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图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活动现场。 新华社发
今年5月,广东省稳就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透露,今年广东省有普通高校毕业生71万人,加上外省来粤就业的毕业生,预计有超过90万高校毕业生在粤求职就业。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等各项政策举措,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会议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打好稳就业、保民生这场硬仗,统筹政策落实稳定市场主体,瞄准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帮扶,强化技能提升,广挖就业渠道,加强权益保障兜住风险底线,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2022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显示,广东省通过开展创业创新扶持、基层人才支撑等十大行动,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加大就业岗位供给,力争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7月底达70%以上、年底前达90%以上,努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
行动亮点
“百日千万网络招聘”
促进就业市场供需匹配,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展翅计划”等招聘活动,全年组织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其中大型招聘会100场以上。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广东鼓励引导每家规上民营企业拿出1个以上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国企招高校毕业生不少于4万
稳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招聘规模,扩大公务员招录规模。广东省国有企业力争全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不少于4万人,其中省属国有企业招用不少于1万人。全年全省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不少于6.8万个,提供公务员考试录用岗位不少于1.5万个。
“三支一扶”招募3000人
在基层人才支撑行动方面,广东通过实施各类基层服务计划,提供一批就业岗位。广东省“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3000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招募高校毕业生1000人,“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约5000人,“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万个。
研究生招生不少于6万人
通过推进专项渠道促进就业行动,广东鼓励毕业生通过升学、参军等多渠道就业。《方案》明确,要积极争取扩大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规模,全年全省研究生招生不少于6万人,普通专升本招生不少于6.5万人。稳定科研助理招录规模,广东省全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应届毕业生不少于3500人。
提供10万个实习见习岗位
广东拟通过就业能力提升行动,为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等岗位培训;实施“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全年提供10万个实习见习岗位,同时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广东积极开展就业岗位、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全年全省举办就业政策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分别不少于100场。
落实基层就业补贴等政策
为补充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广东开展粤东粤西粤北基层事业单位公共卫生人才专项招聘,并做好公费师范生就业等工作。广东组织粤东西北地区的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定向输送、订单培养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的产业和技术人才。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广东将按规定落实基层就业补贴等支持政策。
确保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在推进实名制精准就业服务行动、就业权益保护行动方面,广东要求在本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就业帮扶。对困难毕业生按照“一生一策一导师”制度实施专项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实现就业。规范就业签约,严格执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加强招用工监管,推动高校建立用人单位招聘黑名单制度。
2022大学生就业报告
4.2%的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
今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2%的人选择灵活就业,大学生灵活就业群体中近三成属于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
其中,1.3%选择受雇半职工作,1.7%选择自由职业,1.2%选择自主创业;高职毕业生中有7.7%的人选择灵活就业,其中包括1.8%选择受雇半职工作,2.8%选择自由职业,3.1%选择自主创业。整体而言,教育领域仍是灵活就业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2021届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中,有近三成(本科:30%,高职:28%)属于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主要包括主播、全媒体运营等。
据悉,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以来,至2022年已是第14次年度报告。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2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5万,全国高职生样本为14.8万。覆盖了407个本科专业、583个高职专业;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制造与数字复合人才受欢迎
现在二三线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两大趋势:互联网产业规模化,传统企业数字化,因此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很大,很多毕业生看到这个机会,愿意下沉到这些城市这些企业。他们的月收入也可以到1万元以上。
这是制造业吸纳高素质人才的机会。多年来,年轻就业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拒绝工厂流水线,从事网络直播等服务业工作,甚至“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
事实上,正处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阶段的先进制造业不仅需要产业工人,更需要既懂制造又熟悉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报告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制造业优化升级的持续深入以及数字、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不同行业领域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
制造业成保就业稳定器
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地区及新一线城市的就业吸引力持续增强,除了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也直接与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变化有关。
受环境形势影响,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景气度波动较大。
教育业是应届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应届本科生就业量第二大的行业类,但中小互联网企业就业比例下降明显。疫情反复之下,一些服务业就业比例有所回升,但还有部分服务业就业受到阶段性影响。
制造业稳步发展,成为保障大学生就业的稳定器。尤其是民营制造业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毕业生聚集在电子电气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医药及设备制造等细分领域。2021届就业比例达19.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这些行业企业在东部地区分布更广泛。2021届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服务于民营制造企业的比例接近20%,是在非东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2.3倍。
先进制造业成吸纳就业“大户”
新一线城市就业比例稳步上升,吸引力强的二线城市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特别是近两年来,先进制造业接棒教育、互联网等行业,成为吸纳就业“大户”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更受到大学生欢迎。
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泛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最高,达25.2%,其次是泛珠三角地区,达20.1%。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占比和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到泛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与本地毕业生人数之差最大,可见泛珠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最大,毕业生流入较多,其次是泛长三角地区。
对比之下,泛渤海湾地区的毕业生则有所外流,其毕业生占比20.5%,但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占比为18.6%。
泛珠三角地区就业吸引力强
就业报告指出,本科毕业生就业重心下沉明显。选择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从2017届的54%上升到2021届的58%,更多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工作。
而吸引力强的二线城市集中在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地区。在珠海、徐州、金华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高,分别为54%、52%、52%,体现这些城市对本科生的吸引力较强。这或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泛渤海湾地区的就业满意度近年来持续位列榜首。2021届毕业生在泛渤海湾地区的就业满意度为77%,高于泛长三角地区的75%和泛珠三角地区的73%,后者的就业满意度还低于东北地区的74%。
报告指出,就业满意度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及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在城市层面,新一线城市就业比例稳步上升。从近五年数据来看,应届本科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稳步上升,2021届本科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27%)较2017届(24%)增加了3个百分点,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7届的22%减少至2021届的18%。
招聘会
深圳
高校为毕业生办招聘会
近日,一场校园招聘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举行,中兴通讯、顺丰、大疆等120家企业为学校毕业生带来超过4000个就业岗位,吸引了1800余名学子前来投递简历。
今年,深圳高校毕业生规模达3.7万人,其中仅深圳大学就有万余人,创造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压力。为此,深圳大学近期连续推出校企联动促就业等活动,全力为毕业生就业护航。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说,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两步走——校领导及教师要努力为广大毕业生开拓就业空间、寻找机遇;学生要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东莞
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4500+岗位现场揽才
6月11日,东莞市正式启动“莞邑启航 逐梦湾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第一场专场招聘会——“数赢未来 才聚东莞”数字经济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民营500强、上市企业等齐亮相累计供“岗”4500多个。为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择业,此次东莞市人社局重点邀约民营500强企业、东莞倍增企业、上市企业等52家东莞知名企业,累计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择业岗位4500多个,同时还有340家企业线上参会。
招聘会正式开始仅半小时,线上参会人数已达到1.7万,并且有2.6万余职位被查看,职位投递数也达到了近3000。从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都有对应岗位可选。
从本次招聘岗位的薪酬来看,大专、本科学历毕业生月薪在5000-8000元不等,硕士研究生学历月薪在6000-12000元不等,部分科研机构招聘博士人才月薪可达33000-42000元。同时,企业对毕业生在工作经验要求方面酌情放宽,更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综合 人民日报 新华社 经济参考报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 法治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