏、一次森林之旅,都是一次自然教育的过程。

  

  自然教育的内涵

  自然教育是为了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走进自然、学习自然,站在自然与人类共同的立场,自然教育以人的生命的自然为起点,旨在揭开被书本禁锢、被课堂幽闭的层层“帷幔”,重新激发人尤其是青少年对自然与世界的热情与好奇心。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自然教育应该基于自然环境而非人为构造,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才可能通过具体的形式和方法实现其最终的目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