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我国汽车保有量超3亿辆,约200万人有3辆车及以上

“国五”二手车 下月起可全国自由流通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10日        版次:GA07    作者:赵唯佳 魏泓泉

  目前,我国车辆保有量已超3亿辆,二手车流向总体呈现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流动的区域特征。 资料图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各项政策措施发力见效,汽车消费将持续回稳复苏,下半年汽车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

  7月7日,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若干措施》),涉及6方面12条措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若干措施》着眼破除一些长期制约汽车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巩固汽车消费回稳态势,促进汽车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汽车消费

  4-5月降幅较大 下半年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众所周知,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会上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各项政策措施发力见效,汽车消费将持续回稳复苏,下半年汽车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他介绍,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市场承压加大,汽车消费下滑明显,特别是4-5月降幅较大,形势较为严峻。

  据悉,《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涉及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6方面内容12条措施。

  盛秋平称,上述政策措施一是对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稳定增加汽车消费相关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实;二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地方保护、车辆充电不够便利,二手车市场“小散弱”、交易登记有待优化等问题,提出更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有力举措,力求通过政策靠前发力、适当加力,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潜力释放。

  二手车

  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介绍,中国的车辆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辆,个人车主是2.15亿人,在2.15亿车主中,拥有超过3辆车及以上的车主约200万人。

  这一数据和近日印发的《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有关二手车市场的新规息息相关。新规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自然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出售持有时间少于1年的二手车达到3辆及以上的,汽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拍卖企业等不得为其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予办理交易登记手续。

  徐兴锋说:“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这200万车主之中,销售持有时间不到一年的车辆超过三辆的比例微乎其微。因此,它不会影响个人正常的售车行为。同时,这条措施还预留了半年过渡期,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障政策平稳过渡也预留了充分时间。”

  另外,这项政策符合二手车流通发展需要和业界诉求。徐兴锋表示,根据现行规定,个人出售二手车是不用交增值税的,是免税的。而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要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征收增值税。为此,部分二手车经销企业以经纪名义开展二手车经销业务,将经销车辆挂在个人名义项下进行交易,产生了个人“背户”现象。

  此外,为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提出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明确登记注册住所和经营场所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企业可以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明确汽车销售企业将购进并用于销售的二手车按照“库存商品”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新车会计处理方式保持一致,并优化车辆登记管理。明确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

  根据有关机构分析,目前我国的二手车流向总体呈现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流动的区域特征,车辆均价在6万元左右。而《若干措施》对全面取消二手车迁入限制政策作出进一步细化落实,明确了实施范围与时间,促进国五排放标准二手车实现全国自由流通,并明确该措施从8月1日起全面实施。

  新能源车

  新建居住区应100%配建新能源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居住社区里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设备便利性问题备受关注。7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张雁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分类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对于既有居住区,指导各地将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城镇老旧小区完善类改造内容。今年1-5月,各地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充电桩8940个。对于新建居住区,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完整社区建设,指导各地严格落实100%配建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规定,并配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照规定配建充电设施的行为。”张雁介绍道。

  她进一步举例说,山东省将新建居住区充电设施配建要求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施工图审查和工程验收范畴。对于设施安装,指导地方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及时告知业主安装充电桩的前提条件和注意事项,对符合相关标准和条件的,及时提供支持和必要的协助。

  《若干措施》亮点

  促进二手车商品化流通,支持规模化发展

  一、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

  (一)促进跨区域自由流通,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各地区不得设定本地新能源汽车车型备案目录,不得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及消费补贴设定不合理车辆参数指标。

  (二)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下乡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活动优惠力度,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

  (三)积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二、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

  (四)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明确登记注册住所和经营场所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企业可以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对从事新车销售和二手车销售的企业,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按有关规定做好备案。备案企业应如实填报经营内容等信息,商务部门要及时将备案企业信息推送至公安机关、税务部门。自2022年10月1日起,对已备案汽车销售企业从自然人处购进二手车的,允许企业反向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并凭此办理转移登记手续。

  (五)促进二手车商品化流通,明确汽车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将购进并用于销售的二手车按照“库存商品”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自2022年10月1日起,已备案汽车销售企业申请办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转移登记时,公安机关实行单独签注管理,核发临时号牌。对汽车限购城市,明确汽车销售企业购入并用于销售的二手车不占用号牌指标。

  (六)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各地区严格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含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自2023年1月1日起,对自然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出售持有时间少于1年的二手车达到3辆及以上的,汽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拍卖企业等不得为其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予办理交易登记手续,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公安机关、税务部门共享核查信息,税务部门充分运用共享信息,为有关企业开具发票提供信息支撑。

  三、促进汽车更新消费

  (七)鼓励各地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推动老旧车辆退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

  (八)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对《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施行前已取得资质的企业,如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按期重新完成资质认定的,可延期到2023年3月1日。加大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建设项目用地支持力度,企业建设项目用地性质原则上应为工业用地,对已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的企业及本文件印发后3个月内获得用地审批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在建项目,按已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四、推动汽车平行进口持续健康发展

  (九)支持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地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业务,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汽车平行进口工作方案并报商务部备案,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即可开展汽车平行进口业务。完善平行进口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和信息公开制度,允许企业对进口车型持续符合国六排放标准作出承诺,在环保信息公开环节,延续执行对平行进口汽车车载诊断系统(OBD)试验和数据信息的有关政策要求。

  五、优化汽车使用环境

  (十)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停车设施有效供给水平,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匹配。新建居住区严格按照城市停车规划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停车设施。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合理利用人防工程、公园绿地地下空间等,挖潜增建停车设施。各地要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强化资金用地政策支持,加大力度使用地方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停车设施建设。

  (十一)发展汽车文化旅游等消费,在用地等方面支持汽车运动赛事、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项目建设运营,研究制定传统经典车辆认定条件,促进展示、收藏、交易、赛事等传统经典车相关产业及汽车文化发展。

  六、丰富汽车金融服务

  (十二)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还款期限,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有序发展汽车融资租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融资租赁企业加强合作,增加金融服务供给。

  (摘自《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统筹:朱林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赵唯佳

  南方日报记者 魏泓泉

  综合新华社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