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广空中航路 双车道变四车道

新辟及调整航路航线达19条,直接惠及8个千万级机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20日        版次:GA03    作者:中国交通报 央视网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机起降。 IC供图

  5月19日凌晨2时,在中南空管局广州区域管制中心的雷达屏幕上,一架架航班沿着全新的京广大通道有序飞行,标志着连接我国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京广大通道(南段)空域结构调整方案正式启用。自此,纵贯我国南北2000多公里的空中交通大动脉,由原先“单上单下”的双车道变为“双上双下”的四车道,往返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民航航班运行效率将显著提升,空中“天路”更直、更宽、更顺畅。

实现“两上两下,单向循环”大通道

  

  作为民航“10+3”大通道建设中的第7条,京广大通道是全国干线航路网南北交通大动脉,连接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世界级机场群,辐射广西、湛江和海南地区机场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此次新辟及调整航路航线达19条,新增航线里程达2313公里,直接惠及8个千万级机场。

  此次实施的京广大通道南段方案主体由两组4条航线组成,主要是将湖北区域以南的原京广航路(A461)进行“平行单向化改造”,同时打通京广分流航线(W45)至粤港澳大湾区的衔接部分,再结合西侧W102航线,实现“两上两下,单向循环”大通道。

  “航路是一个立体概念,在空中对向飞机可以在一条航路上行驶,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间隔。‘两上两下、单向循环’运行模式中‘两上’指两条航线用于北上,就是从南往北飞。‘两下’指两条航线用于南下,从北往南飞。”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相关人员通俗地解释道,“单向循环就是取消相对飞行,一条航线一个单一方向,好比‘单行线’,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裕度,提升航路运行效率。就好像在地面道路上,一条路都是同方向的效率远比一条路上有两个方向的效率要高。”

  

破解了京广沿线发展的瓶颈

  

  京广大通道中“京”主要指包括北京首都、北京大兴、天津滨海、石家庄正定等机场在内的京津冀地区,“广”主要指珠三角地区。京广航路位于我国航路网的中轴线上,纵贯南北、承接东西,全年保持高位运行,繁忙节点多,高峰流量大,日均架次超过1200架次,高峰小时超过70架次,具有“飞行流量密集、航路衔接拥挤”的显著特点。其拥堵程度位居全国前列,是当前空域结构最复杂、运行流量最大的主干航路。

  京广大通道空域结构调整破解了京广沿线发展的瓶颈,将原来双向对飞的单一航路优化为“两上两下、单向循环”,实现了“来去分开,隔离飞行”。“扩宽”天路能够承载更多航班高峰,“两上两下”是搭建京广平行西线和东线等两条沟通南北的骨干航路,把天路从“单车道”扩容为“双车道”,并延伸京广平行航线,打通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后一公里”。而“理顺”天路优化运行效率,“单向循环”是在“两上两下”的基础上,让南北天路每一“车道”从对头运行变为单向运行,形成单向上下的南北大循环。这将有效减少交叉和汇聚拥堵节点,不仅提升民航运行的安全裕度,更能减少拥堵、加速流量运转。

  

调整班机航线走向约5000条

  

  据统计,京广大通道南段方案共新辟及调整19条航路航线,新增航线里程2313公里,调整优化13个机场相关进离场飞行程序,调整班机航线走向约5000条。京广大通道空域方案开通后,每日将减少潜在交叉冲突次数,北京首都机场至港、深、珠、澳航班单程可减少125公里,全年可节省318万公里里程,节省燃油约1.7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4万吨。预计可为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及沿线地区航班提升近40%的空域容量,对相关地区经济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优化飞行流量 更安全、更节能

  

  京广大通道空域方案实施后可降低京广沿线主要拥堵航路点飞行流量,最高可降为实施前的67.1%,将大幅缓解航路拥堵情况,有效提升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间航路通行能力。

  经评估,运行安全方面,每日将减少京广大通道沿线航路航线交叉汇聚冲突调配次数约572次。

  

  航路是一个立体概念,在空中对向飞机可以在一条航路上行驶,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间隔。“两上两下、单向循环”运行模式中“两上”指两条航线用于北上,就是从南往北飞。“两下”指两条航线用于南下,从北往南飞。单向循环就是取消相对飞行,一条航线一个单一方向,好比“单行线”,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裕度,提升航路运行效率。

——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相关人员

  知多D

  为何要调整空中大通道?

  京广大通道空域结构调整是民航空中大通道建设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军民航协调最充分、准备时间最长的一次。方案从规划到最后实施历时8年时间,涉及京广沿线7省、2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区,影响145个机场(其中千万级机场8个),占全国运输机场总数的57.1%。

  据了解,自2012年起,民航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旅客需求,对我国航线航路网络制定了建设“整体大循环,局部微循环、各单元协同”的目标,并按照“东部扩展、西部延伸、南部分流、北部拉直、中部疏通”的空域革新思路,规划了“10+3”空中骨干大通道建设。2015年、2019年西线和北段相继开通,2022年5月19日实现全线贯通。

  截至目前,京昆、广兰、沪兰、沪哈、中韩、沪蓉、京广7条空中大通道相继开通,我国已逐步构建起全国民航骨干航路航线网络。“十四五”期间,民航空管将开展沪昆、沪广、京沪大通道的建设,实现国内城市高效畅通、偏远地区有效连通、国内国际互联互通。

  

中国交通报 央视网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