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美人鱼的另类想象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09日        版次:GA15    作者:赵瑜

  《鲛典》,唐晋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2年5月版,88.00元。

  □赵瑜

  中国的文化史大抵更看重农耕文明,所以,关于农耕的生活琐碎均有不同时期的作品来梳理记录。而海洋或者大湖里的事物,书写者则相对稀少得多了。近日读完唐晋的长篇小说《鲛典》,觉得异常的珍稀。这不只是一次小说创作上的技术创新,更是一次中原文化的题材更新。

  中国民间故事中,最被普通民众接受的不过是,七仙女下凡间、梁祝化蝶等这样人与神仙,或者人与人殉情的故事。而妖怪的故事,大概只有《白蛇传》一类。唐晋的《鲛典》是一次小说的大胆探索,读完这部作品的序言,我便想到了波拉尼奥。唐晋的《鲛典》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虚构了大量的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而在这些资料的罗列中,唐晋呈现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鲛典》第5条,基努岛上的原住民发现这种小美人鱼喜欢到岸上的木桶里晒太阳,于是,他们将事先酿好的果酒倒在木桶里,等着这些鲛人们从海里溜出来,跳到木桶里取暖。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基努岛人吹着口哨从房子里出来,她们便从木桶里逃到了海里。而这个时候,桶里的果酒的味道会比原来好喝,原因是多了这些鲛人的尿液。

  《鲛典》第9条,这种鲛人居住在一个叫乌禄东的地方,常常喜欢和章鱼在一起活动。如果遇到船只,它会和章鱼一起攻击人类,章鱼进入人类的咽喉,她则从肛门进入人的身体,在人体内与章鱼会合。而她进入人类的身体以后,人不会死,却开始变坏,人就有了阴谋,从此喜欢夺别人的东西。

  这两条关于鲛人的记载,充满了野史的味道,有趣,生动,让人觉得作者视野的宽阔。这样有趣的记录布满全书,整部《鲛典》充满了想象力和荷尔蒙的气息。大量关于东方文献资料的书写,既是对东方文化的一次另类的想象,也是一次有力量的嘲讽。如果认真地阅读这部作品,读者们可能会重新思考我们传统文化中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

  如果不是作者在书的开头,便承认了,这部小说中所引用的典籍纯属虚构,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买一本他书中的那些资料来看。

  《鲛典》第18条,作者写了一个生动而伤感的爱情故事。是古罗马时期,当时的人们称这些美人鱼为“袅丽德”,有一个叫做贝撒留的男人,因为所乘坐的船遇到了海上风暴,漂到了一个孤岛上,在岛上,贝撒留遇到了几个在沙滩上嬉戏的袅丽德,她们美丽无比。贝撒留动情地抱住了其中的一个。“月光映照着她怯惧又娇羞的脸庞,那双游移闪烁的橄榄色眼睛令他怦然心动,他情不自禁吻她,很快便引来激情的还报。”他抚摸她,但坚硬的鳞甲阻碍着,他失望极了。又过了一些时日,两个人的感情更加浓厚。一直到了秋天,袅丽德开始第二次蜕变,她腹部的鳞片全都掉落了,新的鳞片还没有长出来。这时候,她的肌肤嫩红而柔软。于是袅丽德决定满足情人的愿望。然而,她没有想到结合是如此的疼痛。于是在疼痛中,她的鳞片提前生出,而贝撒留正处于幸福的晕眩中,当坚硬的鳞片刺入他的肌肤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察觉自己已经被她的鳞片深深刺中,鲜血流尽而亡。而袅丽德悲伤地抱着自己的情人数月,一直到他变成了一堆白骨。这样残酷又洁净的故事,在中国的叙事传统里,很少见。

  《鲛典》第68条,作者将鱼玄机这个唐代著名的女诗人与鲛人有了联系。作者是这样叙事的,唐首都长安的渭河里,有不少鲛美人,她们非常聪慧,常与读书人交谈,天文历法无不知晓,所作的诗句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当时一些中国诗人多结伴与她们唱和,凡被她们指点者,都在后世留下极大名气。曾有长安幼女蕙兰随家人出游,在桥上遇到了鲛美人,相互喜欢,鲛美人赠了枣瓜给蕙兰,从此蕙兰读书过目不忘,所作的律诗非同寻常。后来蕙兰出家做了道士,取名鱼玄机。

  《鲛典》是一部相当有阅读快感的作品。作者的那些来源不明的冷知识,有时候会打开阅读者的思维。那些没有结论的故事片断,透露出作者的内心指向。这种借助于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传说来写作的方式,本身就是自由的。然而,这种创作的自由又必须受到主题的约束,一旦自由得过了度,就又有了水分。所以,这部作品,既是自由的,又是有法度的。我在阅读的时候,批注了很多内容。明明知道这是作者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就是看得我津津有味。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所在。

  《鲛典》凡301条内容。大多数内容的顺序,都可以随意调整的。如果我来重新编辑,我甚至想过,将这部作品的词条再重新分时间、地域、野史、情绪等诸多主题进行分类分部,让一部词典更加像词典。

  作者在呈现中国旧时的典籍时,很刻意地植入了中国旧时的一些观念。比如,在《鲛典》240条里,作者引用了中国笔记的内容。说是一个叫李增的永阳人,在溪水中见到一个鲛美人,用弓箭射中了她们中的一个。就在李增回城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穿白衣服的姑娘,满眼含泪,将一支箭送还给他。李增觉得奇怪,问箭从何来,那姑娘说,还用问吗?姑娘将箭还给李增后便消失不见。李增慌忙向家中跑去,结果暴死在路上。

  与240条相似,第242条的中国笔记的记载也是如此。是一种因果报应的笔记。都是受到伤害的鲛人报复人类。这就是作者创作时的意图。鲛人是中国男性文化的产物,也是物化女性的产物。在这部《鲛典》中,作者借助“鲛”这样一个产生于人类幻觉中的书写对象,来实现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这是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小说,而读者在阅读中,可能也会想在读完这本书以后,去探索一下《山海经》或《搜神记》一类中国笔记作品。这也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个作用。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