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冯创志 黎胜华 恩平
恩平自古就有野生茶。“茶,出清湾者颇佳。”这是清道光五年(1825)《恩平县志》“物产”条目的记载。
清湾位于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内,西接阳春市,南连阳东区。该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唯一的原始次生森林,属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性常绿阔叶林。核心地带面积1800公顷,清湾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锦江水库所在地。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挱椤王等13种国级或省级的保护植物。
清湾出茶“颇佳”,有土壤、气候、环境等因素成就。清湾地区山水环抱,旱不龟裂,汛能涵蓄,生态条件优越。因此,不但本地野生茶品质好,而且外来茶种的品质也能媲美原产地,如福建水仙茶。恩平县志称,自宋朝福建莆田人吴光集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起,直至明清时期,不论是民间信仰——妈祖(天妃庙、天后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榨蔗糖技术,还是水仙茶种植,都是福建人为恩平本土带来的“福利”。
在清湾的星湾茶场,有一棵树头直径33厘米、六个分枝、高四五米的福建水仙茶树,经专家2021年现场鉴定,该树自然生长已有两百多年。相传,水仙茶树是由曾任恩平知县的福建人曾萼从闽带来。曾萼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任恩平知县,任职四年后代理潮阳县知县一年半,再复任恩平知县一年,前后在恩平任职足五年。
文史专家考证,曾萼在恩平期间大兴文教,清正廉明,年年在鳌峰山种松,并要求百姓在烧炭时只可砍伐干枯的树枝。当曾萼来到山青水秀的清湾饮到乡民的野生茶时,认为此地适宜种茶,于是在回福建探亲时既带回水仙茶叶,又带来水仙茶树种苗来清湾种植。专家评,清湾种植的水仙茶与福建原产地的水仙茶品质无异。可惜,1970年代建设锦江水库时,疏忽了对水仙茶林往高处搬迁,除了星湾茶厂的一株水仙茶树幸存外,低处的福建水仙茶树全被淹没在水库底下。
春风吹又生。如今,恩平那吉镇清湾的茶业生产规模又日益恢复。笔者熟识的女茶人吴小敏,在恢复星湾茶场老茶园的同时,又跟已在恩平安家数十年、年过八旬的潮州凤凰茶老师傅韦勤积学习采茶和制茶技艺。韦勤积传授的是茶树台割技术,严格要求茶农操作,因而虽然是老园古树,但茶青的产量每年都有增长。
星湾茶场近年来最令人称奇的出产,却是一款“蝉茶”。据吴小敏介绍,每年春夏之交,茶树会迎来一年一波、专门吸吮茶树嫩叶的小绿叶蝉。原本以为是无公害种植下的“虫害”,实则发现茶叶经小绿叶蝉吮吸茶芽茶液后,茶叶受到创伤刺激后启动愈伤新生组织,经制作出来的“蝉茶”茶汤具有鲜亮的琥珀色,而且果香馥郁,含有一种类似蜜的香气,风味独特迷人。
蝉茶据说最早起源于台湾,有“虫做一半,人做一半”的说法。又到蝉鸣入夏时节,“日啖荔枝三百颗”之余,来到侨乡恩平,也大可领略一杯蝉茶的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