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力“1114”,中国需要南海这样的基层治理样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15日        版次:GA02    作者:肖俊

  专论

  6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动员部署大会。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村社是“主战场”,要鼓励村社大胆闯、勇于试、主动改,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撕开一道口子、蹚出一条路子来。会议提出“1114战略”,即“一目标”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一主线”是“抓改革、促转型”工作主线,“一平台”是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四领域”是城、产、人、文四个方面,是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四梁八柱”。

  顾耀辉提到,改革开放以来,南海走了一条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城市、搞工业的发展路子。时至今日,南海的城市和产业相当程度上是与乡村混杂在一起的,近400万常住人口大多生活在村居基层,丰富的文化资源也基本分布在农村。可以说,南海的“城”和“产”脱胎于农村,“人”和“文”分布在基层。而当前,南海基层治理中的突出现象是“政府干、群众看”,问题的根源在于村(社区)一级与经济社一级的“权责倒挂”。

  众所周知,佛山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乡镇经济发展最早也是基础最厚实的地区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农林水产维持较高的生产力,城乡均保持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城乡差别很小,综合条件优越,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在我国越来越重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佛山模式自然成为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模式。在多样化的城乡融合模式里,南海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多样化发展有助于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需要南海这样的样板。

  南海提出基层治理“1114”体系,提出“党建引领、文化引航、志愿引导”的“三引”举措力图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充实经济社组织能力。其中特别重视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提出要“像重视村(社区)干部一样重视经济社干部的培养”,一方面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荣誉成员”制度,打破“股东”身份限制,畅通区、镇、村、社四级人员交流任职机制。

  南海基层治理模式是珠三角的代表性模式,与较发达的苏南模式不一样。上世纪90年代在讨论两种模式时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两种模式的不同特点,之后的发展也大体证明广东模式更贴合市场经济本质,更重视市场要素自由和环境开放性。与苏南模式更注重集体权威不同,广东的村集体虽然组织力略有不足,但是村民个人的精英化作用更为明显。

  以南海为代表,珠三角模式更能体现个体能力,个人取得成就之后反哺家乡,推动家乡的乡镇经济和社会服务。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的讲话说明区里已经意识到,长期的个体精英模式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确是一块短板。一方面村集体组织呈涣散状态,另一方面村股份合作社也可能被少数强势的精英操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共服务普惠化均衡化。强化基层组织力,尤其是通过党建重构村治结构,可以避免村集体经济被少数人操控,有力地维护村民自治这一根本制度。

  在城乡融合进程中,村集体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村集体通过出租土地、土地入市、招商引资办厂等途径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这些收益原则上是属于全体村民的,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村治结构涣散,村委和股份公司被少数人操控,使得村集体利益较易被少数人侵吞。这样的村治结构不仅有悖于共同富裕,也破坏了村民自治。如何建立更符合法治精神、更能促进共同富裕的村治结构是当下许多基层政府需要正视的难题。无疑,南海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模板。南海的“1114”体系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不再以经济为唯一中心,将城乡发展和产业发展建基在更厚实的人文环境之上。在党建引领之下,村治和经济社都摆脱了传统精英模式,通过创建开放的、公平的、服务优良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来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在黄金内湾的区域竞争中获得足够的竞争力。 □肖俊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