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糕自由”被剥夺?3至5元仍是主流

有分析师表示,以营销为噱头的高价雪糕,很难有大众化的市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07日        版次:GA14    作者:贝贝

  

  “没见过包装的雪糕千万别拿,当你结账的时候,你很大可能会被它离谱的价格出其不意地刺了一下。我们都会叫它们‘雪糕刺客’”“贵的雪糕就是好,还没吃,心就凉了”……今年夏天,网友对雪糕价格节节攀升的调侃连续登上热搜。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广州走访了包括士多/小卖部、便利店、超市,以及生鲜电商、电商平台等渠道后发现,售价10元左右的雪糕品种增长迅速,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但3元到5元的雪糕仍是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占比超四成。与此同时,2元以下雪糕品种仅占3%左右。

  成本上涨导致产品涨价?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部分上市公司的数据了解到,目前雪糕为相关公司带来的收入增速的确与成本上升速度相当,但也有公司竟然出现了收入上涨成本下降的情况。

  调查:平价雪糕仍是主力  

  “雪糕刺客”刷屏,反映消费者对高价雪糕的调侃和不满。从实际情况来看,雪糕在各种零售渠道的具体价格是怎样的?

  对此,南都湾财社记者于6月底随机对广州的便利店、大型商超以及士多/小卖部等进行走访,同时也对天猫、京东、生鲜电商盒马及叮咚买菜等进行统计,累计统计分析了76个雪糕品牌(或有重复)近512种主流雪糕(仅以单支/盒作为统计,排除家庭装)的价格带。

  统计结果显示,3元-5元的雪糕仍是市场主力,上述渠道合计225个产品在售,占比44%。与此同时,是5元-8元和10元以上区间的产品销售数量也逐步增多,分别有105个和103个产品在售,占比20.50%和20%。另外,8元-10元雪糕为64种,占比12.5%,20元以上的高价雪糕有39种,占比接近10%。与此相对应的是,2元以下的雪糕仅有15种,占比约3%。从销售品种数量可以侧面看出,雪糕消费整体升级,价格上涨势头明显。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调研时发现,不同价位的雪糕选择进入的销售渠道大不相同。

  比如便利店售卖的雪糕,主要在8元以上,其中10元以上雪糕占比高达41.50%,而8-10元的雪糕占比24.50%,最便宜的在售产品为4.5元。而20元以上的高端区间,仅有1款在7-11销售。

  与之相比,士多、小卖部渠道销售的雪糕产品相对亲民。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的4家店里,有3家在售卖3元以下的产品,12种产品主要是各类迷你装雪糕以及非奶油产品。同时,3元-5元的雪糕在士多、小卖部占比高达74.30%。

  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商超在售的雪糕主要是以大包装和家庭装为主,这两类产品并未纳入本次统计范围。同时,单支(盒)雪糕的产品集中在8元-10元、10元-20元,20元以上的产品也有销售,主要是哈根达斯等产品。

  另外,以“平价”著称的生鲜电商和电商渠道,雪糕的价格并未如想象中便宜。例如,生鲜电商渠道中的盒马和叮咚买菜,雪糕都是3元以上起,8元-10元和10元以上的产品种类占比分别为26.70%和46.70%。而在电商平台上,3元以下产品也非常少。与此同时,20元以上的高价雪糕,在电商平台上售卖种类最多,占比达28.3%。

  从走访调研的情况来看,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虽然网友提到的“拿起一根雪糕就10元以上”情况略有夸张,但雪糕价格与过去相比,确实存在了价格集体升级的情况。

  根据部分机构的统计数据,3至5元仍然是消费者对雪糕的理想消费价格带。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网友对单个雪糕的接受价位大多在3到5元之间,所占比例为37%;其次是5到10元之间,占比为33.9%;此外,也有网友接受价位较低,在1到3元之间的占比为11%;而接受价位在10元以上的较少。  

  财报:原料涨价“带飞”产品价格?  

  南都湾财社记者综合行业人士和部分统计数据注意到,从2020年起,雪糕的主要价格带从2至3元,上移至目前的3至5元,在不考虑具体产品以及涨价是否为同样产品的情况下,价格上浮幅度50%至66%之间。以具体产品为例,广州本土的五羊雪糕甜筒,2020年平均售价4元左右,而在今年,价格已涨至4.5元至5.5元,涨幅为12.5%至37.5%左右。

  就目前来看,成本上涨是大多数雪糕品牌涨价的最大理由。

  据了解,雪糕的直接成本为原材料、制造费用,以及仓储物流运输等构成。间接成本方面,则是销售(渠道)费用和营销(广告)费用。

  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解,雪糕部分原材料确实存在大幅涨价情况。原奶作为制作雪糕的主要原材料,2020年均价为3.56元/公斤,如今原奶价格在4.15元/公斤,整体涨幅达到16.57%。此外,冷链运输等物流成本随着疫情防控、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增加。

  上市公司的财报或有一定代表性。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目前将雪糕业务的数据体现在财报中的上市公司,主要为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和三元股份,其中伊利股份和三元股份是详细披露了雪糕业务的收入及成本支出。

  根据伊利股份数据,2021年该公司冰激凌业务的直接成本为42.75亿元,相比2020年的36.33亿元,增长了17.67%,其中在原材料费用支出上,2021年为28.79亿元,相比2020年增加了20.66%。不过,从收入增幅来看,伊利股份去年冰激凌业务收入为71.6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6.28%,从增幅数据来看,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幅。

  毛利率方面,伊利的雪糕毛利率虽然下降0.61%个百分点,但仍保持40.27%的毛利率。

  三元股份方面,该公司的“冰淇淋及其他”业务(主要为八喜雪糕)直接支出成本下降。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冰激凌业务的成本为9.02亿元,比2020年9.38亿元下降了3.83%,其中材料成本还下降了1.82%。但是,该公司此项业务带来了13.22亿元收入,同比2020年增加了10.14%。毛利率上,三元股份的冰激凌业务增加了9.97%增长至31.7%。

  就行业角度来说,雪糕价格带上行策略确实能覆盖和对冲掉成本上涨增加的支出。不过,雪糕目前仍有较大成本集中在营销费用和销售费用上,尤其是定价在10元以上雪糕,其售价构成的主要部分为销售渠道进场费(主要针对便利店)和营销(主要为广告),这笔费用相当于零售价的40%至50%左右。因此,消费者给高价雪糕“买单”,很大程度是“支付”了雪糕相关的销售及营销费用。  

  观点:“天价”雪糕刺痛消费者  

  虽然,雪糕消费价格整体上移已经成现实,但目前定价几十甚至上百元的雪糕频频出现在市场,仍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和热议。

  根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曾出现不下10种45元以上的“天价”雪糕,售价最高的是去年钟薛高推出的杏余年/和你酪酪,零售价在140元(领券后)至156元不等,但因限量销售等原因,目前价格已达到200元左右。

  “天价”雪糕频频出现,也让消费者吐槽厂家“收智商税”“真敢卖”,并让其认为厂家卖的是“噱头”“热搜”等,但也有部分消费者对天价产品“追捧”。有知情人士也表示,有部分“天价雪糕”用料成本确实高昂。“实际上,之前给某个定价60元以上的雪糕,成本确实达到了40多元左右,因为他们成本最高的材料之一就是我们供货的。”

  北京一家食品外贸公司的内部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此前他们向某品牌雪糕提供的原材料为水果果泥,这一果泥是用日本柚子制作,每公斤价格就达到720元左右,在当时采购谈判中,该人士还注意到,其他供应商给这个雪糕用的金箔巧克力、酸奶和黄油等都是高价产品,“平摊至每支雪糕成本确实达到了40元左右,但这么做确实是违反了雪糕这一快消品的商业逻辑”。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高价以营销为噱头的雪糕,很难有大众化的市场。“但市场上一定会存在高价雪糕来满足一部分群体的需求,这个在国外其实也有,但市场上没有办法去容纳这种广泛的存在,也是肯定的”。

  统筹:甄芹 田爱丽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数据采集: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宁宁 黄培 实习生 邱康正 张铭涵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