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人、华语流行音乐女歌手付湘军踏上了寻找新时代旋律创作之路。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陈燕华回忆往事。
格力电器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志刚向付湘军讲述研发故事。
身着军装的陈燕华(左一)。
扫码看专题
“和老兵一起写一首流行歌,你想听吗?”近日,南方都市报、N视频联合多位唱作人,重磅推出13集音乐创作纪录片——《新时代旋律》, 用年轻人的方式传递中国故事,畅谈中国梦,唱响新时代。
在本集影片中,原创音乐人、华语流行音乐女歌手付湘军对话92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陈燕华、格力电器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志刚,循着“无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之路,谱写一曲跨时代的“你和我的荣耀”。
A
能否写一首年轻人爱唱的新时代红歌?
去年,火遍全国的影片《长津湖》上映,令无数观众“破防”落泪。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的他们也曾是英勇少年;而那些出现在教科书上的白纸黑字,也曾是一段战火纷飞的红色岁月。坐在影院里,看到《长津湖》影片的最后,付湘军也和许多年轻的观众一样,默默流下了眼泪。“说实在的,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以前只是知道抗美援朝战争很苦,只知道曾经生活不易,但看了电影才明白,这种不易究竟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没吃没喝,宁可冻死,也要守住抗美援朝的战场。”
作为一名原创音乐人,付湘军自小也跟父母一辈人听过不少红歌曲调,那些记录时代的经典旋律,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岁月记忆。“但是也有一个问题,传统的红歌,可能好听是好听,壮丽是壮丽,但是年轻人传唱度不高。”
曾经的抗美援朝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守护一方和平;今天的科技强国路上,突破技术壁垒掌握核心科技的研发人才开拓幸福未来。“为祖国、为社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那些故事,那些你和我的荣耀,应该被记录下来,应该被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来传承。”“所以我有了想写一首歌的想法。但这首歌要不一样,它要能被年轻人喜欢。我的创作初衷就是既能起到传承和教育的意义,又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传唱它。”付湘军踏上了寻找新时代旋律创作之路。
B
“没有国就没有家,家与国分不开”
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院落里,树下的一位摄影师,正在给一位老人拍摄照片。镜头前的老人一头白发,身着绿色军装。他整理了一下军帽,随后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看向镜头。军装胸前绣着白底黑色的七个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院里微风吹过,老树落下几片细碎的叶子。
他是华叔,如今92岁的老兵陈燕华,是广州市海珠区离休干部。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7岁失去双亲,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27军警卫营机枪连的一名战士。1950年10月,年仅20岁的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曾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荣获三等功、朝鲜军功章。
经过朋友的介绍,付湘军来到这里,寻找当年战场上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碰巧遇上了广州市从化区摄影家协会会长邝健华,在院落里为华叔拍摄照片,留下退伍老兵们珍贵的影像。
“华叔,当时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决心参加抗美援朝战役的?”见到华叔,付湘军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时啊,很多人认为我们打不过美国,美国有强大的飞机大炮,有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我们开战,那要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撑我们呢?就是保家卫国。没有国就没有家,家与国是分不开的,唇亡齿寒。”
华叔告诉付湘军,20岁走向朝鲜战场的他,是人生中第一次看到雪。而当时朝鲜气温零下20几摄氏度,志愿军穿着单薄的华东冬服根本不够御寒,在行军的过程中,不少战士被冻伤、冻死,敌军炸毁公路,物资就运不上来,有时一连几天都吃不上饭。“国内都说是小米加步枪,其实去了朝鲜才知道,只有步枪,连小米都没有,只有薯仔啊,很残酷,也很辛苦。”
有时兵站里有一些食品和弹药,华叔和警卫连的战士们就要守好。“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也已经非常饿了,都不敢拿来吃。一定要把粮食弹药支援第一线,谁都不能动。”
“那您印象最深的战役是什么?”“长津湖。”华叔脱口而出。“去长津湖全靠步行,由于敌军封锁,只能晚上行军,白天睡觉。”战场上烽火连天,前线战事胶着,处处是弹坑和伤员。作为部队的警卫兵,华叔在战场上转运伤员、抢救包扎伤员、掩埋烈士遗体。
“因为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流血牺牲也是常有的事。”在一次空袭轰炸中,华叔的班长不幸牺牲。“部队的大家亲如兄弟啊,他的离开让我感到很痛苦,他的形象,也一直都记在我的心中。”华叔用力拍了拍胸口。“我们二十七军真的是一支很英雄的部队,是唯一一个消灭美军的北极熊团的部队。”
“华叔,《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你现在还会唱吗?”付湘军想起了音乐,这首沉淀了无数志愿军记忆的时代之歌。“当然会!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野心狼!”唱了一遍,华叔不好意思地笑了,“听到心里就觉得好舒畅,心情真好啊。”
一起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起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那一天的拜访,华叔还跟付湘军聊了不少当今的国家要事、社会新闻。这些都是他平时每日坚持看报纸、看新闻了解到的。“虽然我已经离休30多年了,年龄也大了,但我的心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结束对华叔的拜访后,当关于长津湖的记忆,从电影屏幕转移到真真切切的志愿军故事中,付湘军满心感慨。“现在心里又激动,又感动。华叔虽然不擅长普通话,但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字一句都是用普通话唱出来的,我真的很触动。歌曲,真的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难忘的探访经历,也给她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虽然说抗美援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那种不畏艰苦、不畏牺牲的民族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这就是音乐创作的意义。我希望歌曲里能有民族自信的传唱元素。”付湘军说。
C
零碳技术,中国跟跑、并跑到领跑
在新时代,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国人砥砺奋进。这是一段关于民族自强的历史,对70年后的今天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下的青年们不负青春,积极投身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一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制造业的民族品牌格力。
在格力电器的光伏小屋,格力电器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空调设备及系统运行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志刚,向付湘军描绘了一个科技改变生活的现实图景。
“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永不停电的清洁社区、永不触电的安全空间。”赵志刚指着光伏小屋的三个庞大的集装箱,“这三个集装箱里面的电器都是直流电的,所有的电力都是屋顶的光伏供给的,并且在大电网没电的时候,它还能靠自己储的电放出来持续地连续供电运行,在这个新型的电力系统下,传统家中的电视、冰箱和空调,在大电网断电后也可以正常运行。”
在格力的科技展厅,赵志刚向付湘军介绍这些年格力研发的各类创新产品。“最开始大家说,中国的制造业是螺丝刀的工厂,那是因为当年核心的部件在外,核心的系统在外,没有自己的技术。我们也是走过了螺丝刀工厂的过程。”2005年、2007年、2010年,格力连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有句话叫‘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实际上是我们格力人对自己发展的一个要求。”
做一个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而不是一个靠买技术和核心部件的企业,这是和赵志刚一样的千千万万个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2012年,赵志刚的技术团队收到了一个新目标:能不能研制一台空调,它不消耗市电,而是用最清洁的光伏来驱动的。
这就是这项世界领先技术研发的开始。赵志刚告诉付湘军,光伏空调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空调用电设备与发电行业间的界限,也开创了一个未来电气设备新的赛道。“就是发用电一体的设备,自发自用的设备和光伏清洁电力零碳的用能设备。新能源是一个国策,推动整个化石能源的清洁化转型,实际上新能源的供给和消费是两位一体——用能越来越少、越来越高效,能源的供给和清洁化越来越充足,我们就可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最终实现整个能源生产消费的清洁低碳化。”
科技的高速发展,最终要作为到人。“您提到的这些创新技术,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影响,乃至对我们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赵志刚看来,能源转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而中国团队这一次没有落下。
“2013年光伏空调获得了行业好评,鉴定为“国际首创”和“国际领先”;2018年我们完成了”光储空“突破;2021年,国家把直流和‘光储直柔’写进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赵志刚告诉付湘军,中国团队在最创新的零碳直流技术里面,走过了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状态。如今的科技研发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节点上,技术重新融合,产业重新融合,再造一个更加高效、更加清洁、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将成为现实。中国团队可以自信地为清洁能源革命和零碳直流技术贡献中国力量。
“我相信,在接下来这几年,‘光储直柔’的零碳创新技术一定会走进每一个家庭。”他向付湘军描绘了这样一个生活图景——以后家里的电可能就是来自于屋顶的,或者是邻居家的,通过储能技术用晚上的低谷电。“大家的电费是不是可以再少一点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家双碳的一员,这些清洁的技术可以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赵志刚笑着说。
D
写一首新时代的歌,是音乐人该做的事
结束这趟特别的旅程,付湘军回到录音棚,与音乐合伙人、编曲杨泽圣沟通创作思路。“无论是抗美援朝老兵,还是制造业一线的科研人员,我觉得是有共通之处的,是有一样的精神在其中的。”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守护家园和平不畏困难,面对巨大的困苦依然无惧迎战,勇往直前。而科研一线上的工作人员,面临国外一定程度的技术制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研发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世界领先技术,靠着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换来一份民族自信。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强调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所以我希望年轻人能通过这首歌,秉承前辈不畏艰险挫折的精神,无惧困难,勇往直前。”
综合了付湘军的创作思路,杨泽圣对这首歌曲的设计也逐渐清晰。“我更想要的是一个从开始柔和、抒发怀念情绪,之后情绪有推动,再到后面可以融合年轻人喜欢的流行元素,这样让以前与现在就有了对比与连接。”
写词、作曲、演唱、编曲和混音。历时半个月的逐梦之旅,付湘军和自己的创作团队完成了歌曲《逐梦》的创作。“曾经那些歌曲,只要是经典,就能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唱、去推广,这就是一种传承。我觉得能写一首新时代主旋律的歌,这就是我们做音乐的人应该做的事。我很骄傲,也很自豪。”付湘军说。
《逐梦》
作词 付湘军 苏虎
作曲 陈浩
编曲 杨泽圣
大地不忘,曾经战火,
回眸岁月聆听那支战歌,
血被点燃,旗映山河,
关山万座,我们昂首跨过。
岁月匆匆,依然执着,
爱似山海 我们深深懂得,
山河无恙,人间烟火,
寻根逐梦,前路终有曙色。
勇往直前 苦难算什么
前行的路上总无惧荆折
一分一秒,一生值得,
今日努力换明日壮阔。
情也蓬勃,爱也蓬勃,
奋进的脚步总赤诚炽热,
一步一步,花开万朵,
心中早已是万家灯火。
出品人:戎明昌
监制:王佳
总制片:陈伟斌
策划:危艺 李冠祺
统筹:陈伟斌 陈实 陈成效 胡群芳
编导组:危艺 李冠祺 黄怡婷 陈灿荣
视觉组:陈灿荣 钟锐钧
记者组:董晓妍 董淑云 李思萌
编辑组:杨赠玉 杜银龙 曾甜宇 张明悦 陈静媛
创意组:创意互动部
出品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南方都市报 N视频